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所谓精准医疗,盖以基因组测序为基础,凭借生物信息学与大数据等工具,以实现针对疾病的个体化医疗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1]。今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在肿瘤、糖尿病、囊性纤维化这3类疾病中先行开展精准医学研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球范围的研讨与争议。就目前而言,所谓精准尚是我们的美好愿景,距临床实践的转化尚需艰难摸索和努力。

  • 标签: 胃癌 结直肠癌 精准医学
  • 简介:壶腹区恶性肿瘤主要是指起源于胰头部、Vater壶腹、下段胆总管及十二指肠黏膜的肿瘤组织。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其中常见的是胰头癌。2008年约有37900例诊断为胰腺癌,其中34300例死于此疾病[1]。与其他壶腹区恶性肿瘤相比,胰头癌恶性程度较高,5年生存率较低,约有20%的患者可行潜在性根治性手术切除,但5年生存率均不超过5%[2]。Vater壶腹组织来源的肿瘤约占壶腹区恶性肿瘤的6%~20%,其愈后相对较好[3]。下段胆管癌为第三常见壶腹区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所得肿瘤标本切缘阴性率约为67%~90%,5年生存率能达到24%~28%。十二指肠癌与其他几种壶腹区恶性肿瘤相比,出现相对较少。总体而言,患者生存情况不乐观。

  • 标签: 恶性肿瘤 壶腹区 VATER壶腹 根治性手术切除 5年生存率 十二指肠黏膜
  • 简介:上海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超过40%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其中以胃癌和结直肠癌最为常见。胃癌是中国人群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发病数的12.67%[2]。过去40年来,与世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主要肿瘤登记点的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都呈下降趋势[3],而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第3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数的10.30%,

  • 标签: 胃肠肿瘤 预防 流行病学
  • 简介:2013年《科学》杂志提出了6个当年最值得关注的科学领域进展,其中之一便是单细胞测序。如果将成千上万个细胞一起进行研究,就会模糊对细胞之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认识。一般认为,当研究深入到单细胞层面时,研究者可能失去对整个系统的把控,但如果在整个系统中挑选多个单细胞进行研究,则可能重建出整个系统,并能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单细胞测序 肿瘤 转录组异质性
  • 简介:消化系统空腔脏器的恶性肿瘤肿瘤炎性反应干扰营养代谢外,直接导致进食障碍、消化不良、吸收不足等,因此患者营养不良(本文主要指营养不足,下同)尤为多见,不仅发生率高、对机体危害大,对各类抗肿瘤治疗的影响也最为严重。随着营养肿瘤学理念的建立,以及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规范和普及,营养支持在胃肠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日益彰显,临床及基础研究活跃,本文结合临床实践,概述如下。

  • 标签: 胃肠肿瘤 营养支持 综合治疗
  • 简介:肿瘤的血管生成是指肿瘤细胞诱导的毛细血管生长以及在肿瘤中建立血液循环的过程。肿瘤组织中大量的新生血管是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1971年Folkman[1]首次提出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如能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肿瘤可因缺乏血供而缩小或消退。此后,抗血管生成治疗从调节肿瘤血管生成过程、阻断或抗血管生成、干扰或改变肿瘤血管生成的微环境等多个角度,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抗血管生成 胃癌 结直肠癌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对卵巢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术前且未经治疗的DCE-MEI影像资料,据药物动力学模型获得病灶的对比剂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Ve)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卵巢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并对DCE-MRI参数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与MMP-2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卵巢恶性肿瘤Ktrans与Ve均值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Ve与VEGF、MMP-2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DCE-MRI能够无创在体评价卵巢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情况,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 卵巢肿瘤 血管生成 侵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86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CAPD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25例(29.1%)。高血压肾病10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2例(20.0%),糖尿病肾病31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12例(38.7%),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10例(26.3%),痛风性肾病4例患者中发生低钾血症1例(25.0%)。低钾与非低钾血症患者比较,年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磷、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龄、尿量及腹透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钾血症的发生与患者血磷、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CAPD患者患者血钾水平与其年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及纠正低钾血症可以提高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腹膜透析 低钾血症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B型钠尿肽(BNP)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HF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心功能Ⅱ级34例,Ⅲ级47例,Ⅳ级29例,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血浆BNP水平,并对比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检测观察组不同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BNP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增高,BNP水平也随之升高;随着LVEF的升高,BNP水平随之降低;LVEF与B型钠尿肽水平呈负相关(r=一0.520、P〈0.05)。结论BNP与LVEF指标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级数越高,BNP水平越高,血浆BNP测定在HF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B型钠尿肽 心力衰竭 诊断
