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人们变老的时候,其骨骼内的钙减少;但与此同时,人体内动脉内壁及心脏瓣膜则出现了钙化,很明显这种转变对人体非常不利。骨骼内钙的丢失,则导致骨骼容易损坏;骨质疏松等。动脉内壁及心脏瓣膜的钙化,则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脏负担等。有骨质疏松的妇女,其患有

  • 标签: 骨质疏松 心脏瓣膜 骨骼 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钙化
  • 简介:美国梅氏诊所临床研究人员认为.对止呕药氟哌利多(Droperidol)加以“黑框警告”标签(警告人们使用该种药物有引起心律不齐危险的可能)是不必要的。在200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氟哌利多给予黑框警告.告诫在围手术期使用的患者会引起一种称为QT间期延长的心脏问题。QT间期延长可以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一种潜在的致命的心律不整。

  • 标签: 止呕药物 心脏疾病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QT间期延长 尖端扭转型室速 临床研究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QT离散(QTd)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与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QTd大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d明显大于无心律失常组.结论QT离散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心律失常 预测 临床应用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基因多态性与其血小板聚集率和临床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362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测血小板聚集率(PAR),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预测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最佳PAR值。将所有受试者分成HPPR组(PAR≥44.5%)和对照组(PAR〈44.5%),使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测CYP2C19基因681(G/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析患者CYP2C19(681G/A)基因型、等位基因及患者MACE。结果HPPR组患者CYP2C19(681AA)基因型(GC:x2=35.46,GA:x2=11.78,AA:x2=14.41;P〈0.05)高于对照组,其携带681A等位基因频率亦高于对照组(G:x2=29.32,A:x2=25.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CYP2C19(681A)基因、HPPR均是ACS患者PCI治疗后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ACS患者CYP2C19基因68(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CI治疗后HPPR存在相关性。ACS患者CYP2C19基因突变导致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的低反应性,并增加患者PCI治疗后血栓事件和MACE发生的风险。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聚集率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瘀血证与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血瘀证作为自变量,超声指标作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血瘀证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d)、左房内径(LA)明显增大,心脏射血(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和超声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 超声指标 临床关联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8例,及同期健康对照613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浓度,从Ensembl在线数据库选取与CRP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并用MassARRAYSNP检测技术测定CRP基因多态性。结果rs1130864位点中AG基因型频率与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rs1205,rs876537,rs3093059位点在对照组中与血清CRP浓度相关,病例组中只有rs876537与血清CRP浓度相关;多重校正后,血清CRP每升高一倍,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2%。结论血清CRP水平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自然人群中,CRP基因多态性与血清CRP浓度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CRP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SNP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离散(QTd)明显增加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1].近年来研究表明,成功的溶栓治疗可降低AMI患者的QTd.我们对40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QTd、JT离散(JTd)进行了观察,以探讨溶栓治疗对AMI患者QTd、J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JT离散度
  • 简介:目的中国汉族人群中SCN5A基因A1673G多态与孤立阵发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汉族孤立阵发房颤患者12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汉族人群120例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对SCN5A基因A1673G的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并随机挑选样本进行测序,检验其可靠性。结果SCN5A基因A1673G多态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孤立阵发房颤患者和正常组比较,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1673G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患者G等位基因高于正常组;GG基因型对房颤患者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SCN5A基因变异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孤立阵发性房颤相关。

  • 标签: SCN5A 基因 心房颤动 多态性 A1673G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7岁,农民,未婚.因昏厥2次而于2001年6月2日入院.患者7年前出现突眼、视力下降、食欲亢进、颈部增粗,自认为近视而配镜.近10天因2次昏厥伴抽搐而入院.体检:T365℃,P40次/分,R20次/分,Bp150/50mmHg,发育正常,营养差,双眼中度突出,眼征阳性,声音嘶哑,甲状腺Ⅱ~Ⅲ肿大,血管杂音(+),两肺(-),心浊音界不大,心率40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基本正常.T3226μg/dl,T4177μg/dl,FT3572pg/dl,FT4652ng/dl,TSH000uIU/ml.心电图:Ⅲ房室传导阻滞,分支以上逸搏,心室率40次/分.胸片两肺无殊,心胸比例正常,心超各心腔大小基本正常,各瓣膜无殊,二尖瓣轻度反流,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入院后即予临时心内膜心脏起搏,并予丙基硫氧嘧啶及对症治疗,期间ⅡⅠ型至Ⅲ房室传导阻滞交替出现,5天后房室传导恢复正常.

