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选择精神合并糖尿病患者39例,予睡前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灵R三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2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P〈0.01);发生3次低血糖。结论:对精神合并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灵R能安全、有效、平稳控制血糖,不失为精神合并糖尿控制血糖的良好方法。

  • 标签: 精神病 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诺和灵R
  • 简介:1心理社会因素与糖尿1.1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发生中的作用流行学和回顾性研究均发现,糖尿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应激有一定关系。急性应激可使正常人在饱餐后血糖反应峰值延迟。心理应激后糖尿病人和正常人可出现短暂性血糖增高反应。有报道在地震(Kohnert等,1999)、重大火灾(Armenian等,1998)后糖尿的发生率较灾前明显增加。Wales等(1995)对动物的研究表明:应激可使有糖尿倾向的动物发生糖尿。近几年,长期的和前瞻性研究逐渐增多,

  • 标签: 糖尿病病人 精神医学 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应激 血糖反应 流行病学
  • 简介:高血压是糖尿的常见合并症,也是糖尿肾病的常见表现。高血压可致肾小球硬化,在糖尿肾病(DN)的临床期加速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而纠正高血压可延缓或阻止DN的进展。因此,从保护肾功能的角度出发,对于糖尿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其核心问题是降压治疗,而且要降压达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药物治疗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降压治疗 肾小球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在糖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糖尿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5月期间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临床用药观察,并研究其临床用药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将患者进行分组后,实验组25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给药治疗,对照组25例则按照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并对比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后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临床用药治疗后,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糖尿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糖尿的用药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结合常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延缓糖尿并发症发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 临床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糖尿前期非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通过健康体检发现的糖尿前期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共104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客户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建立健康档案,告知客户为糖尿前期,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并嘱咐客户在饮食等方面多加注意,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定期对客户进行随访,邀请客户参加糖尿健康知识讲座等,随访两年,观察两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客户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客户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正常人数42例(80.77%),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为3例(5.77%),对照组血糖正常人数30例(57.69%),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为11例(21.1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前期客户及时进行非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或者延缓客户发展成为2型糖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体检人群 糖尿病前期 非药物干预 效果
  • 简介:我国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尚无明确的法规限制,各级医院、诊所及医生、病人均可自由使用、或可不受限制的从药房、药店购买使用,必然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国内医院滥用抗感染药物的问题已相当突出,要解决细菌耐药问题,或延长产生耐药的时间,一方面需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另一方面规范抗感染药的临床应用.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病时 糖尿 临床合理应用 细菌耐药性 2002年
  • 简介:糖尿和癌症是目前分布广泛且患者人数快速增长的疾病。2010年美国糖尿学会(ADA)和美国癌症学会(ACS)联合发表糖尿与癌症共识报告,该报告指出糖尿病患者(主要是2型糖尿)罹患肿瘤的风险增加,包括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胆囊癌等,且糖尿病患者合并肿瘤的预后及死亡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前列腺癌风险降低,对于其他部位癌症无相关性或不确定。糖尿病患者肿瘤风险增加的原因可能部分由于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增龄、肥胖、不合理膳食、运动减少,直接相关机制可能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生长因子、高血糖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不同类型及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与糖尿病患者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目前关于降糖药与肿瘤的发生风险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一定争议,关于降糖药的安全性也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简要综述部分常用降糖药物与癌症的关系。

  • 标签: 糖尿病治疗药物 美国癌症学会 相关性 美国糖尿病学会 患者人数 死亡风险
  • 简介:据报道,最近在英国Glasgow举行的第16届国际高血压学会学术会议上,专家们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发生急性心梗和接受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糖尿病患者。最近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接受PTCA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和冠脉再狭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药物治疗 死亡率 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 并发症
  • 作者: 钱永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分泌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16
  • 简介:目的:分析针对收治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方式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定114例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入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心原则每组划定57例,命为比对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基于以上内容开展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比较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血糖控制情况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更理想,均优于比对组,存在可比性(P<0.05);实验组满意度和比对组相比,更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对社区糖尿开展应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护理成效显著,对此患者的满意率也在提升,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药物;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社区糖尿病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药物联合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完善临床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某二级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14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1人。治疗组采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治疗,对比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最长观察期为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32%,对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6%,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其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饮食控制以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对患者体质提升、维持血糖稳定、降低血脂血压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运动 饮食 控制 辅助治疗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2018年8月内入院治疗的老年糖尿合并肺炎患者中选择100例实施研究,分组办法使用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共分两组,即观察组(例数=50)和对照组(例数=50)。100例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症支持治疗,应用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0%和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痰液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比对照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控制效果,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对老年糖尿合并肺炎患者实施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不会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实践价值较高。

