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无尿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对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159例无尿CAPD患者,根据腹膜平衡试验将患者分为2组:低转运特性组87例,高转运特性组72例。检测两组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生化指标,测定腹膜尿素清除指数(KT/V)及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低转运特性患者相比,高转运特性患者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偏低,而KT/V、CCr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Cr与血钙、血磷呈负相关(P〈0.05),Kt/V与血钙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D/Pcr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低腹膜转运特性患者易出现高磷血症和高甲状旁腺激素;腹摸转运特性能影响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但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转运特性 血磷
  • 简介:患者:男,47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5个月于2002年6月13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双踝关节以下浮肿,1周后发展至双下肢浮肿,伴腹胀,尿量逐渐减少。4个月前在当地就医发现尿蛋白(+++),潜血(+++),24h尿蛋白定量5.75g。血压170/120mmHg,白蛋白27g/L,胆固醇10.48mmol/L,尿素氮9.39mmol/L,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标签: 脂蛋白肾病 24H尿蛋白定量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mol/L 2002年 双下肢水肿
  • 简介: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癌性疾病第12位,其中男性发病率居第6位。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在男性为9.6/10万,女性2.4/10万,死亡率分别为3.2/10万和0.9/10万^[1]。病理学上,膀胱癌包括移行细胞(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以及较少见的小细胞癌、混合型癌、癌肉瘤及转移性癌等,其中移行细胞癌最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癌按浸润程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MIBC)。近75%的膀胱癌患者初诊时病变局限于黏膜层(Ta,Tis)或黏膜下层(T1),即所谓的NMIBC^[2]。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 等离子双极电切 安全共识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急性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腹膜对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变化,以及急性腹膜炎对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期间因腹透相关性腹膜炎住院的22例CAPD患者(男12例,女10例)进行研究,收集腹膜炎发生后第1、3、6、9、12天的血和腹透液标本,分别检测血和腹透液常规及肌酐、糖、白蛋白、Na^+、K^+。同时记录每天腹透超滤量,并查看患者腹膜炎发生前最后一次的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和腹膜炎发生前2周每日超滤量并计算其均值,分别作为腹膜炎发生后腹膜对肌酐转运及腹膜超滤情况的基线对照组。腹膜溶质转运的计算通过同一时间点该溶质腹透液与血浆的比值(D/P)测得。结果:与腹膜炎发生前腹透超滤量相比,腹膜炎发生后第1、3天超滤量明显减少,呈负超滤(P〈0.01);腹膜炎发生后各时间点肌酐D/P值均较腹膜炎发生前肌酐D/P值明显升高(P〈0.05);腹膜炎发生后第3、6、9、12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腹膜炎发生第1天(P〈0.05)。结论:CAPD合并急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降低,尤以腹膜炎早期更明显;急性腹膜炎导致腹膜对肌酐的转运增加及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 标签: 腹膜炎 超滤 溶质转运 肌肝 白蛋白
  • 简介:随着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该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虽然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技术安全性高于普通单极电切,但是绝大多数前列腺增生患者为高龄人群,且多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因此,安全有效地使用该技术对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等离子电切 安全共识
  • 简介:尿蛋白持续增多是肾脏损害的标志,24h尿蛋白定量测定是长期以来的“金指标”,但常常存在收集尿液繁杂、定时和定量不准确、部分尿样丢失、膀胱排空不完全、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为纠正此缺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改善肾脏疾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指南(NKFK/DOQI)推荐了尿蛋白/尿肌酐比值法。

  • 标签: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尿肌酐比值法 相关性分析 晨尿 24h尿蛋白 肾脏损害
  • 简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由于其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医疗费用昂贵,CKD的防治性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过去的70多年中,低蛋白饮食一直被认为可减轻尿毒症症状,改善代谢异常,控制高血压,延缓CKD进展,推迟开始透析时间,而受到广泛倡导。近年来,随着CKD低蛋白饮食治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对低蛋白饮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有了新的认识。

  • 标签: 低蛋白饮食 饮食治疗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疾病 CKD 健康问题
  • 简介:一、营养治疗对慢性肾脏病的意义限制蛋白质饮食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施行低蛋白饮食、尤其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为防止营养不良,建议给患者同时补充复方a-酮酸制剂或必需氨基酸制剂。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补充复方a-酮酸制剂在延缓肾损害进展上疗效优于必需氨基酸制剂。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蛋白质饮食 营养治疗 氨基酸制剂 低蛋白饮食 慢性肾衰竭
  • 简介:通过检测尿液样本中的某些指标诊断膀胱肿瘤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作者采用相关技术验证了一系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膀胱肿瘤标志物。在本文中介绍4种潜在的无创诊断膀胱肿瘤的标志物。作者总共检测124例患者的尿液样本,其中63例确诊为膀胱肿瘤,61例为正常对照。

