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气道高反应性对重度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影响.方法1996年,对456名慢性呼吸症状和重度心脑血管病的重度吸烟(FVC≥15包/年)进行调查,询问吸烟史,测量气道反应性、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2002年对其中259人再次进行呼吸功能测量,以及COPD发病情况.结果调整年龄、性别、身高、吸烟包/年、吸烟种类(无过滤嘴、有过滤嘴、混吸)、戒烟和基线FEV1后,气道高反应性(AHR,PC20FEV1<8mg/ml)加快了FEV1(β=19.2ml/yr,P=0.003),FVC(β=20.6ml/yr,P=0.012)和FEV1/FVC(β=0.4%/yr,P=0.008)的1996-2002年间的下降速度.对基线无COPD进行亚组分析发现,气道高反应性6年后COPD发病危险显著增加,调整调整年龄、性别、身高、吸烟包/年、吸烟种类(无过滤嘴、有过滤嘴、混吸)、戒烟和基线FEV1后,OR值为5.6(95%可信区间:1.1~28.2).结论气道高反应性在吸烟引起的COP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气道反应性测定有助于吸烟易感的早期发现.

  • 标签: 气道反应性 COPD 肺功能 吸烟
  • 简介:目的:评估吸烟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连续性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男性患者123例,依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57例)和非吸烟组(66例)。计算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帧数及全冠状动脉的平均TIMI血流帧数,分析缓慢血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TIMI血流帧数(左前降支41.43±15.29比36.5±11.75,左回旋支29.48±9.95比23.43±12.54,右冠状动脉25.33±10.92比20.63±11.28,均P﹤0.05)和全冠状动脉平均TIMI血流帧数(31.23±13.11比27.12±9.68,P﹤0.05)均显著增高。吸烟、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为冠状动脉缓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的冠状动脉尽管形态正常,但是其血流速度已受损。

  • 标签: 吸烟 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溶栓 血流帧数 慢血流
  • 简介:目的探讨吸烟与抵抗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对北京市石景山区1258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9例,女性819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系统收集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血压、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人群血浆抵抗素水平。结果男性吸烟、戒烟吸烟血浆中的抵抗素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2.78ng/ml、2.60ng/ml和2.25ng/ml(P=0.0034)。女性吸烟、戒烟吸烟血浆中的抵抗素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2.98ng/ml、2.96ng/ml和2.56ng/ml(P=0.0035)。吸烟的体重指数和腰围显著低于吸烟。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饮酒、饮茶、体力活动、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的情况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吸烟和抵抗素水平之间仍存在显著的关联,然而如在模型中进一步控制BMI或腰围则吸烟和抵抗素水平之间的关联显著减弱,不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吸烟和抵抗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主要与吸烟的体重较低有关。

  • 标签: 吸烟 抵抗素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吸烟的控制情况,分析其与循证医学指南的差距。方法选择在北京华信医院急诊科接受介入治疗并且出院后随访时间在180d的所有冠心病患者,分析其入院时与随访期吸烟情况的变化。结果在总共337例患者中,299例接受了6个月的随访(随访率为88.7%)。入院时与随访时的吸烟比率分别为47.5%(142/299)和23.1%(69/299,P=0.003);入院时吸烟的患者在随访时仍吸烟为35.9%(51/142),入院时无吸烟的患者随访时吸烟率为11.5%(18/157);在随访期间将患者按年龄分组分析,结果显示:非老年组(≤65岁)患者的再吸烟率为52.8%(47/89),老年组(〉65岁)患者为41.5%(22/53),非老年组患者高于老年组(P=0.023);老年组在随访期内戒烟率为49.1%(26/53),高于非老年组患者32.6%(29/89,P=0.012);老年组随访期新发吸烟率为5.4%(5/93),低于非老年组20.3%(13/64,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吸烟控制情况不理想。应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戒烟宣传教育,努力缩小临床实践与循证指南的差距。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吸烟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目的:被动吸烟对胎鼠的发育及脑组织c—fos基因的表达是否与孕期有关。方法利用妊娠大鼠构建不同孕期被动吸烟模型,运用HE染色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不同孕期胎鼠的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海马中c-fos幕因的表达。结果A组(2—7灭吸烟组)的吸收胎及死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B组(8—13天吸烟组)IUGR发生率最高,其胎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及脑组织c-fos基因的表达与其它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被动吸烟对胎鼠的发育及脯组织c—fos基因的表达与孕期有关。

