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46岁。因突发意识不清,醒后头痛2h,呕吐3次,于2010年2月15日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头痛、头晕及呕吐症状无明显加剧,急诊行头部CT,提示第四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既往无明确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为160/90mmHg,

  • 标签: 椎动脉 动脉瘤 夹层 弹簧圈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与许多临床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又容易误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病因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的认识非常必要.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 PE 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提高对肺栓塞(PE)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2006年4月收治的33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21例,慢性12例。结果:PE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呼吸困难(72.2%)、胸痛(57.6%)、心悸(51.5%)、呼吸急促(51.5%)、咯血(36.4%)为主要临床表现。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83%),颈静脉怒张(67%),双下肢水肿(42%)在慢性者多见。经溶栓或抗凝治疗急性者总有效率67%,多于慢性者的总有效率(58%),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的基础疾病均以下肢深静脉血栓(以下简称DVT)为主,共23例(69,7%)。慢性者死亡率(8.3%)较急性者(4.7%)高。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但多有栓子来源,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和诊断、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时间窗。方法对2005~2007年确诊的20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0例肺栓塞的首次误诊率为75%,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者占95%,D-二聚体阻性占90%,超声心动呈典型改变占90%。溶栓5例,4例有效。肝素抗凝14例,13例有效。结论应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警惕性,减少误诊率。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溶栓治疗越早越好。

  • 标签: 肺栓塞 误诊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指导其早期诊断和预防,减少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8例腹部、下肢手术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病历资料.结果:8例术后急性肺栓塞中4例中、术后大剂量应用止血剂,1例有"脑梗死"史,1例血液血小板含量增加,1例合并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死亡5例,治愈3例.结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长期卧床、妊娠、恶性肿瘤,血小板含量增加,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大剂量止血剂应用等是诱发术后早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防治中应予重视.

  • 标签: 术后 早期 急性肺栓塞 危险因素
  • 简介:1临床资料选自我院2000~2003年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ME)的老年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61~84(76.8)岁,≥70岁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13d,平均4d,7例起病早期均表现为腹痛,病程中5例伴随腹胀、恶心、呕吐,2例病程后期出现血便,7例均有腹部压痛,3例出现反跳痛,4例出现肠鸣音减弱,伴冠心病6例,其中并发心房颤动2例,伴陈旧性脑梗死2例.实验室检查:7例均有外周血象改变:6例血白细胞(12.0~25.6)×109/L,白细胞1例正常,中性粒细胞>0.85;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4例,心肌酶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2例.7例腹部立位X线片,其中4例提示肠腔少许积气,3例有细小气液平面,B超检查示腹腔混合回声团块1例.急诊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4例,腹部CT确诊1例,手术确诊及尸检后确诊各1例.其中就诊1d确诊4例,超过1周1例.本组2例初诊为"不全性肠梗阻",1例初诊为"急性胰腺炎",1例初诊为"消化性溃疡".7例中治愈好转4例,死亡3例.其中4例手术治疗中3例治愈,3例内科保守治疗中1例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好转.4例手术患者及1例尸检患者病理检查均有不同范围、程度不等的小肠及结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5例,分支栓塞2例.死亡3例中1例手术治疗过迟,中见小肠、结肠广泛坏死,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另2例因高龄,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经扩血管等内科治疗无效死亡.

  • 标签: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老年人 心房颤动 并发症
  • 简介: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有关资料报告,肺栓塞患者如能得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护理,病死率可下降至2%~8%.现对2001年10月~2004年10月抢救成功的8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监护 护理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提高对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认识和探讨孕期血栓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肺栓塞者,除1例猝死外,3例经χ线、彩超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诊断,并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均获愈.1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彩超确诊,给抗凝治疗,被阻塞血管均有血流通过,未发生再次栓塞.所有孕产妇未发生大出血现象.结论:孕产妇是血栓病的高危人群,孕妇心脏病、妊高征、贫血、感染、手术产、止血药应用及长期卧床等是孕产妇血栓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孕产妇 静脉血栓栓塞 临床分析 高危因素 肝素 华法林
  • 简介:患者男,32岁.因股骨干骨折入院.查体心脏未见明显异常,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胸片、心脏彩超、血脂、心电图均正常.术后病人忽然心慌、胸闷、胸痛、气短.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112次/min,心电轴右偏+116°,QRS时限增宽但小于0.12s.V1、V2导联QRS波呈现rSR′型(图略),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略).结合病史、症状,急性肺栓塞诊断成立.给予溶栓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开始缓解,恢复正常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肺栓塞 并发症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内外科手术后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情况,以提高手术医师对该病预防和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1例手术后发生急性PTE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的合并疾病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类型、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占46.5%、恶性肿瘤占33.7%、下肢创伤病史占17.8%,50.5%的患者有短期卧床史,相当比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慢性心肺肝肾疾病.临床表现以胸闷、心悸症状发生比例最高,休克发生率27.7%.大面积PTE发生率24.8%.普外科手术(29.7%)、骨科手术(21.8%)和心胸血管外科手术(18.9%)发生PTE所占构成比最大.79.2%的患者仅接受抗凝治疗,20.8%的患者接受溶栓和(或)介入治疗.结论外科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因素及自身因素容易出现PTE,提高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对急性PTE的早期预防及诊断意识尤为重要.

