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献血健康检查要求》4.1条规定,采集血液前应征得献血的知情同意,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征询、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查。对献血进行健康征询,一方面是保证献血自身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安全。笔者就当前血站献血前健康征询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献血者健康征询 思考
  • 简介:目的:观察雷达接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取100μl抗凝血加入3个试管中,各试管中分别加入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CD4-FITC/CD8-PE/CD3-PC5、CD3-FITC/CD19-PE、CD3-FITC/CD16+CD56-PE各20μl,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应用ELITE4.5软件进行参数分析。结果:143例雷达接触CD3+、CD3+CD4+、CD3+CD8+、CD4+/CD8+、NK和CD3-CD19+细胞的检测值分别(71.08±9.86)%、(35.34±7.02)%、(31.59±8.25)%、(1.21±0.48)%、(14.60±7.79)%、(7.23±2.90)%;CD3+、CD3+CD4+、CD3+CD8+、CD4+/CD8+、NK和CD3-CD19+细胞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7.5%、21.7%、24.5%、23.8%、11.2%和42.7%,其中CD3+CD4+、CD3-CD19+细胞检出值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参考值,CD3+CD8+细胞检出值高于正常参考值,CD3+和NK细胞检出值低于或高于正常参考值,但于前者为多见。结论:部分受检的雷达接触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CD3-CD19+细胞减少,CD3+CD4+细胞减少和CD3+CD8+细胞增高,CD4+/CD8+比值降低,NK细胞为减低为多见。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雷达接触者 免疫
  • 简介:目的:调查温州地区献血Kidd血型人群分布状况,对Kidd血型不配合的输血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随机抽取2013-03-2013-09温州地区献血的血液标本67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板法进行Kidd血型抗原的鉴定,再用血清学方法对可疑的Kidd血型抗原进行确认。结果:672名献血中,Jka和Jk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428和0.5572。Jka和Jkb不配合的机率分别为0.2141和0.1576。经χ2检验,Kidd血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dy-Weinberg吻合度良好。结论:温州地区献血Kidd血型抗原分布具有多态性,在临床随机输血中Jka和Jkb不配合的机率合计为0.3717,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献血者 KIDD血型 抗原 分布
  • 简介:自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献血法》,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在这支可贵的献血队伍中,少部分志愿者在献血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精神、身体、采血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周围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出现献血后头晕、心慌等不良反应,甚至献血不成功。

  • 标签: 无偿献血 人性化护理 献血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无偿献血献血前征询体检淘汰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保证血液安全。方法:对2013-05-2014-05在天津地区参加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前登记及体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天津地区无偿献血献血前平均淘汰率为7.52%(9282/123365),其中2014年1、2月份的淘汰率最高,分别为9.78%和10.07%。淘汰原因中不明原因淘汰最多,淘汰率为33.02%,其次为体检中淘汰,包括血压、脉搏不合格等。结论: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及血液安全知识的宣传及普及,从人群中筛选低危献血,详细进行征询及体格检查,节约血液检测成本,提高输血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征询体检 淘汰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产ELISA间接法试剂和双抗原夹心法的检测效能,探讨确证结果用于试剂选择,灰区范围设置的理论和依据。方法: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对ELISA方法检测有反应性及灰区的44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3个厂家的抗-HCV有反应性标本经RIBA实验确证后,假阳性率分别为70.6%、44.1%、2.9%,灰区标本15例,未确认阳性检出。结论:为确保血液质量,血筛实验室应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双优的试剂,以有效提高抗-HCV有反应性标本的检出率。在献血管理中,参考确证结果用于献血反馈,特别是长期固定献血,对单试剂反应者经6个月以上的屏蔽期可以重新参加检测确认,合适献血的可进入归队献血程序。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CV ELISA有反应性 确证实验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徐州地区RhD阴性献血的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进行RhD阴性初筛、确认、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结果:对170900人份献血检测过程中确认RhD阴性847例(0.49%),其中检测出含有不规则抗体有12例(1.4%),在RhD阴性献血中A型有254例(29.9%),B型有248例(29.2%),O型有267例(31.5%),AB型有78例(9.2%)。结论:通过对RhD阴性献血的检测,了解徐州地区RhD阴性血型频率、血清学表型及不规则抗体产生情况,对RhD阴性血型档案库的建立及有效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标签: RhD阴性初筛及确认 血清学表型 不规则抗体
  • 简介: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特征及途径,为低危献血招募服务。方法:对2012-2013年东莞市无偿献血标本HIV传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有反应性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统计HIV确证阳性数;对确证HIV感染进行告知和首次随访,分析HI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感染途径。结果:2012-2013年HIV的感染率分别为0.049%和0.056%;感染绝大部分为男性,占94.0%,女性感染占6.0%,男女性别比为15.6∶1.0;感染中年龄以21~30岁阶段为主,占45.8%,31~40岁,占33.7%,18~20岁和41~50岁分别占6.0%和14.5%,51~60岁阶段无感染;感染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比例最高,占43.3%,高中及中专学历占41.0%,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占15.6%;感染职业主要为普通务工,占68.7%,商业、服务行业者占16.9%,学生占1.2%,医务工作者占3.6%,其他职业占9.6%;感染途径全部为性传播,其中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5.4%,男男同性性传播占31.3%,同时有异性性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占13.3%,未出现女女同性性传播案例。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呈多年龄段、多职业人群分布状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性传播形势严峻,应针对性的加强献血前问询和对高危献血人群的排查,以减少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高危献血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