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妊娠早期给予替比夫定口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高载量孕妇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80例HBV高载量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受试者在孕12周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服药至产后12周,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对照组受试者只接受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组新生儿在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IU和乙肝疫苗20μg。比较组孕妇受试者在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2w血清HBVDNA水平。评估组新生儿在出生时和6月龄时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率,并比较组新生儿胎龄、身长、头围、体质量和Apgar评分。同时,密切观察组孕妇在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2W,试验组受试者血清HBVDNA水平为(3.58±0.56)lgcopies/ml和(2.98±0.32)lg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7.93±0.47)lgcopies/ml和7.46±0.43)lgcopies/ml(P〈0.01);新生儿出生时,试验组HBs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和2.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和17.5%(P〈0.05);组新生儿出生时胎龄(P=0.64)、身长(P=0.44)、头围(P=O.93)、体质量(P=0.46)、Apgar评分(P=0.45)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在孕12周开始应用替比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孕妇血清HBV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且未见孕妇和新生儿不良反应。

  • 标签: 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母婴传播 安全性
  • 简介:急性胃肠炎系由饮酒、不洁饮食等原因引起急性胃肠黏膜炎症,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甚至剧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稀水样便,查体见上腹部脐周轻压痛,肠鸣音亢进。临床上易与心肌梗死和急性阑尾炎相混淆,现将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 标签: 急性胃肠炎 误诊为 上腹部不适 疾病 肠鸣音亢进 急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探讨饭后口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organicphosphoruspoisoning,A0PP)适宜洗胃方法.方法42例饭后口服AOPP患者随机分为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立即给予剖腹洗胃,对照组立即给予插管洗胃.结果观察组平均每人阿托品用量600mg,对照组平均每人阿托品用量893.6mg,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愈率:观察组86.4%,对照组65%,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8.8%,对照组50%,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饭后口服AOPP患者剖腹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饭后 口服 有机磷农药中毒 洗胃
  • 简介:目的探讨秒钟负压抽吸法和Bard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经皮穿刺肝活检优缺点。方法在3322例次住院肝病患者肝活检中,分别采用抽吸法3059例次和切割法263例次。对抽吸法获取标本长度小于1.5cm或为碎片组织病例行2次3次肝穿刺;切割法为经皮肤上同针孔、肝内不同部位连续2次以上肝穿刺,即"孔多点切割法"。结果抽吸法和切割法肝活检第一针穿刺标本平均长度分别为2.06±0.62cm和1.29±0.50cm(t=17.089,P=0.000);在221例抽吸法获得碎片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者184例(83.26%),对不能诊断为肝硬化37例患者再行"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结果35例(94.6%)为肝硬化。结论抽吸法较切割法获取肝组织多,应作为肝活检首选方式,肝组织呈碎片标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是肝硬化,"孔多点切割法"几乎能检出所有的肝硬化患者。

  • 标签: 经皮穿刺肝活检 取样误差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 简介:比较国产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试剂检测效能。方法选择经抗病毒治疗且HBVDNA载量在﹤1×10^4IU/ml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36份,采用国产HB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HBVDNA,对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后再检测,从定量线性范围、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比较试剂差异。结果在36例临床血清中,14份经科华试剂检测结果为﹤500IU/ml,而圣湘试剂检测结果仍﹥1.00×10^3IU/ml;对其中获得检测数据31份标本进行试剂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发现致性较好(r=0.817,P﹤0.05);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5.6%和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7,P=0.000);对强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后定量检测显示,试剂检测水平平均值与理论水平线性相关性较好(湖南圣湘r=0.999,上海科华r=0.992),但圣湘所有检测相对偏差均在±0.3logIU/ml之内,而科华次检测相对偏差超出了±0.3logIU/ml范围,提示圣湘试剂检测结果更稳定,使用纳米磁珠核酸提取法检测结果较煮沸法更加准确。结论以纳米磁珠为提取核酸方法不仅具有更广线性范围,同时可显著提高国产HBVDNA检测试剂灵敏度和准确性。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 国产检测试剂盒 效能
  • 简介:为维护《胃肠病学》声誉和广大读者利益,维护学术研究公平、公正和严肃性以及起码道德水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要求,本刊就稿投和稿用问题处理声明如下。

  • 标签: 一稿两用 一稿投 两用问题
  • 简介:患者男,72岁.干部,因进行性吞咽困难5-6天来我院诊治.病史中无呕吐、反酸,无腹痛、腹泻。近期无服药史。既往史:健康。体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肋下未及。左手掌面弥漫性增厚,皮肤粗糙、无名指与小指间皱褶糜烂,脱屑。实验检查:血常规、肝功正常,血糖3.9mmol/l。电子胃镜检查:(见图)食管上20cm至贲门口以上2cm处,食管近圆形,粘膜附有白色膜状物,不易脱落,食管蠕动

  • 标签: 食管霉菌感染 胃镜检查 病理检查 临床表现 菌种鉴定 抗菌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胃功能四(PGⅠ、PGⅡ、PGR、HP)在胃癌初筛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经本院胃镜检查且病理确诊胃癌患者4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30例,胃溃疡患者3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患者PGⅠ、PG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GⅡ水平无差别(P>0.05);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患者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功能四联合指标监测适用于早期胃癌初筛,尤其适用于不宜做胃镜不愿意做胃镜筛查。

