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及对照组(n=4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SAS、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改善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抑郁 焦虑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随访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服药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内的3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随访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后的生存质量、服药依从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服药依从等均要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讨论针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服药依从,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随访护理 生存质量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的患者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行为干预、休息干预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变化以及24小时的尿蛋白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干预前后24h的尿蛋白之间的差异进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的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其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和24h的尿蛋白水平,帮助患者改善了预后,相应的保证了母婴的安全,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 轻度子痫前期 患者的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压疮治疗的影响。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我社区发生压疮的卧床老年患者,入选时间为2015年至2017年,共计纳入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压疮等级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90.0%,比对照组患者67.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压疮恢复情况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直径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新鲜肉芽生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在压疮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压疮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社区老年卧床患者 压疮
  • 简介: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公认为评价医疗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1,2]。但在研究罕见病、慢性疾病及涉及伦理学或长期疗效观察等问题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较低,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非随机对照研究(NRSI)更易达到研究目标,并且也是评估干预疗效的重要方法[3-6]。且一些学者在对RCT和观察研究进行对比后,认为一个大样本的试验设计完善的非随机研究比一个小样本的设计不佳的RCT更加可取[7,8]。目前,许多评价观察研究方法学质量的工具已被系统评价采用[9,10],而Newcastle-Ottawa[11]和Downs-Black[12]工具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虽然两者都具有完善的方法学的条目清单,但是每一个条目同时涉及内部有效和外部有效,并且缺乏综合的手册。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工具 干预性 长期疗效观察 非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方法学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后收治的64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2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3.8%vs71.9%),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个体临床指标,稳定血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加强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加强护理干预,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依从(95.2%)高于常规治疗组(76.2%),并且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比较,护理干预实施后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干预 治疗效果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7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47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生活方式评分及动脉粥样硬化参数。结果实验组的血压水平、生活方式评分及动脉粥样硬化参数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使之更为健康,进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参数,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评分、简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评分比较存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将我院86例脑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分数比对照组的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梗死 效果观察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主因"头晕恶心1d"入院。患者晨起活动后感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未引起重视及就医,无明显心悸及胸闷憋气等症状,无黑矇晕厥,后患者乏力症状加重,下午就医,行头颅CT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脑桥多发性腔隙梗死灶。考虑脑梗死入院。入院后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心率155次/min。

  • 标签: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乏力症状 老年 入院后 临床资料 胸闷憋气
  • 简介:长期以来,心电图在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诊断上明显受限。本文报道一例间歇完全左束支阻滞掩盖ACS患者,因其束支阻滞间歇出现,原本被完全左束支阻滞掩盖的ST-T改变及异常Q波得以暴露,避免了ACS的漏诊。

  • 标签: 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急性冠脉综合征 Sgarbossa诊断标准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势在必行,它归根结底是对病人的服务,目前护理质量管理缺乏系统化理念、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高、奖惩制度缺乏激励作用、护理人员短缺现象严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应该从引入现代管理思想理念到护理质量管理、积极引导,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改革护理制度,建立合理分工模式、建立和有效奖惩制度,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 建立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干预改善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高血压老年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CGA组(74例),CGA组行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照组行传统治疗,对比生活质量。结果经CGA干预后,CGA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CGA及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并高血压老年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综合评估 冠心病 高血压
  • 简介:"牙源高血压"的概念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是针对牙龈健康与高血压的研究却很少,最近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强化牙周治疗可降低牙周炎合并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新视角。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调查报告显示,跟十年前相比,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状况均有改善,但35-44岁的中青年牙结石和牙龈出血却没有实质的好转,而且牙龈出血的检出率还上升了10.1%.

  • 标签: 牙周炎症 高血压 牙源性
  • 简介:不同地区或人种间,家族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患病率不同。目前尚无统一的FH临床诊断标准,导致诊断率严重不足,制定统一的FH临床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FH,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降脂药物是FH的主要治疗方法,单一他汀类药物效果有限,新型降脂药物值得期待。本文对FH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患病率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针灸与穿弹力袜联合口服米多君治疗体位低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体位低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针灸穴位,主穴:百会、内关(双)、足三里(双),配穴:脾俞(双)、肾俞(双)、心俞(双)等。对照组予穿统一品牌的医用弹力袜,每日至少6h,每日清晨口服盐酸米多君片2.5mg,疗程为30天。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卧立位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61%(38/4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41%(26/4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卧立位血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体位低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安全高。

  • 标签: 针灸 体位性低血压 弹力袜 米多君
  • 简介:目的探析高血压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76例高血压病患,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搭配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及住院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病患治疗依从率(进食、就寝、服药、检查)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护理中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减少安全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 健康教育 安全事件
  • 简介:目的总结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之后,其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产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应该在临床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宝安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共200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并依据Hcy浓度分为H型高血压1362例、非H型高血压638例。测定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III,AT-III)、D-二聚体(D-dimer,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对并发外周动脉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整群抽取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亚组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观察组)及依那普利片(对照组),治疗24个月,观察两组降低血浆Hcy浓度、改善ABI及凝血-纤溶系统的效果。结果相关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ABI与AT-III和PAI-1呈正相关(r=0.781、0.752,P<0.05),与Fbg、vWF、D-D和t-PA呈负相关(r=-0.846、-0.943、-0.713、-0.813,P<0.05)。观察组Hcy、D-D、PAI-1、ABI显著低于对照组,t-P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某些凝血-纤溶指标出现异常,依那普利叶酸可以改善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ABI及部分凝血-纤溶指标。

  • 标签: H型高血压 外周动脉疾病 凝血-纤溶功能 依那普利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