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视疲劳患者接受穴位眼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视疲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0例,接受穴位眼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和对照组(40例,只接受穴位眼贴治疗)。对比2组患者诊疗前后视疲劳评分、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改善情况及诊疗效果。结果诊疗前,2组患者视疲劳评分、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2个疗程后、诊疗4个疗程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视疲劳评分更低,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更高,观察组患者疗程完成后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穴位眼贴穴位按摩视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肿瘤便秘患者的应用。方法:以我院收诊的70例肿瘤便秘患者对象,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分别为20例(57.14)、14例(40.00)、1例(2.86)、34例(97.14),对照组患者为14例(40.00)、16例(45.71)、5例(14.28)、30例(85.71),数据信息差异较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形状分型为Ⅰ、Ⅱ、Ⅲ、Ⅳ,数据信息为,9例(25.71)、8例(22.86)、8例(22.86)、8例(22.86),对照组为3例(8.57)、4例(11.43)、5例(14.29)、17例(48.57),信息差异较大,说明患者形状分型比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肿瘤便秘患者采取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变患者大便性状,改善便秘症状积分。

  • 标签: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 肿瘤便秘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肿瘤便秘患者的应用。方法:以我院收诊的70例肿瘤便秘患者对象,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分别为20例(57.14)、14例(40.00)、1例(2.86)、34例(97.14),对照组患者为14例(40.00)、16例(45.71)、5例(14.28)、30例(85.71),数据信息差异较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形状分型为Ⅰ、Ⅱ、Ⅲ、Ⅳ,数据信息为,9例(25.71)、8例(22.86)、8例(22.86)、8例(22.86),对照组为3例(8.57)、4例(11.43)、5例(14.29)、17例(48.57),信息差异较大,说明患者形状分型比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肿瘤便秘患者采取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变患者大便性状,改善便秘症状积分。

  • 标签: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 肿瘤便秘患者 应用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PubMed、EMbase、OVID、EBSCO、CBM、CNKI、VIP和WanFangData,查找关于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6月。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和Stata12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个完全随机对照试验,共17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按摩联合常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对照:穴位按摩联合常规护理组在提高治疗失眠的有效率[OR=4.60,95%CI(2.11,10.05),P〈0.01],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SMD=-0.70,95%CI(-0.84,-0.56),P〈0.01]及延长干预2d后的睡眠持续时间[SMD=0.54,95%CI(0.21,0.87),P〈0.01]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穴位按摩组与用药护理组对照:穴位按摩组在提高治疗失眠的有效率[OR=5.25,95%CI(2.89,9.53),P〈0.01],降低睡眠质量指数总分[SMD=-1.41,95%CI(-2.30,-0.52),P〈0.01],缩短入睡时间[SMD=-103.14,95%CI(-115.50,-90.69),P〈0.01]及延长干预4d后的睡眠持续时间[SMD=67.46,95%CI(59.32,75.60),P〈0.01]方面均优于用药护理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用于治疗失眠效果确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有赖于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标签: 穴位按摩 失眠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实施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2月内5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27例,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观察临床效果和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81.48%,明显比65.21%的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较好,P<0.05。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开展治疗,建议采纳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方案,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穴位敷贴 穴位按摩 脑卒中 肢体偏瘫 康复状况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分析穴位按摩缓解癌症疼痛的护理 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1 月 至 2019 年 12 月 期间接治的 100 例 癌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50 例和对照组 50 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麻醉药物使用,研究组则在麻醉药物使用的基础上给予 穴位按摩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疼痛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0.05 ) ,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 癌症患者疼痛予以 穴位按摩,其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按摩 癌症疼痛 护理体会
  • 简介: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于结、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2d或3d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或每周<3次)即为便秘.便秘是乳腺癌化疗病人常见的一种副反应,可导致病人食欲下降、乏力,甚至加重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再吸收,增加病人的痛苦.本科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腹部按摩能有效预防及减少乳腺癌化疗病人便秘的发生,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穴位按摩 腹部按摩 化疗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联合中医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便秘病的特点,评价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60例老年性便秘病患者,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腹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根据两组护理数据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数据对比,观察组各项数据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部穴位按摩 穴位贴敷 老年性便秘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改善干眼症症状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70例干眼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35)采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进行治疗,对照组( n=35)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在干眼症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穴位按摩 中药热奄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改善干眼症症状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70例干眼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35)采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进行治疗,对照组( n=35)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在干眼症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穴位按摩 中药热奄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髋部骨折患者实施中药熏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病例数84例,病例选取时间跨度为两年,具体时间为2020年2月-2022年2月。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穴位按摩护理)和实验组(中药熏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每组患者42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前的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可比性(P