  • 标签: 胃癌初筛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 简介:脊源性疾病多以背痛为首发症状,且伴有神经系统改变。但当些患者以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来消化科就诊时,早期多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疾病,延误了诊治时机,并浪费医疗资源。本文就以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胸椎结核 唯一症状 腹痛 神经系统改变 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
  • 简介:患者女,8岁。因乏力、尿黄、皮肤搔痒7天入院。大便呈陶土色,尿呈浓茶色。于入院前2周出现发热,体温38.5℃,流清涕,喷嚏,咳嗽,畏光,流泪等。3天后按耳后、发际、面、颈、躯干、四肢及手(足)心顺序出现皮疹,为谈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诊断为麻疹。给于中药清热解毒,发汗透疹及对症治疗。出疹后第4天体温渐降至正常,皮疹逐渐消退。发热后第14天,(出现皮疹后第10天)患者感乏力、尿黄、皮肤搔痒。既往无肝病史。无输血、血制品及肝脏疾病家族史。查体:T36.6℃,P82次/分,BP13/9kPa。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皮肤遗皮诊消退后褐色色素沉着斑。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肝肋下2.0cm,

  • 标签: 重型肝炎 皮肤搔痒 促肝细胞生长素 淤胆 麻疹病毒 清热解毒
  • 简介:目的:食管癌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高死亡率主要原因为食管癌复发与转移,肿瘤转移抑制基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医学领域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重视与研究也在不断提高与深入,本文主要就常见7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食管癌中表达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为食管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食管癌癌存档蜡块100例为研究目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本组食管癌组织中KISS1/hot7T175、KAI1/CD82、BRMS1、TIP/CC3、Maspin、MKK4、MTSS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癌转移关系。结果: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KISS1/hot7T175、KAI1/CD82、Masp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MTSS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与TIP30/CC3、BRMS1、MKK4蛋白表达无关(P>0.05)。食管远处转移与KISS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MTSS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与KAI1/CD82、BRMS1、TIP/CC3、Maspin和MKK4蛋白表达无关(P>0.05)。结论:KISS1/hot7T175蛋白基因可能抑制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KAI1/CD82、Maspin蛋白基因可能抑制食管癌淋巴结转移。MTSS1蛋白基因可能促进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 标签: 食管癌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结肠癌致梗阻不同于其它原因所致结肠梗阻,手术所要解决问题不仅是梗阻问题,更重要根治肿瘤。对肿瘤进行期切除吻合术最为理想,易被患者接受。我科从1994年以来,对2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行期切除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结肠癌 一期切除吻合术 肿瘤 结肠梗阻 患者 体会
  • 简介:患者女,47岁。因右上腹部疼痛3个月入院。腹痛呈持续性钝痛,不放射,无恶心呕吐,病后无发热,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36.7℃,脉搏85分/次,呼吸20次/分,血压18/12KPa。肝右肋缘下可扪及2.0cm,剑突下5.0cm,压痛,表面光滑,随呼吸上、下移动,脾不肿大。HBsAg阴性,AFP2μg/L。肝脏B超于左叶肝静脉旁探及1个2.9cm×2.4cm弱回声团,边界清,晕环,内部回声欠均。CT发现肝左叶内有3.0cm×2.5cm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术前诊断:原发性肝癌。

  • 标签: 肉芽肿 嗜酸性细胞 原发性肝癌 占位性病变 右肋缘下 术前诊断
  • 简介:背景:胃息肉为胃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其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三常见类型胃息肉在胃内分布情况及其与Hp感染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胃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和炎症性息肉Hp阳性率。结果:共纳入胃息肉患者464例,男女之比为0.31∶1。三常见类型胃息肉主要分布于胃体、胃底和胃窦。Hp阳性率与息肉类型、息肉部位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胃窦与非胃窦部位之间增生性息肉Hp阳性率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而炎症性息肉H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胃息肉患者多于男性,胃息肉主要位于胃体、胃底和胃窦,Hp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Hp阳性率均高于胃底腺息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增生性息肉 胃底腺息肉 炎症性息肉 胃窦
  • 简介:第三届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2004年学术会暨第一次理事会议于2004年12月18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济南、厦门、邵武、泰山及四川等省市代表53人,其中理事代表46人。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主委,我学会名誉会长、理事林三仁教授莅临指导,并做了重要讲话。其中副秘书长以上理事代表10人。广州今健、济南玉华、湖北清大等医药公司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 会胃病
  • 简介: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常见而典型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胃肠激素调节胃肠运动重要因素,可能与IBS密切有关。本研究观察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神经降压素(NT)及酪神经肽(NPY)含量,旨在探讨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肽类激素 相关研究 发病机制 临床意义
  • 简介:病例:男性,20岁.因反复腹泻8年.加重4个月而收治入院。8年前该患者食用不洁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经不规则服用抗生素后.症状有所缓解.以后反复出现类似症状,大便重则5-6次/天,轻则2-3次/天.多为未消化食物水样便,有时可呈粘冻样.无脓血便果酱便。近4个月来全身乏力加重.且烦渴、多饮,遂来我院检查。查体:神清,重度营养不良貌,身高166cm.体重29kg.发育差,无男性第二性征

  • 标签: 白血症 慢性腹泻 男性 丙种球蛋白 食物 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