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讨论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患者右腹股沟区肿物2年,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右腹股沟区有一3.3cm×1.7cm中低混合回声结构,CT检查见右侧腹股沟区类圆形异常密度影,病变内部密度欠均匀,呈高低混杂密度,行精索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为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易误诊、误治;病史、B超、CT及MRI检查等是诊断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重要手段,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推荐广泛性或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

  • 标签: 精索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MF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2例肾脏MF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2例患者分别以腰痛、血尿症状就诊,影像学均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但缺乏特异性,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确诊为肾脏MFH,术后均予辅助化疗。结果1例随访26个月,1例随访1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肾脏MFH是罕见的恶性肾原发肿瘤,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式,辅助治疗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肾脏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激酶插入嵌合受体(kinaseinsertdomain-containingreceptor,KDR)在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染色,分析VEGF和KDR在PCa和BP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和KDR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BPH组织(P〈0.01),在PCa组织中阳性部位主要位于PCa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BPH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结论VEGF和KDR与PCa的发生可能有关,以VEGF和KDR为共同靶点有望成为PCa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激酶插入嵌合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以纤维蛋白凝胶为支架,通过组织工程技术以胃.重建膀胱的可行性。方法从实验动物获取膀胱黏膜,体外培养并扩增移行上皮细胞。分别通过纤维蛋白凝胶(实验组)和keratinocyte-SFM(对照组)将单个细胞悬液移植于带血管蒂的去黏膜胃片,将胃片缝成囊状(新膀胱),固定于腹壁。于术后2、4、6、8周取胃片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随时间延长新膀胱有不同程度挛缩;HE染色提示胃囊腔面有上皮样细胞覆盖,2周时细胞覆盖率约50%,4—8周时约70%。这些细胞分布不均匀,分层不明显;上皮样细胞AE1/AE3染色和CK7染色均阳性。对照组各标本均严重挛缩,腔隙消失,无上皮覆盖。结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尿路上皮细胞通过纤维蛋白凝胶移植至去黏膜胃片,可以使去黏膜胃片移行上皮化,从而重建膀胱。

  • 标签: 纤维蛋白凝胶 移行上皮 组织工程 膀胱成型术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前列腺增生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对照术中出血量,探讨其间的相关性。方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的100例TuRP组织按前列腺体积进行分组,按病理学类型分别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检测MVD及VEGF的表达。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计算术中出血量,并与病理学分类及MVD、VEGF进行比较。结果1。0例患者中,同体积前列腺术中出血量与MVD、VEGF呈明显相关性。MVD、VEGF高表达者术中出血多(P〈0.05)。随体积增大(〉60mL),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发生变化,但术中出血量与前列腺体积大小不一致,而与MVD、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URP术中出血量与前列腺病理学类型相关,组织MVD、VEGF表达高者,术中出血量多。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术中出血 病理分型
  • 简介:本文探讨前列腺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情况与I、III型胶原纤维的含量及二者相互走行方式的关系。对62例患者进行经直肠组织弹性成像检查(TRTE),常规12针系统穿刺活检后,对前列腺进行TRTE引导下靶向穿刺,所取组织进行天狼腥红染色,观察I、III型胶原纤维的的分布情况,并分别计算二者的容积指数(CVF)。结果得出I型胶原纤维的CVF在质硬、软组分别为:0.05±0.02和0.02±0.01;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02);III型胶原纤维的CVF在质硬、软组分别为:0.05±0.04与0.07±0.03;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13)。圆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在质软组和质硬组均走行紊乱,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之间主要呈相互交叉走行,部分呈平行走行,二者的相互走行关系在质软、质硬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3)。前列腺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主要取决于组织中I型胶原纤维的含量,另外,I型、III型胶原纤维的相互走行方式也可影响组织的弹性。

  • 标签: 睾酮 性腺功能减退症 2型糖尿病 代谢
  • 简介:患者,女,38岁。因“间歇性发作腹痛5年”人院。查体:双肾区叩击痛(-);膀胱区两侧深压痛,未扪及腹部包块。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提示膀胱内实质占位性病变(5.1cm×3.1cm),子宫多发小肌瘤。膀胱镜检查:膀胱底部偏右侧壁、右侧输尿管口外侧有一约5.0cm×4.0cm的肿块,膀胱内可见坏死组织,双侧输尿管口喷尿清,未取活检。膀胱CT平扫加增强扫描:膀胱底部偏右侧新生物,大小4.2cm×3.2cm,CT值15~114HU,

