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心电学已日趋成熟,牵涉到心脏病学的理论、诊断及治疗等各个领域,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是每个医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目前,县、乡镇、社区、基层卫生队医疗单位都已装备了心电图机。心电诊断技术已逐渐在广大的基层人员中普及应用。

  • 标签: 心电图机 心电诊断技术 医学工作者 基层卫生队 心脏病学 基础学科
  • 简介:由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承办的“脑血管病与神经免疫进展研讨”将于2014年8月21—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研讨会聘请国内资深的神经科、病理科、影像科专家,对近年脑血管病(含大脑皮质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神经免疫疾病[含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相关脑炎、神经脱髓鞘病等]、颅内占位病变影像鉴别诊断等进行专题讲座,并进行论文交流及疑难病例研讨(可携带病例资料现场答疑)。

  • 标签: 神经免疫 脑血管病 N-甲基-D-天冬氨酸 深静脉血栓 神经脱髓鞘病 颅内占位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替罗非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了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6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3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PCI,观察组采用替洛非+PCI的方式,于1—12个月内回访调查、复查冠脉造影等,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本次患者均于发病0—14天内行PCI术,包括急诊及择期手术,结合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掌握患者病变状态。介入治疗前,选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术后每天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手术过程中使用肝素8000。10000U。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101μg/kg;静脉维持量,每天0.1μg/kg。结果本次从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血流等进行对比,且统计并发症、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对比2组患者病变状态。对照组TIMI血流3级发生率86.7%(26/30),观察组93.3%(28/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3.3%(1/301,对照组13.3%(4/301(P〈0.051;观察组出血并发症皮下出血或牙龈出血等3.3%(1/30),对照组3.3%(1/301;结论由此可见,替罗非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更优越,不仅改善了术后血管的TIMI血流,也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并发症,支架内再狭窄等。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封死 介入治疗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因STEMI行直接PCI治疗患者98例,其中单纯行血栓抽吸48例(血栓抽吸组),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入替罗非50例(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1)住院期间,与血栓抽吸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2.3±0.6)级比(2.7±0.3)级]、TIMI血流3级率(72.9%比90.0%)、术后90minST段50%回落率(52.1%比74.0%)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术后无复流明显降低(18.8%比4.0%,P=0.038);(2)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血栓抽吸组明显提高[(58±6.3)%比(51±5.6)%,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既可有效减轻STEMI患者冠脉内的血栓负荷,又可改善心功能。

  • 标签: 血栓栓塞 心肌梗死 抽吸 替罗非班
  • 简介: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的变异因素。方法选择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脑梗死患者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变异因素。结果按照临床路径计划进行或达到预期结果者80例,未按照临床路径计划进行或未达到预期结果者32例,变异率为28.57%。32例未按照临床路径计划进行达到结果的患者,其中有17例(53.12%)是患者本身的原因,7例(21.88%)与医务人员有关,8例(25.00%)与医院系统有关。结论基层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变异与患者、医务人员、医院系统关系密切,及时发现,分析原因,进一步加强及改进管理,可减少变异的发生。

  • 标签: 基层医院 脑梗死 临床路径 变异性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替罗非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124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术中使用普通肝素)和替罗非班组(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测量比较两组在PCI术前,术后2h、6h和36h的一氧化氮(NO)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以及两组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与术前比较,常规治疗组术后2h、6h和36h的NO浓度均显著降低,vWF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替罗非班组术后2h、6h和36h的NO浓度无显著改变(P均〉0.05),仅2h、6h的vWF浓度显著升高(P均〈0.01),36h的vWF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879)。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2h、6h、36h的NO浓度[6h:(40.46±9.79)μmol/L比(54.84±10.76)μmol/L,36h:(49.42±9.82)μmol/L比(55.39±12.34)μmol/L]显著升高,vWF浓度[6h:(243.14±19.99)μmol/L比(121.58±18.92)μmol/L,36h:(223.38±19.76)μmol/L比(105.32±23.05)μmol/L]显著降低,P〈0.05或〈0.01。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4.8%比16.1%),P=0.040。结论:急诊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能够显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提高再灌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发病24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发病6~12h和13~24h2个时间段应用阿加曲,将患者分为A组28例,B组52例。7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临床疗效。发病24h内不同时间应用对临床疗效无影响。

  • 标签: 脑缺血 卒中 凝血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抗凝药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观察替罗非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中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替罗非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TIMI分级情况及术后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梗死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梗死血管血流情况,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 标签: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620例心房纤颤住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抗凝情况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在民族地区基层医院中对于心房纤颤患者能受采用正规治疗的较少。本地区长期正规化口服华法林者占0.48%,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10.68%,脑卒中的发生率36.9%。结论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急需改善。

  • 标签: 基层医院 心房纤颤 抗凝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min后以0.1μg/(kg.min)维持,持续48~120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h及30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6h及30d后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2.4%和6.1%对照组分别为:12.2%和18.5%,两组患者36h及30dMACE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及显著血小板减少。结论NSTE-ACS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用盐酸替罗非治疗可减少MACE的发生率,但增加轻微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盐酸替罗非班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讨替罗非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肝素剂量及血小板计数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患者64例,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替罗非班组28例,常规治疗组使用抗血小板药和肝素抗凝;替罗非班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以达到肝素抗凝使激活的部分凝血时间延长2倍为标准,比较两组肝素用量、二磷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数。结果替罗非班组肝素用量(500±120)U/h显著低于常规组(760±148)U/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8,P〈0.01),用药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但替罗非班组降低更显著(P〈0.01),替罗非班组用药后血小板数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替罗非可降低抗凝肝素剂量,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呈降低血小板数的趋势。

  • 标签: 替罗非班 血小板 肝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近年来,由于神经外科及骨科等医师的积极参与,脊柱外科在国内外发展迅速,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拟于200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举办颈椎疾病专题研讨会暨2006(春季)颈椎微创伤外科训练。研讨会及训练班期间将邀请台湾、香港及内地神经外科、骨科专家参加并授课,授予中国医师协会Ⅰ类继续教育学分6分。

  • 标签: 微创伤外科 专题研讨会 颈椎疾病 训练班 春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简介:近年来,由于神经外科及骨科等医师的积极参与,脊柱外科在国内外发展迅速,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拟于200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举办颈椎疾病专题研讨会暨2006(春季)颈椎微创伤外科训练。研讨会及训练班期间将邀请台湾、香港及内地神经外科、骨科专家参加并授课,授予中国医师协会Ⅰ类继续教育学分6分。

  • 标签: 微创伤外科 专题研讨会 颈椎疾病 训练班 春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简介:目的观察替罗非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采取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8)给予常规尿激酶溶栓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治疗,治疗组(n=30)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院内及院外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两组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未增加大出血等院内及院外心血管事件(P均〉0.05)。结论ST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并加用替罗非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溶栓治疗,未增加患者近期及远期心脑血管事件。

  • 标签: 替罗非班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