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上颌后牙区量不足的不同种植设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上颌后牙区缺失的上颌窦窦底量不足的患者,通过采取2种不同的种植设计:上颌窦外提升以增加量;上颌窦内提升以增加量。其中,上颌后牙区行上颌窦外提升5例,共植入8枚种植体,采用上颌窦内提升16例共植入23枚种植体,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6-36个月定期复查。结果  二期手术时,31枚种植体中均形成性结合,种植修复完成后,其中2枚种植体,由于颌力负荷过大松动脱落,其余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均形成性结合,植入骨材料改建良好,无上颌窦炎的发生,并且能行使较好的咀嚼。结论  对于上颌窦窦底量不足的病例,根据患者的骨质条件、修复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上颌窦底增高的方法,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上颌窦外提升  上颌窦内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高度变化。方法: 13例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高度不足 (<10mm)患者共 16个种植位点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无机牛骨基质 (BioOss)。术后即刻及二期复诊时拍摄 CBCT测量上颌窦底提升高度 ,两者之间进行配对 t检验。结果:术后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 7.95-12.97mm,平均 10.37±1.61mm;术后修复完成时间从 4-10个月 ,平均 6.0±1.76个月 ;术后复诊拍摄 CBCT时间 3-6个月 ,平均 4.31个月 ,复诊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 5.83-15.24mm,平均 10.07±2.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 ,上颌窦底提升高度改变幅度从 -2.12-5.32mm,平均降低 0.30±1.84mm,占术后即刻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的 2.9%,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51)。结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短期内大部分位点植高度降低 ,少部分位点植高度增加 ,总起来说植高度稳定无显著变化。

  • 标签: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 剩余骨高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将全身显像联合 SP ECT/CT 显像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进行比较,来探讨和分析该诊断方式应用于纤维异常增殖症中的实际诊断价值。方法:此次回顾性分析所选取的30例研究样本文为与我院接受治疗的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这30例患者均选自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之间,且30例患者均给予全身显像联合SPECT/CT显像检查,并经病理学进行证实,并探讨和分析全身显像联合 SP ECT/CT 显像对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结果:30例患者共有68处病灶,以四肢骨断层病灶多见,共计39个,占比为57.35%;且年龄大多不超过40岁,占比为70.59%。SPECT/CT显像共检出病灶59处,检出率为86.76%。结论:全身显像联合SPECT/CT显像对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显著。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全身骨显像 SPECT/CT显像 检出率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相应区域缺牙种植修复在临床中用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9月-2021年1月在院治疗的62例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相应区域缺牙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用传统柯陆式手术,观察组由牙槽嵴顶入路治疗,比较相关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比参照组相关情况更佳,差异较大(P<0.05)。结论 由牙槽嵴顶入路治疗能较好的改善牙齿问题,保障相关情况,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牙槽嵴顶入路 牙源性上颌窦炎 种植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