  • 标签: 膀胱区 纤维肉瘤 输尿管口喷尿 实质占位性病变 黏液 膀胱镜检查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与单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组织病理表现,探讨前列腺增生症伴发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83例本院就诊并接受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术前按泌尿外科诊治指南标准进行实验室与临床检查,筛选出合并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66例,随机选择30例单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对照组。按NICKEL的前列腺炎症程度和主要炎症类型的诊断标准对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分型与分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前列腺增生症合并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组织炎症表现为:前列腺腺体以轻度炎症为主,腺周与基质以中、重度炎症为主;单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腺体、腺周和基质中均为轻度炎症。两组患者腺体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腺周、基质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伴发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病理炎症较重,炎细胞主要分布在前列腺腺周与基质,明确诊断较困难,手术治疗需谨慎。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病理研究
  • 简介:前列腺增生症(BPH),属中医“癃闭”范畴,主要症状为尿频、排尿困难(尿等待、尿无力、尿失禁、尿潴留)等,是老年男性的一种难治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报道,60岁以上发病率约占55%左右,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该比例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为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减轻消除患者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理情绪的变化,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增生症(BPH) 药治疗 虫类 人类平均寿命 60岁以上
  • 简介:病例患者,女,43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浮肿伴尿蛋白阳性,于外院行肾活检病理术示:IgA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当时无明显皮肤症状及不适,患者仅口服金水宝药物护肾治疗。1年前因“发现肉眼血尿1d”入院。入院查体:表现为前胸及后背部皮肤可见多处界限清楚、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斑丘疹,上面覆盖着厚薄不等、易脱落的银白色鳞屑。

  • 标签: 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 银屑病 皮肤症状 入院查体 尿蛋白阳性 肾活检病理
  • 简介:报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00例的经验,年龄57~92岁,平均7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夜尿次数增多和尿潴留。术中做膀胱穿刺引流。可有效防止TUR综合症。现在TURP仍然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一种流行手术方法,且有不少优点,我们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前列腺增生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男性疾病,男性自40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岁以后才出现症状。晚期可出现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从临床表现来看,本症可归属祖国医学“癃闭”的范畴。当合并感染结石时,亦可归属于“淋症”范畴。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病理基础 血瘀 肾功能不全 男性疾病 不同程度
  •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外科手术治疗是治愈此疾病的唯一手段,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主要是开放前列腺摘除手术及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但因手术创伤较大及术中并发症较多,其在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各类新近微创治疗方法的挑战,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微创治疗技术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微创 经尿道微波 经尿道针刺消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尿道内支架
  • 简介: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共同病理特征,包括肾小球硬化(glomerularsclerosis,GS)、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enaltubule-interstitialfibrosis,TIF)和血管硬化。其典型病理特征表现为肾小球内固有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肾间质成纤维细胞(MF)增生及间质毛细血管丧失。

  • 标签: 肾纤维化 西医治疗进展 终末期肾病 固有细胞 细胞外基质 过度沉积
  • 简介:患者杨某,38岁,阴囊左侧无痛性结节8月入院,查体:阴囊皮肤无红肿,左侧附睾头下方扪及结节数粒,成簇状,直径0.3cm~0.7cm不等,表面光滑,质硬,挤压可滑动,与睾九附睾界限清,相互间无粘连,与阴囊皮肤无粘连,无压痛.

  • 标签: 睾丸鞘膜纤维性假瘤 病例 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2001年3月至今我院采用经尿道双极汽化(PK)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TUBVP)患者100例,年龄58~93(平均73)岁,按B超测定前列腺折算重量50~100(平均80)g,术前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5.6mL/s.10例已行膀胱造瘘,7例长期留置尿管,平均残余尿量110mL,I-PSS评分22.3分.并发有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带心脏起搏器1例,心肌梗塞3例,肺气肿、肺心病20例,糖尿病8例,合并膀胱结石12例.

  • 标签: 治疗前 双极汽化 经尿道 前列腺增生症 高血压性心脏病 膀胱造瘘
  •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困扰中老年患者的泌尿外科疾病,绿激光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已有二十余年,期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需要,多种功率的绿激光得以开发和应用。本文回顾了不同功率绿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历史与进展,对绿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绿激光 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