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逐渐被社会认可,对护理管理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在工作中不仅承担着护理业务、护理技能和日常的行政后勤工作.更是洞察一切事物的先知者。负有正确的引导护士、启迪护士潜能的责任.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发挥最佳状态.在生活中能正确定位,树立积极、正确、向上的人生观。

  • 标签: 护理管理 “晕轮效应” 护理业务 护理技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针对抢救采取规范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于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在本院实施抢救规范管理措施,选取 112 例急诊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并与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未实施规范管理的 112 例急诊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与管理前对比, 管理后药品失效、混放、基数不符、交接记录不规范以及标识模糊发生率均较低 ( P< 0.05)。 结论 对抢救实施规范管理可降低药品失效、混放以及交接记录不规范等情况发生,以此确保抢救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抢救车 规范管理 急诊 抢救流程管理
  • 简介:轮椅常用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在临床中有许多需要会诊、检查的患者,他们不仅行动不便而且常同时进行静脉输液.此时,除需要轮椅车外,往往还需要有人举着输液瓶.不但浪费本已紧缺的人力,还会因协调等问题造成纠纷。为此,我们对现有的轮椅进行了改进。经过5年多的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 轮椅车 改制 静脉输液 同时进行 临床实践
  • 简介:临床使用的急救急救药品一般是放置在车箱盖上的小药袋内,使用时翻盖取药。目前使用的针剂药品安瓿上基本没有标注有效期(原装盒上标有)。为了利于临床急救工作,我们在抢救车上设有标明药物名称、浓度等的标识牌,经过使用、改进,目前在标识牌上增加了药物的剂量,同时标有药物“期”(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工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急救车 药品标识 药物名称 临床使用 急救药品 针剂药品
  • 简介:【摘 要】目的:在母婴分离期间为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针对电动吸奶器对母婴分离早期产妇泌乳的影响做深入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母婴分离产妇,共计100例,按接收顺序平均分为两小组。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泌乳始动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泌乳量更多,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采用电动吸奶器在母婴分离早期产妇泌乳中,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具有可行性,对此建议大力推广。

  • 标签: 电动吸奶器 传统挤奶 母婴分离 泌乳量 舒适度
  • 简介:医用轮椅一般用于不能行走但又不愿平躺病人,以及心肺疾患疾病恢复期病人送检、外出康复训练等,但目前所用轮椅均无遮挡物,在临床上运送病人过程中遇暴风雨天气,护送病人做检查或外出时往往大雨会淋湿病人和被单;

  • 标签: 轮椅车 医用 人性化 应用 设计 疾病恢复期
  • 简介:介入治疗属有创技术,操作时需进行股动脉、股静脉血管穿刺,要求患者术中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术毕拔出鞘管后砂袋加压止血和穿刺侧肢体伸直6~8h。传统方法是患者躺在操作床上,自主控制伸直下肢进行手术,搬运过程中让患者用手固定砂袋,且需3~5人才能将其抬到移动车上,由于操作床无制约装置,术中经常出现肢体乱动现象而影响手术进行,术后搬运过程中砂袋移位造成穿刺点大出血以及大血肿等严重并发症。鉴于此,我科于2007年2月自行研制出一种介入治疗患者专用搬运,弥补了以上不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介入治疗患者 术后搬运 制作 血管穿刺 严重并发症 加压止血
  • 简介:介绍了多功能护理流动的研制与应用。认为其制作简单,可集护理治疗、病情评估、记录、废物收集于一体,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密切了护患关系,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功能护理流动工作车 床边护理
  • 简介:电动吸引器是一种高负压、大流量的医用吸引装置,在医疗机构中用于吸除病人气道内的分泌物和手术时病人体内渗出物、冲洗液,使用范围广泛。在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中是为专科治疗或监护创造有利条件的重要一环[1]。目前临床常用的吸引装置有中心负压吸引器和电动吸引器2种。电动吸引器作为临床一种急救仪器设备要求日常放置在抢救室备用,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 标签: 一体化电动吸引器 感染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胃癌术后复查胃镜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护理风险,探讨个体化洗胃方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胃癌术后复查给予电动洗胃机洗胃病人124例,按照洗胃预约序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选用DXW-A型电动洗胃机,对照组采用常规洗胃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洗胃法,比较两组洗胃时间、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病人进行准确的护理风险评估,采用改进的留置胃管方法,实施个体化洗胃操作,提高病人洗胃安全性,降低护理操作风险.