  • 标签: 被动吸烟 人鼠 c-fos基因的表达
  • 简介:<正>采用ELISA检测血液病受血抗-HCV。观测输血前血液病受血176例,输血后追踪观察6-12月完成复查95例;并设对照组417例。结果:血液病受血输血前抗-HCV阳性率(5.68%,10/176)明显高于对照组(0.72%,3/417;P<0.01)和普外科患者(2.23%,21/942;P<0.05)。输血后无新感染病例

  • 标签: 受血者 HCV 血液病患者 输血前 外科患者
  • 简介:所有临床医师都应当了解受体机制。在现代医学实践中,许多常用药物都作用于受体。安全使用药物需要了解受体药理学。一些常见疾病与受体数目的改变或受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偶联发生改变有关。药理学和治疗学未来的进展很可能建立在发现更多的受体以及与它们相互作用的药物分子模型上。

  • 标签: 药物代谢 处方药 新陈代谢 临床研究 药物吸收 氧化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本地农村有偿献血后感染丙肝的临床表现,进行生化检测、病毒基因分型、HCV—RNA定量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3例有偿献血后感染HCV,进行临床常规生化指标、基因分型、HCV—RNA定量、自身免疫肝炎及肝脏超声检测。结果43例丙肝感染中,乏力、食欲减退、厌油9例,占20.9%;肝功异常,转氨酶升高13例,占30.2%;基因I型15例,占34.9%,基因Ⅱ型25例,占58.1%,未分型3例,占7%;HCV—RNA定量〈1.0E+03copies/mL为7例,占16.3%,4例〈1.0E±04copies/mL,占9.3%,余均为〉1.0E±05copies/mL,占74.4%: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3例,占7%;40例有不同程度肝损害,部分已有肝硬化的表现;自身免疫肝炎指标检测均阴性。结论感染丙肝后大部分发展成慢性肝炎,逐渐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不同程度肝损害,需积极早期抗病毒治疗,才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有偿供血 丙肝 生化指标 基因分型 HCV-RNA
  • 简介:<正>我国已广泛推行的六个月短化方案:2SHRZ4HR,为初治菌阳肺结核最佳方案之一,在全程督导下能获得很高的治愈率。在化疗中一个引起人们注意的现象是:使用同一化疗方案的病人,疗期内病人

  • 标签: 强化期 化疗方案 痰菌阴转 短疗程 肺结核病人 全程督导
  • 简介:<正>199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揭示,已发现的菌阳肺结核病人中,92%系由综合性医院就诊发现,换言之,各级各类综合性医院,是当前我国肺结核传染性病例发现和病例登记的主要来源。经综合性医院检出、发现的肺结核病人,初诊时大多数是可疑肺结核症状的因症就诊。我院为北京市近郊区区级医院,本文对来我院门诊各科就诊检查的可疑肺结核症状中,就肺结核病例(菌阳)的发现效率进行分析、评价。

  • 标签: 肺结核病人 综合性医院 因症就诊 菌阳 病人发现 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常见的心肾不交型与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多道睡眠图表现与意义。方法进行辩证分型的慢性失眠45例,其中心肾不交型21例,心脾两虚型24例,分别进行了多道睡眠图检查与睡眠问卷。结果通过对临床最常见的心脾两虚与心肾不交两型慢性失眠的多道睡眠图观察对比正常组睡眠参数,发现两型患者睡眠参数存在差异。结论心脾两虚型与心肾不交两型睡眠效率均明显下降(P<0.05),但心脾两虚型REM潜伏期缩短REM期减少,心肾不交型REM潜伏期缩短而REM期正常或增加,S1期增加,两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作为一项评价慢性失眠患者的客观指标,认为REM期与S1期可作为辩证分型或鉴别的实验室检查依据之一。

  • 标签: 慢性失眠 中医 多导睡眠图 鉴别诊断 心脾两虚 心肾不交
  • 简介:<正>用ELISA法检测重庆新桥医院1993~1999年门诊及住院患者59434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阳性12403例,占20.86%,并从1993年22.67%逐年降至1999年18.19%。单独抗HBs阳性9751例,占16.40%。抗HBe阳性15763例,占26.52%,并从1993年41.02%呈逐年减少至1999年13.04%。HBsAg和抗HBe阳性从1993年0.72%增加至1999