  • 标签: 甲状腺机能亢进 病例报告 甲亢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P波离散(Pd)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变化。方法测定未合并房颤及合并房颤的AVNRT经射频消融术前后Pd,比较术前术后Pd的变化。结果发现射频消融后无论合并房颤或未合并房颤的AVNRT,其Pd均有所延长,但P〉0.05;合并房颤组与未合并房颤组的AVNRT相比,其术前两者比较及术后两者比较的Pd的P均〈0.05。结论AVNRT可能不是心房电活动弥散增加的因素;AVNRT合并房颤发作者AVNRT可能仅仅是诱发因素,而不参与其维持;24小时内的Pd可能不能用于预测AVNRT射频术后再发房颤的并发症。

  • 标签: P波离散度 射频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Ⅵ哝T)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对未植入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的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6月关于运动负荷试验时异常的MTWA对未植入ICD的心衰患者预后预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χ2统计量结合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用倒方差法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TWA对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风险,得到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hazardratio,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7项研究被纳入,总样本量2953人。其中662人MTWA阳性,1705人MTWA阴性,340人MTWA不确定,246人MTWA非阴性(包括阳性和不确定性)。和MTWA阴性的患者相比较,MTWA异常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危险增加(HR为4.51,95%CI:2.28~8.89,P<0.001)。结论MTWA检测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对未植入ICD的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死亡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微伏级T波电交替 心力衰竭 风险比
  • 简介:本研究采用12导联同步体表ECG,比较口服氯氮平(是一种常用的强效抗精神病药)前后的QTd。1资料与方法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电解质紊乱,无异常ECG证据,X线胸透及血脂、血糖检查正常。种族相同、年龄25~55(38±5)岁的病人171例,其中男106例,女65例。受检查者在检查床上静卧10min,统一使用HPM1772AECG机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ECG。病人单用氯氮平开始剂量25mg~50mg/d,逐渐递增,2W内加至治疗量(150mg~400mg/d),服药

  • 标签: 氯氮平 QT间期 离散度
  • 简介:患者男性,41岁。因腹痛、腹泻2小时就诊。体检:135/90mmHg,P55次/分,急性痛苦面容,脱水征不明显,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肠鸣音亢进,血常规:HB130g/L,WBC13.2×10^9/L,N0.78,L0.22。尿常规(-),大便常规示粘液便,细胞(+),脓细胞(+),潜血试验(-),血生化检查正常,大便培养(-)。ECG

  • 标签: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腹痛 病理性杂音 肠鸣音亢进 血生化检查 肺呼吸音
  • 简介: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VT)与QT离散(QT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32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VT者的QTd.结果32例VT组(A组)QTd(70.3±38.4)ms,对照组(B组)QTd(50.6±19.7)ms,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QTd的增大有助于对VT的预测.

  • 标签: VT 室性心动过速 QT离散度 DCG 对照组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QT离散(QTd)与年轻人中心型肥胖的关系。方法测量38例年轻人中心型肥胖者(A组)和34例年龄、性剐与之匹配的正常体重对照组(B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通过计算机数字转换得出QTd、校正后的QTd(QTcd)。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增大(P〈0.05),为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QTd、QTcd显著增大(P〈0.05)。结论年轻人中心型肥胖者血压为正常高值、QTd、QTcd显著增大.可能与肥胖致心室肌肥厚及心肌脂肪浸润等引起的心肌除极和复极不均一性相关,而血压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 标签: 心电图 QT离散度 中心型肥胖
  • 简介:目的:对认知障碍初步评价表(COG-12)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信度与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的AD患者148例为AD组,另选择社区志愿者365例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临床痴呆量表、AD8、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画钟测验评估和COG-12测评。其中100例AD患者知情者在首次评定1个月内重测COG-12。结果COG-12的克朗巴赫α系数=0.883,重测信度=0.883(P<0.01)。COG-12各条目评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1~0.79(P<0.05,P<0.01);COG-12总分与简易智能状态检量表、画钟测验呈负相关(r=-0.67,r=-0.27,P<0.01),与临床痴呆量表、AD8总分呈正相关(r=0.80,r=0.81,P<0.01)。COG-12鉴别认知正常与轻度AD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0.902,≥6分为认知损害的界限分值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2.5%;鉴别轻度与中度AD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0.898,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76.7%。结论COG-1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是快速识别痴呆及评估严重程度敏感而准确的筛查评估工具。

  • 标签: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ROC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方法:观察64例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的QT离散,并观察其与两周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QT离散较对照组增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离散与未发生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增大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恶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TET)阳性患者Q-T离散(QTd)变化的意义。方法93例受试者根据TET分为阳性组(A组)38例,男/女=13/25,年龄55±8岁和阴性组(B组)55例,男/女=26/29,比较两组TET前后QTd、QTcd的变化。结果运动前QTd、QTcdA组分别为41±15ms和46±18ms,B组分别(38±14)ms和(46±16)ms,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达次极量运动时A组QTd为(51±17)ms与运动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QTcd为(79±28)ms,与运动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QTd、QTcd分别为(37±16)ms和(51±19)ms,与运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后QTd、QTc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ET阳性与QTd之间有良好的临床相关性。可反映运动负荷造成的心肌缺血。

  • 标签: 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 Q-T离散度 心肌缺血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