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的院前急救病例逐年上升,但死亡病例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死亡人数最多的集中在70岁以上的年龄段。院前急救死亡的常见病因是猝死(65.68%)、创伤(9.74%)、脑血管意外(8.79%)、心血管急症(7.34%)、呼吸系统急症(6.32%)、中毒(1.61%)、消化道出血(0.52%)等。因创伤死亡的病例呈上升趋势,但2004年有所下降。脑血管意外所致的死亡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应加强对猝死、心血管急症及创伤院前急救的研究,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 标签: 院前急救 死亡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识别院前急救不同行政区域人群的需求,为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广州市中心城区呼叫120呼叫资料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白云区的出车量显著性地多于其他中心城市区域(P<0.05);从2002年到2004年出车量和人口大小具有正性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8及0.87(P<0.01).结论:影响院前急救出车量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因素和城市化扩展,政策制定者及护理服务提供者应更合理地分配资源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 标签: 院前急救 需求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医嘱,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美康合理用药软件及药师审核,对我院2015年元月-2015年3月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医嘱共2091份,占总医嘱的1.54%,主要包括溶剂选择不合理、溶剂用量不合理、超剂量用药、药物配伍不合理、无冲管液、重复用药、临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通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对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医嘱审核
  • 简介:摘要我院2014年3月自主研发“护士工作站”软件系统,其中电子“护理文书”模块经过全院临床护理人员运用并持续性改进两年以来,该系统的高效整合优势得到充分体现,而且通过数据查询等功能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管理效率。

  • 标签: 电子&ldquo 护理文书&rdquo 整合优势 管理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特点.方法:总结我院85例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扩张法,置入胸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粗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较,在治愈患者中达到肺复张且停止漏气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1);②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较,治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1);中心静脉导管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有效率低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P<0.05);③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导管组比较,胸痛发生率低(P<0.01),皮下气肿发生率低(P<0.01),脱管发生率低(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较用传统粗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对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理想,但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应慎用.对危重气胸患者,如果把握好适应症,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术 自发性气胸 适应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atheter-felatedsepsis,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40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革兰阳性球菌(32/45),真菌(8/45),革兰阴性杆菌(5/45)。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多数对苯唑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的致病真菌(7/8),革兰阴性杆菌常为耐药菌株。结论:CRS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RS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拔除感染的导管。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败血症
  • 简介:有机磷农药中毒虽有解磷啶、阿托品等特效治疗,但若中毒严重,用药时间晚,胆碱酯酶难以恢复活性。而且有机磷为高脂性环状结构,进入人体内立即与胆碱脂酶结合,常规治疗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排出体外。在此情况下,利用活性碳吸附有机磷毒物,从而迅速减少体内毒物含量,减轻中毒症状,促进昏迷患者意识转清及呼吸麻痹患者呼吸的改善,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院应用大口径单针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灌流(HP)治疗26例重度有机

  • 标签: 血液灌流 重度有机磷中毒 中心静脉导管 阿托品化 大口径 有机磷农药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及其药物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结果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用药疗效显著,给不同类型的患者带来不同的益处。结论科学合理的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扩大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高血压的病理性改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联合用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从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其中有52例患者死亡,为死亡组;有74例患者存活,为存活组。全部患者均经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治疗,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年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血清PCT、血浆白蛋白、血乳酸、合并急性肾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发现,感染性休克、年龄、血乳酸、血清PCT、血浆白蛋白、合并呼吸衰竭均为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存活组治疗后血清PCT及CRP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HR、合并急性肾损伤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感染性休克、年龄、血乳酸、血清PCT、合并呼吸衰竭与血浆白蛋白等。临床上需给予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肺炎 危险因素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IC)在神经源膀胱患者中的改进应用观察。方法本文随机抽取了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我院康复科和骨科48例神经源膀胱患者,其中24例为试验组,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进行了改进应用观察。结果试验组在降低尿路感染和恢复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显示,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术改进应用于神经源膀胱患者中有比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恢复自信心以及自主排尿功能,从而也能减少因为留置导尿而带来的反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节约大量的费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间歇性清洁导尿 神经源膀胱 技术改进
  • 简介:摘要医院检查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中的重要项目,同时也是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的科学依据。但是在现代医院中,患者在体检过程中常感受到等待时间过长。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在现代医疗机构市场化背景下需要有效解决排队时间久的问题,只有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才能提升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文章主要针对基于排队论的医院检查流程优化展开研究

