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吸烟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连续性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男性患者123例,依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57例)和非吸烟组(66例)。计算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帧数及全冠状动脉的平均TIMI血流帧数,分析缓慢血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TIMI血流帧数(左前降支41.43±15.29比36.5±11.75,左回旋支29.48±9.95比23.43±12.54,右冠状动脉25.33±10.92比20.63±11.28,均P﹤0.05)和全冠状动脉平均TIMI血流帧数(31.23±13.11比27.12±9.68,P﹤0.05)均显著增高。吸烟、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为冠状动脉缓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者的冠状动脉尽管形态正常,但是其血流速度已受损。

  • 标签: 吸烟 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溶栓 血流帧数 慢血流
  • 简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心血管系统对甲状腺激素非常敏感,绝大多数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睡眠和休息时仍高于正常,而病窦综合征是极少见的甲亢并发症,本人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综合征 心律失常
  • 简介:《中国实验诊断学》于1997年创刊,现为月刊,刊号ISSN1007-4287,CN22-1257/R,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同主办、公开发行的全国性临床实验诊断学和检验医学学术期刊。本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并于2002年成为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标签: 中国实验 实验诊断学 诊断学简介
  • 简介: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径改良组:可见径跳跃现象;第三组:径残存组,可见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径消失组17例(40.5%),径改良组14例(33.3%),径残存组11例(26.2%)。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vs320.91±15.78,p=0.23)。与径残存组相比,径消失组和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一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 标签: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快径 射频消融
  • 简介:结核病已经出现了几千年而结核病的致病菌一直到1882年才被德国的科学家柯霍氏发现。在此期间结核病在全球蔓延,造成了无数人的死亡;即使在结核分枝杆菌被发现后的100多年里也有2亿多人死于结核病,迄今全球有1/3(约20亿)的人受到结核菌的感染,每年约1000万新发病例,每年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 标签: 儿童结核病 实验室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新发病例 科学家 致病菌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为血栓病和出血病的实验诊断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崭新和准确的科学手段。本文就此作一浅述。

  • 标签: 血栓 止血 实验诊断 基因突变分析
  • 简介:目的构建针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增殖诱导配体(aproliferation—inducingligand,APRIL)基因的shRNA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出针对APRIL基因的RNAi靶序列,与pGCL—GFP载体连接,构建病毒表达载体LV—shAPRIL;将连接产物转化到DH5a感受态细胞,经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再用LV—shAPRIL、pHelper1.0、pHdper2.0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病毒颗粒。重组病毒感染CFPAC1细胞,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CFPAC1细胞APRIL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PCR和测序结果与构建的病毒载体的预期结果一致,经包装产生的病毒滴度为5×10^7Tu/ml。构建的病毒载体感染CFPAC1细胞后第4天、第4周和第8周,APRILmRNA表达量较空载体病毒感染组分别下降了73%、70%和71%;APRIL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了66%、63%和62%(P〈0.05)。而各时间段未感染病毒的细胞组与空载体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APRIL基因的shRNA病毒表达载体LV—shAPRIL。

  • 标签: RNA干扰 慢病毒属 增殖诱导配体 细胞系 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非抗病毒疗法,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肝功能、血清HBeAg定量检测。结果对照组存活42例,观察组存活48例,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HBVDNA拷贝量、MELD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的推崇。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 简介: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随着教学的逐步深人化,要求本科生也应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使得工作、学习事半功倍。本文以药理学实验设计为例,概括其基本要素。

