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70年代,BassettCA等[1,2]首次把电磁场(electromagneticfields)疗法应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脉冲电磁场疗法(pulsed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对骨病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其适应症也进一步扩展到创伤修复、神经再生、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甚至有应用PEMF治疗肿瘤的报道[2].笔者就近年来PEMF在骨关节疾病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综述.

  • 标签: 脉冲电磁场治疗 骨关节疾病 疾病进展 脉冲电磁场疗法 心脑血管疾病 PEMF
  • 简介:目的了解独山地区人群骨量T值分布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本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E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新疆独山地区正位腰椎及左侧髋部BMD,女性45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独山本地区人从50岁开始出现骨质疏松,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0~60岁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结果分析骨量缓慢丢失,65~75岁以后呈现快速丢失趋势。结论通过对腰1~腰4及股骨全部T值的平均值分析得知75岁以后以腰椎骨量丢失为主,75岁之前两者差异性不大。

  • 标签: 独山子地区 骨质疏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 简介: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联合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250±20)g随机分成4组:正常生长组(Sham)、去卵巢模型组(OVX)、利塞膦酸钠治疗组(RIS)和利塞膦酸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组(RIS+PEMFs),每组8只。后三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12wRIS组给予0.1mg·kg-1·d-1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RIS+PEMFs组给予0.1mg·kg-1·d-1利塞膦酸钠灌胃和1h·d-1脉冲电磁场治疗,Sham、OVX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去势后12w、灌胃治疗4w、8w、12w后四组大鼠均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全身骨密度(BMD),治疗12w后进行血生化检测、骨CT值测量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去势后12w后三组BMD与Sham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确立;灌胃治疗12w后,RIS、RIS+PEMFs两组较OVX组BMD(P<0.01)、骨CT值(P<0.01)均较高,且RIS+PEMFs组BMD、骨CT值均比RIS组高(P<0.01);RIS组血清Ca、ALP浓度均较RIS+PEMFs、Sham组高(P<0.05),且RIS+PEMFs组血清ALP浓度较Sh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病理形态学观察中RIS+PEMFs组的骨小梁形态较完整,较接近Sham组水平。结论去势后12w可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利塞膦酸钠对去势所致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与脉冲电磁场联合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去势 利塞膦酸钠 骨质疏松 脉冲电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