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牛骨胶原蛋白(collagenpeptides,CP)化合物能够显著增加股骨骨密度,并改善股骨的微结构,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口服给药的形式吸收入肠.然而,此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阐明牛骨CP化合物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牛骨CP化合物大鼠血清,牛骨CP化合物处理的实验组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大鼠血清浓度为3%、6%、10%,加到无血清的DMEM溶液中,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牛骨CP血清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茜素红矿化染色检测牛骨CP血清对成骨细胞矿化,用ProPlus6图像软件定量分析茜素红染色的含量.结果MTT结果表明,3%、6%及10%的CP化合物含药血清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P〈0.05).然后将3%CP化合物含药血清,对照组(control,CN)血清分别作用于MC3T3成骨细胞,培养3d,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表明,与3%CN血清相比,3%CP血清组G1期比例显著减少,G2/S期比例显著增加(P〈0.01),表明牛骨CP通过促进G2/S期的百分含量而促进细胞的增殖.矿化染色结果表明CP血清处理21d后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P〈0.05).结论牛骨CP血清在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胶原蛋白肽含药血清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骨质疏松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血清25维生素D的相关性。方法记录397例50~97岁患者的年龄,检测腰椎1~4、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上端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检测骨质疏松4项[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procollagentype1amino-terminalpropeptide,P1NP)、β胶原降解产物(betacollagendegradationproducts,β-CTX)、N端骨钙素(Nendofosteocalcin,N-MID)]及血清25维生素D[25-(OH)D]的水平,根据BMD水平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118)、骨量低下组(n=153)和骨质疏松组(n=126)。结果(1)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P〈0.01),骨质疏松组又明显低于骨量低下组(P〈0.01);(2)骨质疏松组25-(OH)D、PTH、P1NP、β-Crosslaps及N-CTX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P〈0.01);(3)25-(OH)D与腰椎1~4、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上端的BMD、PTH、P1NP、β-CTX无相关性(P〉0.05),25-(OH)D与N-MID的相关系数为0.193(P〈0.01)。不同骨密度组间的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vitaminD,VD)水平不足的现象,而骨质疏松症患者更为突出,其中VD严重缺乏和缺乏所占比例较大,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应注意加强宣教及防治。尚未发现25-(OH)D与骨密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相关关系。

  • 标签: 血清25羟维生素D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研究与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检测对膝骨关节炎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至2011年10月以及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期间骨科门诊主诉有膝关节疼痛患者1174名,采用罗氏诊断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的25-羟基维生素D浓度。结果1174例患者平均年龄(53.61±15.10)岁,血清25-维生素D浓度平均值为15.55ng/ml,维生素D缺乏者(<20ng/ml)占48.12%(524例),其中严重缺乏者(<10ng/ml)占26.35%(287例)。2011年测得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平均值为13.27ng/ml(参考值为11.10~42.90ng/ml);2012年测得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平均值为22.53ng/ml(参考值为20~32ng/ml)。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检测在膝骨关节炎诊疗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次研究中应用的罗氏诊断血清25-维生素D3检测试剂参考值有波动,直接导致2011年度与2012年度同期所检测出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存在一定的偏差。

  • 标签: 骨关节炎 罗氏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25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广州地区成人年龄、性别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本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了188名女性和122名男性,年龄为17~88岁的广州地区居民。采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procollagentypeIN-terminalpropeptide,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血清25(OH)D水平分为四个亚组:严重缺乏(〈10ng/mL),缺少(10~20ng/mL),不足(20~30ng/mL),充分(≥30ng/mL)。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7.39±19.32)岁。女性的血清25(OH)D水平(25.35±6.59)ng/mL明显低于男性(27.25±7.94)ng/mL,P〈0.05。男性25(OH)D严重缺乏(10ng/mL)的比例为1.6%,女性为0;男性25(OH)D缺少(10~20ng/mL)的比例为22.9%,女性为20.5%;男性25(OH)D不足(20~30ng/mL)的比例为65.6%,女性为73.4%。男性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9,P〈0.01),而在女性中者没有相关性(r=0.130,P〉0.05)。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分别为r=0.382,P〈0.01;r=0.384,P〈0.01)、青年男性(分别为r=0.332,P〈0.05;r=0.260,P〈0.05)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呈正相关。当校正年龄因素后,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仍存在相关性(分别为r=0.325,P〈0.05;r=0.323,P〈0.05)。但年龄校正后的血清25(OH)D水平与年轻男性的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278,P〈0.05),与股骨颈骨密度没有相关性(r=0.165,P〉0.05)。校正年龄后的血清25(OH)D水平与中青年妇女和中老年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无论是否校正年龄,血清PTH水平和其他骨代谢指标均与受试者的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有超过2/3的广州居民存在维生素D不足。血清25(OH�

