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IPB)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IPB的临床资料.2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患者术后生存良好,20例获得随访3个月~12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其标准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 标签: 膀胱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IPB 病理检查
  • 简介:乳头细胞癌是肾癌的一个亚型,与非乳头肾癌相比,其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1]。临床中,肾乳头细胞癌较少见,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对武汉市普仁医院泌尿外科近两年来收治的2例肾乳头细胞癌误诊为肾囊肿的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头状肾癌 临床分析 肾囊肿 细胞癌 误诊 生长缓慢
  • 简介:前列腺导管癌(IDC-P)是一类具有独特病理特征和重要临床意义的病变。其概念已提出多年,但人们对其认识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近年研究显示前列腺导管癌是前列腺浸润性癌发展的晚期阶段,具有预后意义。本文回顾IDC-P的研究历史、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分子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并提出在穿刺活检标本中报告IDC-P的推荐模式。

  • 标签: 前列腺导管内癌 诊断 预后
  • 简介:引起尖锐湿疣的人类乳头病毒(HPV)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小DNA病毒,约8kb,有几十种基因型,最常见由HPV-6和HPV-11引起,也有肿瘤基因型HPV-16和HPV-18型。由于HPV自身的生活周期,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并与感染细胞共生,HPV仅局限于感染部位的皮肤和粘膜,很少进人血液循环,病毒抗原与免疫细胞接触很少,极少发生抗原释放和抗原递呈,使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 标签: 人类乳头瘤病毒 感染细胞 中西医结合 HPV-11 诊疗 男性
  • 简介:谢赣生医师: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病史。患者,男,63岁,因“体检发现右肾结石10年,打侧腰背胀痛伴低热1个月”人院。患并10年的行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结石(大小不详),未予处理。一年半胁体检时腹部CT平扫提示右肾多发结石、右肾积水、肾片皮质变薄,见图1,当地医院予中药调理,期间未查肾功能或行其他影像检查。

  • 标签: 黏液腺癌 肾盂 腹部CT平扫 右肾结石 肾多发结石 右肾积水
  • 简介:患者,女,38岁。因“间歇性发作腹痛5年”人院。查体:双肾区叩击痛(-);膀胱区两侧深压痛,未扪及腹部包块。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提示膀胱内实质占位性病变(5.1cm×3.1cm),子宫多发小肌瘤。膀胱镜检查:膀胱底部偏右侧壁、右侧输尿管口外侧有一约5.0cm×4.0cm的肿块,膀胱内可见坏死组织,双侧输尿管口喷尿清,未取活检。膀胱CT平扫加增强扫描:膀胱底部偏右侧新生物,大小4.2cm×3.2cm,CT值15~114HU,

  • 标签: 膀胱区 纤维肉瘤 输尿管口喷尿 实质占位性病变 黏液 膀胱镜检查
  • 简介: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近年来,随着老年患者数量上升,糖尿病、高血压病造成慢性肾衰竭的比例增高,对肢体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行动静脉瘘手术的机会大大减少,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净化中的血管通路之一,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加。

  • 标签: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临床应用 肾病患者 血管通路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 简介:詹鹰医师:首先汇报病史。患者,男,35岁,因左腰部隐痛1个月余就诊。入院后B超示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扩张,左肾积水,双肾实质性病灶(错构可能),左肾结石。MRI:肝右叶异常信号,考虑为良性病变,双肾多发错构,左肾错构突入左肾静脉至下腔静脉入口处,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左肾积水,左输尿管上段管壁增厚。

  • 标签: 左肾错构瘤 左输尿管上段结石 诊治 瘤栓 左肾积水 腰部隐痛
  • 简介:患者右侧腰肋部间断性胀痛3年,肉眼血尿1周。原文见《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2年第4期251页。该患者有如下特点:男性年轻患者,28岁;面部蝶形分布血管纤维;20余年癫痫病史。家族史:母亲及双胞胎兄弟罹患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TSC);其兄合并肾错构

  • 标签: 肾错构瘤 诊疗 治疗 瘤栓 年轻患者 结节性硬化症
  • 简介:肾错构又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renalangiomyolipoma,RAML),肿瘤多起自于肾包膜、肾皮质或髓质,以及肾周围的软组织,由数量不等的成熟脂肪组织、平滑肌组织和厚壁血管组成。临床上发病有两种独立的情况:约半数与结节性硬化有关,另一半病例为散发。

  • 标签: 肾错构瘤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疗 治疗 瘤栓 平滑肌组织
  • 简介:长期透析导管在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置管简单、可立即使用、没有血液动力学紊乱,皮下有一涤纶扣被组织生长包绕,使导管在皮下易于固定,形成自然的感染屏障,延长了导管的存留时间,成为在制作自体动静脉内瘘困难情况下的另一非常有用的选择,并已被普遍采用。长期置管部位可选择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最佳选择部位为右侧颈内静脉。