  • 标签: 医学本科生 实验设计 医学教育 药理学实验 实验效应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中、术后发生血流或无复流(CSRF或NR)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急诊PCI适应症的1048例AMI患者,根据术后冠脉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与异常血流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诊PCI患者中异常血流发生率为18.2%。统计分析表明既往血运重建、killip心功能分级、缺血时间、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病变血管、冠脉弥漫病变、血栓征象、术前血流TIMI分级、瘤样扩张、介入治疗方法及是否使用替罗非班与异常血流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缺血时间、血栓征象、术前TIMI分级、病变为弥漫病变、介入方式可作为CSFP或NR发生的预测因素,使用替罗非班可作为预防CSFP或NR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时间、血栓征象、术前TIMI分级、弥漫病变、介入方法可作为CSFP或NR发生的预测因素,使用替罗非班可作为预防CSFP或NR的保护因素。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PCI 慢血流 无复流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消融犬心房间传导通道阻断后电生理改变.方法对10只犬心房间传导通道阻断前后心房不应期,不应期离散,以及心房间传导时间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心房间传导通道的阻断未使心房不应期和不应期离散度明显改变,但使心房间传导时间明显延长,体表心电图P波间期延长(P<0.05).结论心房间传导通道阻断使心房激动模式改变,体表心电图P波间期延长可作为成功消融阻断的一个辅助判断标准.

  • 标签: 射频消融 心房间传导通道 心房电生理 通道阻断 房性心律失常
  • 简介: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是卫生部确定的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点之一.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此项工作,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标准、严要求,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除固定一名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检验人员外,另增加一名检验人员,对每张痰片严格按照《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手册》的要求规范操作,无论是阳性痰片还是阴性痰片,均由二人共同确认,方可报痰结果。

  • 标签: 随州市曾都区 基线调查 实验室质量 耐药性 结核病 能力建设
  • 简介:目的观察胰腺冷冻前后其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变化,为胰腺癌冷冻疗法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将15只正常猪分为深度冷冻组(5头)、浅度冷冻组(5头)、不冷冻组(3头)和正常组(2头).麻醉后开腹暴露猪胰腺,将氩氦冷冻治疗系统探针插入胰腺,深、浅冷冻组分别采用100%和10%的氩气输出功率,冷冻温度分别为-130~-140℃和-110~120℃,形成直径15~20mm的冰球,然后输入氦气,复温至10~20℃,维持3min,重复冷冻-复温一个循环.不冷冻组仅插入探针,正常组仅开腹、关腹.检测实验前后血淀粉酶、IL-6、C反应蛋白(CRP)含量,第7天处死动物取胰腺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胰腺的冷冻部位呈黑褐色坏死区,与未冷冻组织有明确界限;镜下见冷冻中心区及侧中心区有明显组织坏死,超微结构全部被破坏、消失,线粒体断嵴脱颗粒,粗面内质网脱颗粒.13头(86.7%)猪术后血淀粉酶增高,多数在第6天降至正常.5头猪(33.3%)血IL-6轻度增高.各组血清CRP水平均无明显改变.所有实验动物均健康存活直到被处死.结论冷冻对实验动物胰腺组织有明确的致死性消融作用,该疗法安全性良好,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胰腺肿瘤 冷冻疗法 动物实验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近10年来,结核病以极为迅猛的势头再次肆虐全球.目前已跃升为威协人类健康头号杀手,据WHO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病例800~1000万,死亡300万[1].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50万,死亡13万人[2].疫情严峻与实验室诊断技术滞后、因误诊得不到规律治疗致耐药结核病人剧增有密切关系.近20年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细菌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及其它实验室诊断技术.为了选择合理、科学、符合各级诊疗机构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方案,本文对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结核病实验室 诊断技术 实验室诊断 新发病例 分子生物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 简介:气道反应性(Airwayresponsiveness)是支气管对于乙酰胆碱或组织胺等刺激物的刺激的反应。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AHR)、气道炎症以及可逆性气流阻塞是支气管哮喘的标志。AHR的测量,对于诊断哮喘,以及哮喘治疗反应的监测均至为重要。而且,AHR的测量还可以预测哮喘治疗吸入激素减量阶段可能的病情加重情况。

  • 标签: 气道反应性测定 动物实验 支气管哮喘 临床 气道高反应性 乙酰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