  • 标签: 胃癌 电动洗胃机 护理风险 对策
  • 简介:近年来,随着病理检验工作质量控制观念的引进,对于病理取材与制片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所取标本的准确、完整和可使用性,我科自行设计并制作了标本取材,用于获取病理诊断和实验需要的病理组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病理取材 标本 手术室 应用 自制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中心设计一款柜体式化疗药物成品液体专用配送用于配送化疗药物成品液体,在配送过程中持续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该专用配送包括全封闭双层304不锈钢+隔热层材质箱体(包括上层可根据外送箱大小自由调节高度承重不锈钢隔板、下层固定隔断样式分区放置备用危害药物溢出包及使用过的医废垃圾暂存处)、

  • 标签: PIVAS 化疗药物 成品液体 配送车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当下网络工具(微信约谈)对神经外科科护士实施带教,对其带教质量进行探讨。方法14名神经外科科护士于2017年1月值到神经外科进行工作,按照不同带教方式将其分组,传统带教方法7名将其分为常规组,其余7名科护士在接受常规带教基础上联合微信约谈,将其划分至观察组。互比其带教质量。结果观察组无论在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亦是独立工作能力、带教工作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组,且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科护士带教工作中运用微信约谈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其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同时能提升独自工作能力,且该种代教方法得到了众多科护士的好评,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微信约谈 神经外科 轮科护士 带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当下网络工具(微信约谈)对神经外科科护士实施带教,对其带教质量进行探讨。方法: 14名神经外科科护士于 2017年 1月值到神经外科进行工作,按照不同带教方式将其分组,传统带教方法 7名将其分为常规组,其余 7名科护士在接受常规带教基础上联合微信约谈,将其划分至观察组。互比其带教质量。结果:观察组无论在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亦是独立工作能力、带教工作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组,且 P< 0.05。结论:在神经外科科护士带教工作中运用微信约谈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其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同时能提升独自工作能力,且该种代教方法得到了众多科护士的好评,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微信约谈 神经外科 轮科护士 带教质量
  • 简介:脑卒中病人进行电动站立床训练时可发生血压下降、脉搏增快、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康复训练的进程及效果。本文对电动站立床训练引起的各种危险因素与首次站立角度、站立持续时间、卧床时间、伴发疾病、药物影响、心理因素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预见性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电动站立床 康复训练 危险因素 卒中病人 预防
  • 简介:目的评价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预防及矫正足下垂的效果。方法预防组为长期卧床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将患肢踝关节处于功能位并穿夹板鞋的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用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简称康复仪)治疗。比较2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矫正组为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矫正,实验组应用康复仪矫正。比较2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和下肢肌容积变化。结果在预防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8.7%和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效率较高。在矫正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0%和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较高。两组30d时的下肢肌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较高。结论康复仪比传统护理能更有效地预防和矫正足下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 标签: 预防 矫正 足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急诊科抢救中应用气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抢救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气道管理的应用,对比组间患者的插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应用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同时缩短插管时间,帮助医护人员减轻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患者 插管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用电动洗胃机间歇胃减少口服中毒患者发生误吸的效果。方法307例口服中毒患者,按就诊日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用洗胃机间歇洗胃,对照组用洗胃机持续洗胃,比较两组洗胃过程误吸发生率及清醒患者洗胃后6h内的不适症状。结果误吸发生率观察组6.5%、对照组31.4%,x^2=31.0,P〈0.005;两组意识清醒患者洗胃后6h内,观察组腹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洗胃能明显减少口服中毒患者误吸发生率。

  • 标签: 口服中毒 洗胃 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