  • 标签: 手术治疗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心电图均有改变,表现各异。结论心电图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多次心电图检查观察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对PTE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有更大意义。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溶栓
  • 简介:我院在2003年10月25日收入1例动脉瘤患者,栓塞术后第1天出现精神症状,经过1个月的整体护理,患者神志清楚,情绪稳定,生活自理出院.报道如下.

  • 标签: 患者 栓塞术 动脉瘤 整体护理 术后 神志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血栓脱落至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出血、其余部位栓塞事件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3±15)岁。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患者,1例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7例合并心房颤动(87.5%,7/8)。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栓塞,其中5例行血栓抽吸,3例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院内随访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死亡1例,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87.5%(6/7),其余患者未再出现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结论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发生于血栓形成高危人群,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使用血栓抽吸尽早开通冠状动脉,术后予以规范的抗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栓塞 血栓抽吸 心房纤颤
  • 简介:  目的:总结用普通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所用导管介入治疗肺栓塞的方法。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肺动脉造影后,行肺动脉内普通导管机械性碎栓、吸栓,观察处理前后的肺动脉压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PTCA,均操作顺利,即刻症状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力从(50±7)mmHg降至(36±5)mmHg(P〈0.01),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用普通PTCA导管经皮介入治疗肺栓塞,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具备熟练的导管操作经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肺栓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lism,VTE)包括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PTE是肺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DVT,PTE经常是DVT致命的并发症.据估计在血管疾病中,VTE的发生率处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脑卒中之后,是第三大常见的血管疾病.VTE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误诊、漏诊率较高.现已成为导致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VTE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发病率 死亡率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APE)导致的晕厥病例,减少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APE的误诊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11例APE患者的诊断经过,讨论误诊原因,总结经验。结果11例患者在各个临床科室首诊时均被误诊,最后排除其他可能的晕厥原因后,均由肺动脉CT造影检查确诊为APE。结论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APE临床误诊率极高,腹腔或盆腔内压的改变常为晕厥诱发因素,不明原因的晕厥合并持续低氧血症时,需警惕APE可能。动态监测血气分析、D-二聚体有助于筛查和病情评估。

  • 标签: 晕厥 肺栓塞 低氧血症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170例共17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包括120个(69.4%)破裂动脉瘤和53个(30.6%)未破裂动脉瘤。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1)170例经过术前评估可以行血管内栓塞的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手术,无一例患者死亡。(2)18例(10.6%)患者出现中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未破裂动脉瘤组4例(7.5%,4/53),破裂动脉瘤组14例(11.7%,14/12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101例患者进行了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3~48个月,未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未破裂动脉瘤组1例复发,破裂动脉瘤组4例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技术。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弹簧圈 支架 血管内栓塞
  • 简介:患者男性,59岁。因活动后气短憋气7年,加重7天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115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90/60mmHg。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75次/分,律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Ⅱ/Ⅵ级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Ⅱ/Ⅵ级舒张期杂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查超声心动图示:肺栓塞,三尖瓣大量返流。肺动脉压约100mmHg,右心功能减低。心电图记录于发病当天,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右束支阻滞 交替性 舒张期杂音 心电图记录 肺听诊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35例年龄≥60岁患者共39个颅内动脉瘤,全部经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对37个动脉瘤采用了血管内治疗,其中9例宽颈动脉瘤采用三维弹簧圈成篮技术、联合支架或球囊重构形技术;1例梭形动脉瘤患者,采用支架贴覆治疗;其余动脉瘤患者采用单纯栓塞治疗。结果对39个动脉瘤的37个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成功率为94.9%;栓塞动脉瘤36个,一期达致密栓塞25个,占69.4%。35例患者中,术后良好23例,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9例,死亡3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老年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对患者相关慢性疾病的处理和术后血管痉挛的治疗,应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栓塞 治疗性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预后
  • 简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是开胸术后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病死率。急诊床旁心电图是术后患者最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认真分析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对及早诊断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对本院近4年来8例开胸术后明确诊断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心电图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诊断的作用。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图 开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