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多普勒震动血流探测仪测定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以比值〈0.9为异常。结果:本组152例患者中检出ABI〈0.9者占40%。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血糖、TG、LDL-C、吸烟率、DBP及HbA1c达标率明显降低。结论:踝肱指数是一项花费小、简单、无创的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高龄、病程长、高TG、高血糖是加剧外周动脉病变(PAD)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踝肱指数(ABI) 2型糖尿病(T2DM) 外周动脉病变(PAD)
  • 简介: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时段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另取健康人66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促甲状腺激素、逆-三碘甲腺原氨酸、总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逆-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明显较高,比较差异P〈0.05;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明显较低,比较差异P〈0.05;而促甲状腺激素及总甲状腺激素含量2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在糖尿病病情观察中逆-三碘甲腺原氨酸及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可作为判断标准。

  • 标签: 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 含量 检测
  • 简介:提取4J4例2型糖尿病、3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糖耐量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时实荧光定量(染料法)PCR方法检测miR-9、miR-124和PPARo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糖耐量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P〈0.01),伴随miR-9表达上调123.65%(P=0.000);miR-124表达上调49.51%(P=0.005);PPARamRNA表达下调42.08%(P=0.029)。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显著性升高,伴随外周血miR-9和miR-124高表达而PPARot低表达。

  • 标签: 2型糖尿病 PPARΑ MIR-9 miR-124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对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设成观察组,选择同期来该院健康体检的60例人员设成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比较检测含量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人员的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检测含量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15.0%、10.0%,低于观察组患者的73.3%、61.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检测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老年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所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期在该所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空腹血脂检验,观察患者血清中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与血脂相互影响,临床在对糖尿病进行治疗时,还要注重血脂的检测,临床应用血脂检验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可及时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预后等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血脂检验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血脂检验对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28例糖尿病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再随机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28例健康者设定为对照组,两组均取血样与生化试验,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脂指标与健康者对比明显出现异常,所以,临床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要加强检验,及早确诊疾病进展情况,为患者糖尿病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脂 检验 糖尿病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出现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和B组(无微血管病变),对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等指标,并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1)A组的HbA1c、FPG及OGTT2hPG均显著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B组的三项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2)A组的FINS、2hINS均显著低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HOMA-IR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FINS、2hINS低于对照组,而HOMA-I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未出现微血管病变者,临床可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CDFI超声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FI超声技术对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肾脏多点取样检查,观察肾脏二维表现及其血流参数变化,并对其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各期糖尿病肾病肾脏二维表现与病情呈正相关性;血流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因取样点的增加,使临界参数的设置更细化,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病患的血脂检验水平,以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加以探究,从而为临床糖尿病疾病的诊治提供有力参考。方法择选43例健康人(甲组)与43例糖尿病患者(乙组)作为实验的对象,对2组成员均接受血脂检验,且对其结果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经血脂检验发现,乙组中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与甲组中患者相比,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中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与甲组中患者相比较,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健康人而言,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高,因而,对糖尿病患者予以血脂检验,对该疾病的诊治,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血脂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组)以及100例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12月,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肾脏大小的各参数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两组观察对象肾脏大小的各参数以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舒张期最低流速(Vd)以及阻力指数(RI)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观察对象的肾脏各级动脉的收缩期流速(Vs)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价值可靠,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 糖尿病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1血糖的概念人体内糖的种类好多,有多糖、双糖、单糖。血糖只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不包括果糖、半乳糖等单糖。正常人血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血糖只是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变动。多数人空腹血糖多在3,3~6.1mmol/L之内,餐后半小时及1小时血糖不超过11.11mmol/L范围。血糖的来源包括食物消化、吸收、肝内储存的糖原分解、从脂肪和蛋白质糖异生等。血糖的去路,包括氧化转为能量;转化为糖原储于肝脏、肾脏和肌肉中;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加以储存。人体调节血糖的重要系统和器官包括内分泌神经系统。肝脏能通过储存和释放葡萄糖来调节血糖,神经系统可通过对糖类的摄取、消化、利用和储存等直接作用来调节血糖;也能通过内分泌系统间接影响血糖;而内分泌系统则可分泌多种激素调节血糖。肝脏、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合作,维护着血糖的稳定。

  • 标签: 血糖测定 内分泌系统 mol/L 神经系统 调节血糖 食物消化
  • 简介:目的试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肾病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1月,医院肾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对象112例,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将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均采用以激素为主的药物治疗,加强饮食管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处理,入院首日、入院次日-度过急性期、进入稳定期、出院前、出院后采取标准化的护理策略,随访6个月,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发热控制时间低于对照组,蛋白尿6个月后降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6个月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再住院率分别为32.1%、1.8%低于对照组73.2%、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疾病管理水平。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糖化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糖化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化血清白蛋白 糖尿病 诊治
  • 作者: 钱永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分泌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16
  • 简介:目的:分析针对收治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方式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定114例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入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心原则每组划定57例,命为比对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基于以上内容开展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比较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血糖控制情况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更理想,均优于比对组,存在可比性(P<0.05);实验组满意度和比对组相比,更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对社区糖尿病开展应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护理成效显著,对此患者的满意率也在提升,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药物;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社区糖尿病
  • 简介:那格列奈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速效型餐后降血糖药。1999年8月首次在日本上市,2000年12月22日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本品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我国已开始生产,如正大晴天生产的贝加等。那格到奈用于饮食和锻炼控制无效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用能较好的控制餐后血糖。

  • 标签: 那格列奈 临床应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食品药品管理局 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具有可比性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70例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者75gOGTT试验血糖值和HbA1c测定值及其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两组孕妇75gOGTT试验血糖值和HbA1c测定值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前者t=19.72,后者t=33.17,P均<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5gOGTT用于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3%、74.3%和71.0%,HbAlc分别为78.3%、90.0%和87.0%。结论HbAlc筛查妊娠期糖尿病效果较好,应早期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期糖尿病 筛查 临床价值
  • 简介:以往的血糖测量方法(毛细血糖、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只能做到通过仪器测量到某一时间段的血糖变化,而无法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对糖尿病的治疗不能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血糖监测。因此会对部分患者的无感知的低血糖和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等现象的治疗和预防感到非常棘手。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仪 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 血糖测量 静脉血糖 血糖变化
  • 简介: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各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所导致的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临床应用 利拉鲁肽 新药 降糖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可控制,但需长期或终身管理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为使自己通过治疗更好地达标,使血糖得以满意控制,防止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自我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自我监测的意义在于获取血糖的有关信息,并作为调整药物、饮食及活动量的依据,以全面提高对病情的有效控制和对生活质量的调节能力。

  • 标签: 自我监测 代谢性疾病 慢性并发症 调节能力 生活质量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