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重要疾病。虽然心脏急性事件的治疗方法飞速发展。但心脏康复是治疗稳定期心血管疾病以及预防其再发的重要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展了多年,并且其疗效已经得到了公认。心脏康复是一个缓慢的、系统的、长期的康复过程,仅在大、中型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长期住院康复的方法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并不可行。因此,大力建设和发展社区心脏康复体系,以满足多层次心血管疾病人群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康复 老年 城市社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房间隔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不少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在房间隔部位完成的,如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封堵术、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ovale,PFO)封堵术等。尽管目前房间隔部位的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但临床仍面临诸多难点,现提出一些热点问题与思考

  • 标签: 介入治疗 间隔部位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焦点 卵圆孔未闭
  • 简介:自KarlPearson于1904年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将不同研究的相关系数进行合并以来[1,2],Meta分析方法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应用,特别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Meta分析已成为循证决策的良好依据[3]。Meta分析的结果为循证决策提供了重要证据,Meta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学也随着需求而不断发展。

  • 标签: META分析方法 Pearson 循证决策 KARL 相关系数 医学领域
  • 简介:尽管目前对脑缺血所致的细胞损伤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临床上仍缺乏确实有效的药物用以治疗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死亡。近年的研究表明,多种器官,包括大脑短时间暴露于某种亚致死量的损伤因素后,机体会启动内在相应的耐受机制,从而使这些器官对后续或之前发生的缺血起保护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缺血耐受(ischemictolerance,IT)[1-2]。对脑IT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机体潜在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药物研发开拓新的思路。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转化医学研究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络风宁1号方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栓调节素-活化蛋白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模型组(8只)、络风宁1号方组(7只)、联合用药组(8只)、卡托普利组(8只),心肌梗死造模后络风宁1号组及联合用药组予含生药量4.81g/(kg·d)的络风宁1号方汤剂,卡托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予卡托普利片7.5mg/(kg·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相同体积蒸馏水,2/d,连续4周。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组织血栓调节蛋白(TM)、活化蛋白C(AP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EPCR、TM的mRNA、sEPCR、sTM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EPCR、TM的蛋白表达及APC含量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EPCR、TM的mRNA以及含量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血清APC含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络风宁1号方能够减轻膜结合型EPCR、TM的损伤,抑制了TM、EPCR的mRNA代偿性增加,使sEPCR、sTM含量下降,APC含量增加。

  • 标签: 心肌梗死 络风宁1号方 血栓调节蛋白 活化蛋白C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