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非手术方法治疗成人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60例锁骨中段1/3移位的病例,3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0例行锁骨吊带固定治疗。非手术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4~70岁,平均(43.73±4.28)岁。钢板固定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6~63岁,平均(36.53±4.01)岁。两组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受伤严重程度、受伤机制及骨折类型方面无差别。研究结果按照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活动及术后患者对肩关节外形满意度进行评价。骨折愈合时间主要根据术后影像学来判定。肩关节功能活动主要根据Constant肩关节评分(constantshoulderscore,CSS),臂、肩、手功能障碍(thedisabilityofthearmshoulderandhandscore,DASH)评分来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2±3.40)个月。对两组CSS及DASH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均P〈0.05(P=0.000,P=0.003),且钢板固定组均值均大于非手术组(均值差分别为5.49、2.71)。治疗愈合时间:钢板固定组(12.10±2.60)周,非手术治疗组(15.78±2.23)周。并发症:钢板固定组1例骨折不愈合(3%),无畸形愈合;非手术治疗组3例骨折不愈合(10%),12例畸形愈合(40%)。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钢板是钢板固定组主要并发症,取出率为60%。非手术治疗主要并发症是骨折畸形愈合(40%)。患者对肩关节外形满意度分别为93%和77%。结论在成人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的治疗方法中,切开复位钢板组总体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在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降低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方面优于非手术治疗。因内置物刺激症状而取出内固定是钢板固定组主要的并发症。

  • 标签: 锁骨中1/3骨折 钢板固定 非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水平,探讨SO与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ⅠN-terminalpropetide,PINP)、Ⅰ型胶原C端肽(typeⅠcollagencarboxyterminalpeptide,CTX)、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3组间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股骨颈及平均腰椎BM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5-(OH)D3、SO、PINP、CTX各指标的差异,并做SO与上述指标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骨质疏松症组年龄、绝经年限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均=0.000),低骨量组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9、0.002);(2)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3缺乏113例(90.4%);(3)骨质疏松症组SO、PINP水平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0.000),低骨量组SO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45);(4)SO与PINP、年龄、绝经年限正相关(r=0.978、0.194、0.205),与股骨颈BMD、平均腰椎BMD、体重指数负相关(r=-0.518、-0.349、-0.24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O与PINP呈正相关(β=7.015,P=0.000)、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β=-11.245,P=0.023)。结论(1)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者SO水平明显增高,与PI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股骨颈BMD呈显著负相关;(2)25(OH)D3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缺乏。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硬化蛋白 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 Ⅰ型胶原C端肽 骨密度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