  • 标签: 透析导管 并发症 右侧颈内静脉 血液动力学紊乱 自体动静脉内瘘 置管部位
  •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长期导管Palindrome同以往长期导管非palindrome导管在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1年10月1日~2012年6月1日接受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术的患者,选取其中采用Palindrome导管与相同手术时间的非Palindrome导管病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通畅率.两组感染及低流量发生率用次/1000导管日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其他比较用t检验.结果:总手术59例次(59人),Palindrome导管组31例次,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31例次(30人),经左侧颈内静脉置管3例次(3人);带管时间3~230d;发生感染2例次,平均感染率为0.37次/1000导管日;发生低流量1例次,平均发生率为0.37/1000导管日;拔管0例.普通长期导管组28例次(28人),经右颈内静脉置管24例次(24人),经左颈内静脉置管4例次(4人);带管时间1~219d;感染3例次,平均感染率0.83次/1000导管日;发生低流量2例次,平均发生率为0.6次/1000导管日;拔管2例.两组在感染、低流量发生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alindrome组优于普通长期导管组.Palindrome导管反接时未发生流量不佳.Palindrome组在Kt/V、URR优于非Palindrome导管组(P分别0.01,0.02,0.03).结论:Palindrome导管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临床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的较好补充选择,但是由于样本量小,尚需进行更大样本、多中心及更长时间的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血液透析 长期透析导管 PALINDROME
  • 简介:随着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近20年来有很多没有症状的肾上腺偶发被不断发现,其发生机制及如何正确处理仍存在着不同意见,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较全面的介绍.

  • 标签: 肾上腺偶发瘤 影像检查 发生机制 发现 近20年 问题
  • 简介:目的探讨临时静脉内留置导管透析的血管选择、透析效果、并发症、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静脉置管后观察导管血流量、留置时间、尿素清除指数(Kt/V)、再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是留置导管静脉常选静脉。1500例静脉留置导管总体使用良好,透析充分,Kt/V平均1.20±0.35;导管再循环率低为(10.5±2.5)%;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血流量不足、栓塞、感染、导管脱落等。大多数能通过调整导管位置、导管溶栓及抗感染等处理改善;5例反复发生栓塞者血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者与上腔静脉者比较,前者具有更好的血流量、再循环率低[(285±50.5)ml/minVS(205±45.5)ml/mim(8±3.5)%VS(12±4.5)%,(P〈0.05)];导管腔内高浓度肝素与低浓度肝素比较,前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检塞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临时静脉内留置导管透析血流量充分,透析疗效确切。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流量不足、栓塞、感染等,绝大多数能通过处理矫正。导管尖端位置、导管腔肝素浓度、血液粘度等对导管成活、血流量不足、栓塞有重要影响。

  • 标签: 临时留置导管 血液透析 透析效果 临床分析
  • 简介:腺瘤样是来源于间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中较为少见。附睾腺瘤样多因发现阴囊内肿块而就诊,其经常被误诊为附睾结核或其他良性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附睾腺瘤样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内肿块1年,伴间断性疼痛2月余"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病史。查体:右侧阴囊内睾丸上方可触及1个约1.0cm×1.5cm实性占位病变,

  • 标签: 附睾 腺瘤样瘤 超声
  • 简介:患者,男,21岁,因发现阴囊内无痛性渐大包块2年入院,无外伤史,一直未做任何治疗。体检双侧阴囊内可及正常大小睾丸组织,附睾、精索未及异常。阴囊中缝处可及正常睾丸大小包块,质地稍硬,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图1)。入院后B超检查示包块大小约3.3cm×2.7cm,有类似正常睾丸血供,无附属组织;CT提示包块组织密度与双侧睾丸相当,未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标签: 阴囊内神经鞘瘤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睾丸组织 双侧睾丸 无外伤史 正常大小
  • 简介:患者,女,46岁,主因阵发性高血压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患高血压,血压在180—140/110—90mmHg之间波动,一直在当地医院按原发性高血压治疗。1月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头痛,并心悸和大汗淋漓,血压最高达220/130mmHg,排尿时尤其明显,口服一般降压药物不能控制,急来我院就诊,以“高血压”收住。平时体健,否认家族中有传染病和遗传病史。入院后查心、肺、腹无异常,24h尿儿茶酚胺(CA)、香草基扁桃酸(VMA)均增高,怀疑嗜铬细胞。查双肾上腺B超和CT均未发现占位,给予竹林胺治疗,待血压稳定后做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顶部一直径约1.5cm大小肿瘤,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给予α-受体拮抗剂和俨受体拮抗剂治疗2周,待血压、心率稳定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肿物、膀胱部分切除,

  • 标签: 膀胱嗜铬细胞瘤 腹主动脉旁嗜铬细胞瘤
  • 简介:患者,49岁,因“会阴部外伤后发现右侧睾丸肿大7周余”于2016年8月29日入院。既往体健。伤后在当地医院查阴囊彩超提示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并实质回声不均,考虑睾丸挫伤。7周后因肿块无变化,复查睾丸彩超和MRI均提示右侧睾丸明显肿大,内多发实质低回声灶,考虑睾丸挫伤可能,肿瘤待排。

  • 标签: 睾丸淋巴瘤 病例 睾丸肿大 睾丸挫伤 低回声灶 睾丸体积
  • 简介:1病例报告女,8岁,无明显诱因突然排尿困难,留置导尿之后,出现尿道不适,肉眼血尿,伴有凝血块,血尿持续4天.

  • 标签: 膀胱颈 血管瘤 CT表现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