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500例,手术前对年龄、体重指数、内科合并症、肿瘤性质、恶性肿瘤家族史和血栓栓塞疾病家族史等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20%;年龄(OR=1.066)和肿瘤性质(OR=10.788)是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结论手术前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量化评估,有助于早期认识疾病的高危因素,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妇科盆腔手术 风险评估
  • 简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基本的医疗操作技术,是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快速扩容、输人高渗液、血流动力学监测、全胃肠外静脉营养以及化疗等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危重病人长期输液的重要途径,在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静脉置管方法主要经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等。

  • 标签: 气管切开 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约束带辅助下肢制动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按造影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指导患者下肢制动12h、静卧24h,局部沙袋固定加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约束带辅助下肢制动。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淤血、血肿及腰背酸痛、肢体麻木、排尿困难、失眠等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约束带辅助下肢制动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下肢制动 约束带
  • 简介: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健康教育接受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健康教育接受率由45.0%提高到91.7%,说明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 标签: 静脉 血栓形成 健康教育 品管圈
  • 简介: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罕见但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通常为肌部间隔缺损,常发生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病死率高,2周内高达87%,临床表现以心力衰竭与心源性休克为主。国内外目前仅有少量外科手术及室间隔穿孔封堵术的报道,但联合介入治疗此类患者则罕见报道,我院于2012年8月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联合介入治疗 室壁瘤形成 护理配合 心肌梗死患者
  • 简介:烟雾病(moyamoyadisease,MMD)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同时伴有颅底异常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疾病。外科手术是治疗MMD的主要方法,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缺血脑组织血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儿童 烟雾病 血管融通术 手术配合
  • 简介: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指排除了其他肾脏损害因素在使用造影剂后2d~3d发生的急性肾损害[1]。随着医学的发展,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诊断及治疗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被广泛用于临床。介入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使造影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CIN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已成为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第3位致病因素[2]。CIN的发生不仅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使病死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肾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外科ICU护士分层管理的体验。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8名从事外科ICU工作的护士长、主任及临床医生进行访谈,并运用Claizzi分析程序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外科ICU护士分层使用模式发挥了管理效能,护理组长任职条件更全面,此模式基本合理,但在普通病区仍不成熟。结论护士分层使用适用于心血管外科ICU,有利于不同层级护士管理职能的发挥。

  • 标签: 分层管理 ICU 外科 护理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