  • 标签: 氨溴索 抗菌药物 老年 糖尿病 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与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痰培养,并准确统计出病原菌的实际分布情况与对药物的敏感性情况。结果80例患者标本当中共分离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病原菌最高,共占58.0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病原菌,共占32.26%,而真菌仅占9.68%。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菌病原菌对所有药物耐药率都较高,〉60%,且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与肺炎克伯菌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等的耐药率高。但是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药物、青霉素药物以及红霉素药物等耐药率较高。结论给予2型糖尿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鉴定与药敏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疾病治疗有效性,避免患者的盲目用药,减少耐药株的快速形成,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率。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格列吡嗪是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采用了胃肠治疗系统(GITS)控释剂型。FosterRH,PloskerGL等人的Pharmacoeconomics.2000Sep;18(3):289—306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该制剂在2型糖尿应用的药物经济学的一些研究。与速释剂型相比,格列吡嗪胃肠治疗系统提供了更稳定的血药浓度,每日单次给药可改善患者顺应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血糖控制方面至少和速释片同样有效,在控制空腹血糖方面更有效。优于其他降糖药的治疗优势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初期研究(n=40)显示,

  • 标签: 格列吡嗪控释片 2型糖尿病 药物经济学 控释制剂 磺脲类降糖药 综述
  • 简介: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一线用药,非常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在冠心病的初级和二级预防中,该药可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冠脉介入治疗以及其他冠心病终点事件的发生。它可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在所有调脂药物中,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最强:可使LDL-C降低18%~60%,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5%~15%,使甘油三酯降低7%~30%。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还原酶抑制剂 胆固醇合成
  • 简介:2型糖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发病与诸多生活方式因素有关,一些生活习惯也影响糖尿的治疗。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下吸烟与喝酒对糖尿药物疗效的影响。

  • 标签: 对药 药物疗效 治疗 影响 生活方式病 喝酒
  • 简介:为期16周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继发口服药物失效,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与优泌乐25组,入组前从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每组各20例,在固定的糖尿饮食及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每日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或优泌乐25。观察治疗16周后两组7个时点血糖水平、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用量。结果2型糖尿继发口服药物失效后,采用诺和锐30或优泌乐25每日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后血糖均明显下降,7个时点血糖、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用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后采用诺和锐30或优泌乐25在疗效、安全性、依从性等方面均无差异。

  • 标签: 诺和锐30 优泌乐25 2型糖尿病药物失效
  • 简介:糖尿性胃肠是糖尿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即有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趋势.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随着病程的延长.胃肠道症状的发生亦会增高。糖尿性胃肠发病率为30%~76%.但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者仅占糖尿病患者的20%~40%。由于以往人们认识不足或受检测方法的限制.大多数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治。

  • 标签: 糖尿病性胃肠病 2型糖尿病患者 胃肠道功能紊乱 慢性并发症 胃肠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
  • 简介:有些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得比较好,但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一直不达标。部分原因就是应酬多、吃大餐多,导致餐后血糖高,影响了HbAlc的达标。而且,据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餐后高血糖比空腹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危险性更高。也就是说,发生猝死的危险性随着餐后2小时血糖的升高而升高。反之,餐后血糖降得越低,越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

  • 标签: 餐后高血糖 药物控制 餐后2小时血糖 心血管疾病 空腹高血糖 妙用
  • 简介:我院2004年~2008年共收治药物致低血糖9例患者,现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36岁~83岁,平均年龄60.22岁。9例中8例患糖尿病史10月~14年不等。3例长期服用消渴丸+二甲双胍片,2例早餐前及晚餐前使用诺和灵30R注射液+二甲双胍片,1例晨餐前服瑞格列奈片+晚餐前使用诺和灵30R注射液18单位,

  • 标签: 临床分析 低血糖 药物 诺和灵30R 二甲双胍片 平均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