  • 标签: 排队论 医院检查 流程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西医汇通派医家恽铁樵和陆渊雷的用药特点。方法运用方剂计量学研究方法对恽铁樵、陆渊雷的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恽铁樵和陆渊雷的处方用药特点。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恽铁樵处方用药使用较多的为当归、生地黄、苦杏仁、炙甘草、黄连,药物多归于肝经、脾经,药性方面寒温并重,药味方面多甘、苦,用药相对稳定。陆渊雷使用较多的药物为炙甘草、当归、白术、白芍、半夏,药物多归于脾经、肝经,药性略偏重寒凉,药味偏重苦、甘,用药变化较大。结论恽铁樵和陆渊雷用药各具特色。

  • 标签: 中西医汇通派 恽铁樵 陆渊雷 用药 方剂计量学
  • 简介:肾绞痛是门、急诊常见病症,我们观察了肾绞痛时应用曲马多及哌替啶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告于下.

  • 标签: 曲马多用于 用于肾 绞痛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高压氧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结论:高压氧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减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高压氧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应激蛋白。在抗原经典递呈与交叉递呈途径、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活化以及树突状细胞的活化成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吞噬、抗原递呈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在清除病原微生物、促进炎症反应和修复损伤组织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随着对热休克蛋白与巨噬细胞关系的不断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到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巨噬细胞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营养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66例)术后第2d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术后第2~7d起,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H);B组(61例)术后第2d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C组(69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测定术后不同时间的多项营养指标。结果: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明显高于C组比较(P<0.05);外周总淋巴细胞计数:三组分别在第7d、14d、21d明显高于第0d(P<0.05);血糖:A组和C组,在术后第7、14和21d分别与正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于第7、14和21d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谷丙转氨酶: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A组和C组第7、14和21d与第0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在第21d与第0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不引起代谢紊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传统鼻饲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和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毒性差异。方法以IEC-6和GES-1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京大戟醋制前后对IEC-6细胞和GES-1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增殖抑制实验显示京大戟具有较强的胃肠细胞毒性;醋制后,与京大戟各剂量组比较,醋京大戟可显著降低对胃肠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醋制可降低京大戟对胃肠细胞的毒性,从而为进一步阐明京大戟醋制减毒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标签: 京大戟 醋制 胃肠细胞 细胞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认同预防接种护理中进行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8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接种的儿童13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护理管理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实验组儿童在护理安全管理下进行接种,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比较两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接种知识了解评分和儿童配合程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各项评分指标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接种中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升家长对于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了儿童接种率,儿童对接种的配合程度高,有着很高的安全管理价值。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安全管理 实施效果 研究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准确性。方法:对150例(65例胎囊型,70例包块型,15例漂浮型)诊断为早期宫外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腹部超声共检查出98例,总检出率为65.3%,其中胎囊型39例,包块型51例,漂浮型8例:阴道超声共检查出119例,总检出率为79.3%,其中胎囊型61例,包块型45例,漂浮型13例;阴道超声总诊断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诊断率,P〈0.05。结论:阴道超声对宫外孕的总诊断率高于腹部超声诊断率,高分辨力的阴道超声检查在宫外孕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必要时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尤其是早期诊断。

  • 标签: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宫外孕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会阴伤口裂开采用新技巧二次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共发生120例会阴伤口裂开,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行二次缝合,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再次裂开例数方面观察,结果两组在术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再次裂开例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开展此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效果好,创伤小、易掌握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会阴伤口裂开 二次缝合 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