  • 简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正确的护理管理模式尽快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残疾状态,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脑卒中后患者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本文就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种类、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效果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护理模式
  • 简介:目的评价儿童癫痫患者卡马西平(CBZ)的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儿童癫痫患者70例CBZ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果不同CBZ血药浓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CBZ和CBZ与常用抗癫痫药(AEDs)联合用药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及给药剂量对CBZ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与是否联合用药对CBZ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Z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很大,应通过对其进行监测,并结合临床疗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 标签: 卡马西平 血药浓度 儿童 癫痫
  • 简介:目的了解和掌握老年人马蜂蜇伤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以有效提高急性马蜂蜇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竹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马蜂蜇伤病例共221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年龄≥60岁)56例,非老年组(年龄<60岁)165例,对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转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马蜂蜇伤,老年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肝脏55.36%,心血管32.14%,非老年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肝脏56.97%,心血管36.97%;老年组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共有35例,发生率62.50%,非老年组共有94例,发生率56.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老年组2例,病死率5.71%,非老年组2例,病死率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急性马蜂蜇伤中毒致器官功能障碍老年患者、非老年患者均以肝脏和心血管最多见;老年患者、非老年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后病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马蜂 咬伤和蜇伤 中毒 老年人 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其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溃疡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患者生存质量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淄博市第一医院门诊接收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73例。采用健康问卷抑郁分表(PHQ-9)评估患者抑郁情况及严重程度。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e)水平、糖尿病足溃疡持续时间、吸烟史等。wagner分级判断患者糖尿病足溃疡的严重程度,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根据PHQ评分,入组患者总抑郁症发病率49.3%,中重度抑郁发病率17.8%。HbAlc≥7.0%者抑郁发病率(66.7%)较HbA1c〈7.0%者(35%)明显升高(P〈0.01),中重度抑郁患者较轻度抑郁患者HbAlc不达标比率更高(P〈0.01)。wagner分级1级者抑郁发病率39.1%,2~3级抑郁发病率48.6%,4~5级抑郁发病率69.2%,wagner分级与抑郁症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糖尿病足溃疡持续时间〉6个月时抑郁发病率(58.1%)明显升高(P〈0.05)。SF-36量表示抑郁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果未发现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抑郁发病率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并发症数量及吸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且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溃疡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抑郁症严重影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抑郁症 PHQ-9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危重症患者21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组,每组10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支持,观察组给予呼吸阶梯性治疗。对两组呼吸支持方式、呼吸复苏率及呼吸稳定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方式基本类似,应用最多的均为鼻导管吸氧、呼吸机支持和复苏体位(P〉0.05);观察组呼吸复苏成功率为8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4%(P〈0.05);观察组呼吸稳定时间为(42.26±4.3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6.17±4.28)min(P〈0.05)。结论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可明显提高呼吸复苏成功率,缩短呼吸稳定时间,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呼吸阶梯性治疗 急诊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对117例原发性PD患者和12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营养状态的评估,包括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上臂中点周径(M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肉中点周径(MAMC)和腹围等营养指标,同时记录PD患者基本情况,PD病情(包括病程、首发部位等)、Hoehn-Yahr(H&Y)分级、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PD非运动症状问卷调查(NMS-Ques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DM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等。