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我国少数民族成人女性正常尿道关闭压力图探讨各指标与尿道解剖和生理关系.方法采用国产Nidoc-970尿动力检查仪测定36例少数民族成人女性正常尿道关闭压力图.结果功能性尿道长1.58~3.90cm,平均2.74±1.16cm,控制带长0.86~1.92cm,平均1.39±0.53cm,控制带1/3长度平均0.46cm.P1压力为1.135~3.612kpa,平均2.37±1.24kpa,P2压力为3.22~6.29kpa,平均4.755±1.535kpa,最大尿道压4.41~7.69kpa,平均6.05±1.64kpa.结论测定我国少数民族成人女性正常尿道关闭压力图,对拓宽临床研究尿动力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尿道 正常 女性 成人 压力 生理关系
  • 简介: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观察压力性尿失禁女性膀胱颈的动态位置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120例(病例组),同期选取无症状健康女性70例(对照组)。测量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距离参考线位置,参考线上为正数(+),参考线下为负数(-),计算膀胱颈移动度,比较两组女性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相对位置。结果静息状态病例组膀胱颈位置为距离参考线(2.63±0.37)cm,对照组为距离参考线(2.51±0.45)cm,Valsalva动作后病例组膀胱颈位置为距离参考线(-1.83±1.07)cm,对照组为距离参考线(1.21±0.65)cm,病例组膀胱颈移动度为(3.11±1.34)cm,对照组为(1.81±0.75)cm。静息状态两组膀胱颈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后两组膀胱颈位置及膀胱颈移动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动态检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女性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位置明显降低、膀胱颈移动度增大。

  • 标签: 超声 膀胱颈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高发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尿毒症患者日益增多。尿毒症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是其中最为成熟的一种,而完成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成熟 冲击法 尿毒症患者 早期 压力
  • 简介: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radicalprostatectomy,LRP)已逐渐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种规范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和精细的手术操作等优点,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我们查阅了近年LRP术后尿失禁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prostatectomy RADICAL 局限性前列腺癌 腹腔镜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经闭孔无张力尿道吊带术(TOT)和单切口可调节Ajust~(TM)吊带治疗女性固有括约肌障碍型(ISD)压力性尿失禁(SU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法选取ISD型SUI患者80例(25例行TVT术、29例行TOT术、26例行Ajust~(TM)吊带术)。观察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短、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TVT组手术时间最长(P=0.00),TOT组、Ajust组无显著差异(P〉0.05);2TVT组术中耻骨后血肿1例、膀胱损伤1例,TOT组、Ajust组无术中并发症;3术后1年TVT组、Ajust组治愈率、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TOT组治愈率、有效率均较前两组低(P〈0.05);4TVT组、Ajust组术后短期排尿障碍发生率较TOT组高(P〈0.05),TVT组术后远期排尿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5TOT组、Ajust组术后1年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PVR)与各组术后6个月指标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TVT组术后1年Qmax降至(20.1±9.3)mL/s,PVR增至(5.6±8.2)mL,较其术后6个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VT术和Ajust~(TM)吊带术治疗女性ISD型SUI疗效均满意。Ajust~(TM)吊带术有更加微创、安全的优势,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吊带术 可调节吊带 固有括约肌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RP)保留前列腺尖尿道黏膜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对于保留尿功能的优势。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2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采用常规的PKERP与保留黏膜的PKERP,各11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量、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手术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均显著改善(P〈0.05);对比而言,保留黏膜PKERP组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43.6%vs28.2%)及拔除尿管后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率(33.7%vs18.2%)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前列腺体积分层分析,对于大体积前列腺(≥80g),保留黏膜PKERP组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常规PKERP组(57.6%vs28.6%,P〈0.05),而〈80g的前列腺,两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39.3%vs28.1%,P〉0.05)。结论保留黏膜PK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短期疗效与常规的PKERP相同,既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包膜穿孔率,又可有效减少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特别是对于大体积的前列腺,对于保留尿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剜除术 尿失禁
  • 简介:目的了解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法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同一术者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的前列腺癌患者17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23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漏尿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及早期尿功能恢复的情况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均经腹膜外完成,术中无中转开放,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吻合口无漏尿,两组均有1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两组在年龄、术前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分期及术后Gleason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在术后12~16d拔除尿管,治疗组拔除尿管后3d内、1个月内和3个月内的累积完全尿比例分别为52.9%、64.7%和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26.1%和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使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尿能力。

  • 标签: 腹腔镜 前列腺癌根治术 盆底筋膜保护 盆底筋膜重建 控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