  • 标签: 25(OH)D 年龄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及25维生素D(25OHD)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OP)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于疾病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329例T2DM患者,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n=124)、骨量减少组(B组,n=159)、骨质疏松症组(C组,n=46),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不同骨密度组及不同季节就诊患者间PTH、25OHD水平的差异;探讨PTH、25OHD之间及与骨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PⅠ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间的相关性;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PTH、25OHD对T2DM并发OP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于OP的筛查价值。结果1.三组之间PTH水平比较,C组明显高于B组、B组明显高于A组;25OHD水平比较,C组明显低于B组、B组明显低于A组。2.秋季就诊者25OHD水平明显高于冬春季;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偏相关分析表明:PTH与PⅠNP、β-CTX呈明显正相关;25OHD与PTH、PⅠNP、β-CTX呈明显负相关。4.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PTH、25OHD对于T2DM并发OP的影响显示:PTH:OR=6.265;25OHD:OR=0.369。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PTH、25OHD对于OP诊断的截断点分别为:≥46.58pg/ml、≤14.70ng/ml。结论PTH水平增高患者更易患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是发病的危险因素;而25OHD水平增高是发病的保护因素。不同季节25OHD水平不同,应特别注意冬春季节25OHD的补充。PTH、25OHD的检测不仅有助于识别T2DM并发OP的发病风险,还是疾病快速、无创、敏感的筛查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症 甲状旁腺激素 25羟维生素D
  • 简介:目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成骨生长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骨折愈合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以10^-9mol/L的成骨生长诱导24h的第三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作为实验组,以第三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为对照组,提取诱导组与实验组总RNA,分别用cy5和cy3探针逆转录标记,与博奥27KRatGenomeArray芯片杂交,荧光扫描分析。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经成骨生长刺激24h后共有145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91个上调表达的基因,54个下调表达的基因。差异表达的基因中可能与骨折愈合相关的基因共有27个:包括4个血管发生相关的基因、9个骨代谢相关的基因、14个炎症与免疫相关的基因。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有助于研究成骨生长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

  • 标签: 成骨生长肽 骨髓基质细胞 基因芯片 骨折愈合
  • 简介:目的评价特立帕与阿仑膦酸盐对比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荟萃分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Medline(1966~2011年)、EMbase(1966~2010年)、Cochrane图书馆(2010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年)有关采用特立帕或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者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使用特立帕或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照研究6项(760例)。各项研究中腰椎BMD的升高幅度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特立帕治疗组在随访期间腰椎BMD的升高幅度比阿仑膦酸盐组高5.16%(95%CI,4.07%~6.26%),P〈0.01,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随访期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高钙血症(2.84%,特立帕组),背痛(3.98%,阿仑膦酸盐组)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e分析,合并OR值为O.75(95%CI,0.51~1.11),P=0.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立帕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BMD的升高幅度高于阿仑膦酸盐,者的安全性近似,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特立帕肽 阿仑膦酸盐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1类似物(利拉鲁)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及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探讨胰高血糖素样-1(GLP.1)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向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mol/L、10~mol/L、10-mol/L、10。mol/L的GLP-1类似物,24h后采用CellCountingKit-8(CCK.8)比色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RT—PCR)法检测Wnt·3a、LRP-5、B·cateninmRNA的表达。结果(1)GLP-1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P〈0.05),随着给药浓度的增高,成骨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2)低浓度GLP-1(10μmol/L)上调人成骨细胞中Wnt.3a、LRP-5、B.cateninmRNA的表达(P〈0.05);高浓度GLP-1(10-7mol/L、10-8mol/L)下调人成骨细胞中Wnt-3a、LRP.5、B.cateninmRNA的表达(P〈0.05)。结论GLP-1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增殖,低浓度时Wn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该调控过程,高浓度抑制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成骨细胞 增殖 WNT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为11~17岁,平均13.4岁。Cobb角为130°~170°,平均159°。采用次手术,一期将130°~170°极重度的脊柱侧凸矫正47%左右,将其变为重度脊柱侧凸,4~6个月后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期矫形,使矫正率达到65%左右。一期手术行小切口手术,采用内撑开技术进行撑开。4—6个月以后再行期手术,常规后路矫形,僵硬的病例可采用小关节突松解或者360°截骨,并进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结果次术后Cobb角为46°~66°,平均58°。身高增加14~21cm,平均19.1cm。所有病例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极重度脊柱侧凸的患者采用期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畸形的矫正率,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 标签: 胸椎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 简介:由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社、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香港骨科医学会和中华骨科交流学会(台湾)联合主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承办的”第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定于2007年3月23~26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 标签: 创伤骨科 国际会议 高峰论坛 中华医学会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
  • 简介:前述研究发现占位率〉60%的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椎管成形术疗效较差。后续的研究分析了1996年后作者行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后纵韧带骨化病例。27例患者于1996年~2003年间接受前路手术治疗。平均随访6年(2~10年)。神经功能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与前述研究中6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显示,在占位率〉60%的后纵韧带骨化病例中,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减压融合术 前路手术治疗 后路椎管成形术 JOA评分 神经功能
  • 简介:腘绳肌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多见于运动性损伤,其损伤机制多为腘绳肌在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位强烈收缩而造成,但股头肌长头近端从坐骨结节近端起点完全撕脱损伤临床上并不常见,经常存在误诊、漏诊,早期多给予保守治疗,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最近收治1例典型的股头肌长头近端止点完全撕脱并血肿形成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股二头肌长头 近端 腘绳肌 伸直位 常见损伤 运动性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99锝-亚甲基磷酸盐注射液(商品名称: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继发骨质疏松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RA继发骨质疏松骨痛的患者给予云克治疗,所有病例用药前及用药15天后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和评定方法进行评定结果52例接受云克治疗的患者中骨痛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3例,轻度缓解9例,无效5例,疼痛有效率为90.3%。疼痛VAS评分用药前6.89、用药后5.1结论经正规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补足钙剂及维生素D3后,仍有全身酸痛不适,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患者加用云克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 类风湿关节炎 继发骨质疏松 骨痛
  • 简介:在前一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加强直腿抬高试验(踝关节背屈)和直腿抬高试验时神经根的移动度和压力进行测试,试图明确这一经典体征的基础原理。5具未经处理的尸体进行试验,方法同前,但每个标本分别测试加强直腿抬高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两种情况下的数据。结果显示,直腿抬高试验在L5、S1节段,较加强试验可产生更大的神经侧方移位,这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直腿抬高试验 神经根移位 压力变化 腰骶 二部 基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