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阑尾切除术是最常见的腹部手术之一。一般医务人员认为其手术小,操作简单,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由于阑尾炎病变本身系感染性疾病,一旦手术切口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尤其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我们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显著地降低了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术后切口感染 坏疽性阑尾炎 病人 体会 常见 手术切口感染
  • 简介:我们1994~2003年采用下腹小横切口手术治疗10岁以下小儿斜疝2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小横切口手术 治疗 斜疝 儿童
  • 简介: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最常见的疾病,约占1/4,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穿孔组甚至可达7%~9%^[1]。我院自1993—01/2003—01共收治急性阑尾炎1427例,其中切口感染28例,切口感染仍是困扰外科医师的一大问题,现就手术操作、缝合方法、术后用药等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 切口感染 手术治疗 外科急腹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学优化指标PLT/ALB、CRP/ALB在判断经治疗已达到临床缓解期的克罗恩病患者是否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已确诊克罗恩病且经治疗已达到临床愈合(CDAI〈150分)的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肠镜SES-CD评分是否小于2分,分为黏膜愈合组与非黏膜愈合组。对比患者一般资料、血清学资料及SES-CD评分,通过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黏膜愈合判断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黏膜愈合组患者相比,黏膜愈合组ALB较高,PLT、PLT/ALB、CRP和CRP/ALB较低。其中ALB、CRP、CRP/ALB和PLT/ALB在治疗前后均与SES-CD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在诊断黏膜愈合的效能方面,各指标诊断黏膜愈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如下:ALB(敏感度84.4%,特异度55.8%)、CRP(敏感度81.4%,特异度68.7%)、PLT(敏感度76.7%,特异度56.2%)。当血清学指标优化后使用时,正确指数高于相应的单个血清学指标,其中CRP/ALB诊断正确指数最高,当CRP/ALB〈0.147时诊断黏膜愈合的敏感度79.1%,特异度71.9%。结论血清学指标ALB、CRP、PLT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克罗恩病患者是否处于黏膜愈合状态,但血清学优化指标CRP/ALB的诊断效果最佳,优于单用血清学指标。

  • 标签: 克罗恩病 黏膜愈合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 简介: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术(EPB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研究组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取石成功率为97.2%,对照组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术较EST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提高取石成功率,且安全性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