  • 标签: 乙肝病毒标志物 重庆新桥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伴或伴脑梗死患者听觉认知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听觉Cond序列刺激的诱发电位方法对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35例合并有多发性脑梗死)与30例健康老人进行测试.结果(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健康老人比较,前者P3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300波波幅显著降低.(2)糖尿病伴脑梗死组与伴脑梗死组比较,前者P3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300波波幅显著降低.(3)糖尿病组伴血管性痴呆亚组(VD)与多发性脑梗死亚组(MI)比较,前者P300波潜伏期更显著延长(P<0.001),VD组P300潜伏期与简易智能化量表(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5).(4)糖尿病伴抑郁组与伴抑郁组比较,前者P3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300波波幅显著降低.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比正常健康组P3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300波幅明显降低,老年糖尿病组中合并脑梗死时P300波改变更为显著.因此P300测试更利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观察.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脑梗死 听觉认知电位 波幅测试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正>1965年美国胸腔协会建议使用异烟肼于结核菌素转阳作化学预防。近期有人对上述措施提出异议。Tsevat及Taylor在1988年使用判定保证成功模式未能对研究的各年龄组提议使用化学预防。为了考虑异烟肼化学预防,对多伦多大学医院结核病诊

  • 标签: 化学预防 异烟肼 结核病 结核菌素试验 成功模式 提出异议
  • 简介:2011年9月联合国在俄罗斯召开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的高水平会议(highlevelmeeting)。这是动员全球行动应对NCD危机的重要机遇。NCD的全球重负在快速增长.这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严重障碍。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心血管病 预防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对比骨搬运和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连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连老年患者7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骨搬运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对位对线情况、骨愈合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骨折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5±17)vs(146±12)min],AKS膝关节功能评分[(165.7±15.2)vs(123.7±18.1)]和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88.6±3.6)vs(77.6±5.4)]提高,骨愈合指数[(42.0±2.0)vs(43.3±3.0)d/cm]降低,临床有效率高[61.1%(22/36)vs47.2%(17/36)],感染发生率低[5.6%(2/36)vs25.0%(9/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能够促进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连老年患者的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骨折 感染性骨不连 骨搬运技术
  • 简介:<正>青年时代:罗勃特·柯霍(RobertKoch)于1843年12月11日生于德国汉诺威州哈兹(Harz)山区的克劳塞尔(Clausthal)村,其父为采矿工程师、地方议员,罗勃特的家庭成员共十一人,以后大都移居美国。柯霍在地方大学予科学校学习后,进哥丁根大学攻读数学和自然科学。继又习医就读于著名组织学先驱、“瘴气和接触性传染病”(1840)一书的作者、享莱(Friedrich.G.J.Henle,1809~1885)教授的门下,这也许激发他对“传染病“研究的兴趣。1866年柯霍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时年仅二十三岁。以后数年积累了多种医学实践经验:先后曾在哥丁根大学短期担任过解剖学助教,随R,魏

  • 标签: 结核杆菌 传染病 细菌学 结核病 罗勃特 学科学
  • 简介:2008年6月9日纽约市——各国政府首脑、公共卫生和企业界领导人、联合国各机构负责人和活动家今天在联合国总部聚会,首度商讨如何应对全球卫生领域的一项威胁,以免用于拯救艾滋病毒携带生命的药

  • 标签: 世界领导人 呼吁采取行动 携带者结核病
  • 简介:背景:此项结核病研究是由一家非政府组织在尼泊尔东部8个丘陵及山区地区实施的,目的:评价筛查接触对病例发现的作用。设计:对1996-1998年诊断并登记的“首登病例”(indexcases),即涂片阳性,涂片阴性和肺外结核病例的接触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首登病例的家庭成员为接触,接触经疫检筛查,2份痰涂片阳性确定为涂阳肺结核病例。结果:大约从50%(668)的登记病人中确定接触,在确定的接触中75%(2298)送检1个或以上的痰标本,从接触中共筛查出14例(0.61%)涂阳肺结核病例。除1例外,13例涂阳肺结核病人都是从涂阳肺结核首登病例的接触中检出的。从涂阳菌量≥2+的首登病例接触中检出的涂阳肺结核病人是涂阳菌量1+的7.2倍(P=0.04)。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涂阴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病人的家庭接触中用痰检筛查是不合适的,为了评价筛查没有症状的涂阳肺结病例接触的实用性以及通过筛查痰菌量大(>24)病例的接触是否可以改善费用效益,有必要进一步的评估。

  • 标签: 结核病 接触者筛查 发展中国家 尼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