  • 标签: 髋部骨折 中药熏蒸 穴位按摩护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在鼻窦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以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鼻窦炎 穴位按摩 耳穴贴压
  • 简介:摘要:探讨预穴位按摩对外科麻醉术后尿潴留问题干预及护理。方法:对80例外科麻醉术后可能发生尿潴留的病人及时地采取了相应的穴位按摩干预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3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90.0%,患者中均无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现象。结论:穴位按摩在治疗术后尿潴留中能有效的解除腹胀,且操作简便,减少侵入性损伤,避免尿路感染减轻痛苦,患者乐于接受。

  • 标签: 穴位按摩 外科麻醉术后 尿潴留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按摩与芳香疗法联合应用对于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所发挥的积极效果。方法:研究随机选择80例产妇,并均等设置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在产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对比产后乳汁分泌优良率、泌乳时间及乳房胀痛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后母乳的优良率高,泌乳时间短,形成统计学对比,P<0.05。结论:为了促进产后乳汁的分泌,建议对产妇实施芳香疗法与穴位按摩,缩短泌乳时间,提升乳汁的分泌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芳香疗法 芳香疗法 乳汁分泌 促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对女性进行乳房湿热敷与穴位按摩结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对某阶段内在医院分娩的60例产妇进行医学调查,基于数字表法均匀分组,常规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乳房护理干预、特殊组30例患者接受湿热敷与穴位按摩结合干预,评估最佳的产后乳房干预模式。结果:特殊组坚持母乳喂养有28例产妇、占比93.3%,出现乳房胀痛有2例产妇、占比6.7%,出现乳腺炎有1例产妇、占比3.3%,均优于普通组,p

  • 标签: 产后乳房 湿热敷 穴位按摩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按摩联合低频电刺激在乳汁涩少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40例气血虚弱型乳汁涩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如卧床休息、适当增加摄入液体、改善饮食营养等。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并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穴位按摩采用针对乳腺相关穴位来回推拿的方式进行,每次持续10分钟,每天进行两次,疗程为连续4周。低频电刺激使用频率为20Hz,脉冲宽度为1ms,每次治疗持续30分钟,每周3次,疗程为连续4周。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4周内,乳汁分泌量平均增加了30ml,乳房胀痛和不适感程度得分分别降低了2.5分和3分,母乳喂养成功率从60%提高到85%。对照组治疗后的4周内,乳汁分泌量平均增加了15ml,乳房胀痛和不适感程度得分分别降低了1分和1.5分,母乳喂养成功率从55%提高到70%。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按摩联合低频电刺激对乳汁涩少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乳汁涩少的症状,增加乳汁分泌量,改善乳房不适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穴位按摩 低频电刺激 乳汁涩少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为参考对象,将全部患者按照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两组分别行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方法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数据。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比组72.50%,有意义(P

  • 标签: 穴位贴敷 穴位按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50例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8月。随机分组设置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均为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饮食指导和缓泻剂的应用),试验组在饮食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穴位敷贴治疗,分别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其便秘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整体有效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穴位按摩 穴位贴敷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患者腹胀中采用常规护理配合腹部穴位按摩手段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84例骨科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存在腹胀症状表现,采取摇号方式根据护理模式的区别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大幅度缩短(P<0.05)。结论:对于骨科腹胀患者而言,给予常规护理与腹部穴位按摩联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腹胀症状表现,更可最大程度的促进患者肠蠕动恢复。

  • 标签: 常规护理 腹部穴位按摩 骨科患者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