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中管路凝血和安全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5)和行全方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n=45),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管路凝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全方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管路凝血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方位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管路凝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献血者,对10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样分别应用盐水法、凝聚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凝聚技术的血液样本特异性凝聚时间长达180s以上,血液样本非特异性凝聚现象在21s后消失。凝聚技术的疑难血液样本检出率、交叉配血成功率高于盐水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中应用凝聚技术的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并可提升交叉配血成功率以及输血安全性。

  • 标签: 输血 检验 凝聚胺技术
  • 简介:2001年7月~2004年8月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应用盐酸碘酮针剂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及阵发性房颤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盐酸胺碘酮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口服乙酰唑脑负荷试验SPECT(单光子反射计算机断层照相机,简称SPECT)是像检查可了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流(rCBF)情况,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TIA)的阳性诊断率,正确评价脑血管的储备功能。作者观察15例TIA息者口服乙酰唑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经rCBF静息与负荷显像同一部位图像比较分析,结果认为其扩张脑血管效果满意,可通过正常与病变部位图像确定rCBF差异的对比度而发现病灶。其方法简便,经济实用,药物反应轻教,患者容易接受。护理要点包括心理疏导以保持患者心态平静,维持脑血管的稳定性,掌握显像剂注射时间,观察病情及药物反应,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 标签: 乙酰唑胺 口服 脑血管 患者 负荷试验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4088项采用TLC法进行中药鉴别,可见薄层色谱法技术操作的普遍性。但很多药学人员常常会由于操作技术不够规范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尽管其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的优势。本文将对薄层色谱法操作技术控制要点进行概括分析,旨在为实际鉴别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薄层色谱法 操作技术 控制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取静脉注射碘酮药物治疗措施具有的不良反应及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性抽取出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工作的对象,并在患者静脉注射碘酮药物后观察其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结果:120例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17%,不良反应方面出现肺毒性、甲状腺功能障碍、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消化系统紊乱、低血压、光敏感、震颤不良反应。结果:采取静脉注射碘酮药物治疗措施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应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头孢匹钠(Cefpiramide)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块状物。为第3代头孢菌素,其化学结构、抗菌活性和对β-内胺酶的稳定性与头孢哌酮相似。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又名利欧,为微黄绿色澄明液体。是继氟诺沙星、氟罗沙星之后研制开发的第4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临床中应用广泛。我们已知氟罗沙星与头孢哌酮钠存在配伍禁忌,但头孢匹钠与加替沙星在药物配伍表中无法查到。目前我科常用这2种药并发现此2种药物存在反应,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头孢匹胺钠 加替沙星 配伍禁忌 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 第3代头孢菌素 头孢哌酮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如何预防使用碘酮对血管及局部皮肤的损伤。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房颤并发静脉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和对照组(30例,实施一般常规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碘酮治疗房颤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 胺碘酮 房颤并发静脉炎
  • 简介:摘要中药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但成分多而复杂,难以达到有效控制。现代先进技术的发展为中药检验等工作提供了便利,使其更具有科学性。

  • 标签: 中药检验 现代技术 应用概况
  • 简介:目的探讨酚妥拉明局部湿敷在碘酮输液外渗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对63例发生碘酮输液外渗者,将配制好的酚妥拉明药液敷于患者外渗处皮肤,观察其疗效。结果轻者由于发现及治疗及时,持续局部湿敷20~30min直至局部水肿消散,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未发生炎症反应及皮肤坏死。重者经持续局部湿敷,恢复比较慢,其中1例发现时穿刺点皮肤有-3cm×3cm水泡,经持续局部湿敷无明显好转。结论静脉滴注碘酮发生外渗后早期采用酚妥拉明局部湿敷疗法,可促进渗液的吸收、降低局部皮肤坏死的发生率。及早使用酚妥拉明局部湿敷效果好,晚期使用效果不明显。

  • 标签: 胺碘酮 酚妥拉明 输液外渗
  • 简介:肿瘤科化疗患者化疗期间,为了避免或减轻化疗药物对患者胃肠道及肝肾功能的损害,医嘱常同期使用注射用盐酸甲氧氯普和呋塞米。2009年3-9月,我们在输注过程中发现,注射用盐酸甲氧氯普(商品名灭吐灵或胃复安)与呋塞米注射液(商品名速尿)之间交替静脉推注时,输液器输液针管中出现白色混浊,因此,我们进行了实验和临床观察,以指导正确使用2种药物达到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盐酸甲氧氯普胺 呋塞米注射液 配伍禁忌 化疗药物 化疗期间 化疗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输血治疗的75例病例样本,每例患者均采取两份血样,每组中抽取每例患者的1份血样。其中75份血样采用常规盐水法进行检验,设为对照组,75份采用凝聚法进行检验,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不完全抗体检出率(10.67%)高于对照组(1.33%);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中使用聚凝技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不完全抗体检出率,缩短检验时间。

  • 标签: 聚凝胺技术 输血检验 不完全抗体检出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胺碘酮 静脉炎
  • 简介:目前,临床上药物更新很快,许多新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但无法在“配伍禁忌表”中查到,给治疗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甲培新属于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由培氟沙星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尿路感染,腹部感染和肝胆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故常与头孢哌酮钠联合使用,作为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抗感染治疗,如术后病人痰液较多时,则配以溴己静脉注射,效果很好。

  • 标签: 头孢哌酮钠 配伍禁忌 甲培新 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 抗感染治疗 外科手术后
  • 简介:目的观察直留置针与Y留置针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直留置针组和Y留置针组,各90例,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堵管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舒适度、留置时间和堵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直留置针较Y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堵管率低、留置时间长、患者舒适度好,能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直型留置针 Y型留置针 静脉输液
  • 简介:2008年1-2月,我科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现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与头孢匹钠存在配伍禁忌,由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由于该配伍禁忌尚未列入《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也未在该2种药物说明书中说明,为避免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护士在配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药物配伍禁忌表 头孢匹胺钠 盐酸氨溴索 注射用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