比较PD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的营养状况,进行PD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分析。结果:PD患者组的体重(P=0.012)、BMI(P=0.018)、MAC(P=0.037)、TSF(P〈0.001)和腹围(P=0.001)均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但PD患者组的MAM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大(P〈0.001)。男性PD患者的TSF(P〈0.001)和腹围(P〈0.001)明显小于对照组男性,MAMC显著增大(P〈0.001),女性PD患者不仅TSF(P=0.001)和腹围(P〈0.001)显著小于健康组女性,体重(P=0.012)、BMI(P=0.007)和MAC(P=0.003)同样显著降低。PD患者TSF与PD病程(r=-0.270,P=0.003)、LED(r=-0.243,P=0.008)、UPDRS第4部分评分(r=-0.215,P=0.020)和患者是否存在剂末现象(r=0.188,P=0.045)具有相关性;MAMC与HDMA得分呈负相关(r=-0.190,P=0.041);BMI与PD首发部位相关(r=0.222,P=0.017)。结论:PD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女性、病程长、大剂量左旋多巴、运动并发症(剂末现象)、焦虑和PD症状首发部位可能是PD患者患营养不良潜在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营养状况 体质量指数 量表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呼吸稳定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稳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呼吸复苏率,加快呼吸稳定,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 急危重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对Hp感染的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结果52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Hp感染率为88.4%。抗Hp治疗的有效率为91.3%。18例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6.7%。52例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92.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3.1%。结论对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抗Hp治疗是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进行抗肿瘤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长久的获益。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目的:分析调查高龄老年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ISH老年患者(≥80岁)403例,随访5年,分析其基线情况、用药前后血压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统计各类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403例患者中Ⅰ级高血压83例(20.6%),Ⅱ级高血压216例(53.6%),Ⅲ级高血压104例(25.8%);治疗前有合并症者375例(93.1%),随访5年后有合并症者397例(98.5%);收缩压>150mmHg者及舒张压<60mmHg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从年龄分组及血压分组来看各组血压均控制较好,治疗12周338例患者血压达标(83.9%),随访至5年时共有340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84.4%),从年龄分组及按血压分组来看,用药12周后及随访5年后血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P<0.01,舒张压P<0.05);随访5年后收缩压<140mmHg者135例,舒张压<60mmHg者55例;从降压药物的应用来看,CCB应用者最多182例,其余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179例,利尿剂167例,硝酸酯类132例,ACEI及ARB各112例,α?受体阻滞剂应用最少为5例。单独应用1种降压药物者74例(18.4%)较少,多为联合用药(329例,81.6%),应用4种降压药物者53例(13.2%)最少,应用2种降压药物者180例(44.7%)最多。结论高龄老年ISH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较高,降压治疗上选择药物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血压及有无并发症进行个体化治疗,多需要联合用药。在治疗老年人ISH时不仅要收缩压达标,还要注意舒张压情况,舒张压<60mmHg时可能增加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80以上 收缩期高血压 钙通道阻滞药 降压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积极干预血尿酸礼山衰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了解UA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慢性心衰并高尿酸患者采用积极干预和姑息高尿酸的治疗后的血清尿酸(UA)水平、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不同变化,分析血尿酸的水平与心衰标志物脑钠肽(BNP)、心脏超声的相关结构和功能指标以及心力衰竭的不同分级的相关性。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MACE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积极控制血尿酸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短期预后。血尿酸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来评价尿酸增高的慢性心衰患者危险的程度和顶后。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B型脑钠肽 高尿酸血症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体内乳酸(LAC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的住院产妇8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妊高征组和重度妊高征组,选取同期住院年龄和孕周有可比性的正常待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早晨空腹采血测定LACT、LDH及ALT、AST、CRE、UA含量。结果研究组LACT、LDH、ALT、AST、CRE和U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重度妊高征组上上述指标与轻度妊高征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T、LDH水平与妊高征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乳酸水平可作为妊高征生化监测指标,尤其是与乳酸脱氢酶的联合检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妊高征 乳酸 乳酸脱氢酶 转氨酶 肌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