  • 标签: Α1-抗胰蛋白酶 无创诊断 膀胱癌 载脂蛋白E 肿瘤标志物 膀胱肿瘤
  • 简介:细胞增殖和分化紊乱被认为是肿瘤形成和进展的关键因素,离子通道(包括Ca2+通道、K+通道及Na+通道)参与了所谓"可兴奋性"或"非兴奋性"细胞内的一系列功能,包括调控细胞静息膜电位、物质转运、细胞黏附及细胞凋亡等。

  • 标签: 离子通道 前列腺癌 细胞增殖 静息膜电位 肿瘤形成 CA2+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尿蛋白所致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机制.方法:(1)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膜性肾病(MN)、微小病变肾病(MCN)三种不同病理类型的NS患者尿液中提取尿蛋白,经成份分析、灭菌等处理后以0.5mg/ml、1.0mg/ml、2mg/ml、4mg/ml、8mg/ml浓度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2)MTT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NS患者尿蛋白刺激后细胞的增殖情况.(3)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不同病理类型NS患者尿蛋白的细胞毒作用.(4)WesternBlotting法检测Fas蛋白表达.结果:各病理类型所提取的尿蛋白成分相同,主要为白蛋白、转铁蛋白、IgG等,但各病理类型组成比例不同;肾小管上皮细胞MTT值低浓度有明显增殖作用,高浓度时细胞过度增殖则导致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LDH释放率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随尿蛋白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以上各项检测指标中FSGS患者尿蛋白对HK-2细胞的作用最强,MN次之,MCD最弱.结论:在体外条件下,尿蛋白对RTECs呈剂量依赖性的细胞毒作用,低剂量尿蛋白诱导RTECs异常增殖,较高剂量尿蛋白可诱导RTECs凋亡;除尿蛋白的量决定了损伤严重程度外,尿蛋白的性质也决定了损伤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尿蛋白 肾小管上皮细胞 增殖 凋亡 Fas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4例CRF患者的CR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酐(SCr);记录血压和Hb稳定上升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用量。比较CRP升高组与CRP正常组患者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CRF患者中20.9%CRP升高,升高组的年龄、EPO的用量和收缩压均明显高于CRP正常患者(P<0.001),而Alb、Hb则明显降低(P<0.001)。低白蛋白血症在CRP正常和升高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7.4%、80%。结论CRF患者普遍存在慢性炎症,并参与CRF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和高血压的发生,也是EPO抵抗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C反应蛋白 测定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清肌酐 血清白蛋白
  • 简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损害,早期肾损害常表现为尿蛋白增高.我院对82例高血压患者尿蛋白阳性患者分别给予科素亚和卡托普利治疗,观察其降压幅度对尿蛋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82例高血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6例,女性26例,年龄31岁~68岁,病程8年~20年.24h尿蛋白定量大于150mg,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为人选对象.2分组与治疗随机分为科素亚组41例,给予科素亚50~100mg/d.卡托普利组41例,给予卡托普利25~50mg/次,每日3次.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和血压分级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3观察方法观察治疗8周前后血压、24h尿蛋白(Upro/24h)、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4统计学方法实验室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 标签: 高血压 降压幅度 治疗 蛋白尿
  • 简介:鱼精蛋白是一种多肽氨基酸,能与肝素结合,抑制其激活抗凝血酶Ⅲ活性的作用,常用于使用肝素抗凝的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伴有出血倾向或血液透析后即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注射鱼精蛋白可导致动脉压下降,心排出量减少,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增高,肺循环阻力增高等反应,严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心跳骤停[1~3].在血液透析患者,我院共收治6例使用鱼精蛋白引起过敏性休克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21岁~62岁.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5例,急性肾衰竭临时血液透析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急性肾衰竭1例;4例患者曾使用锌鱼精蛋白胰岛素,2例有药物过敏史,均没有鱼虾等食物过敏史.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鱼精蛋白 过敏性休克
  • 简介: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CRF)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对其常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当应用足量EPO治疗后,仍不能达到贫血治疗的目标值时称为EPO抵抗。炎症是造成EPO抵抗的一个常见原因。C-反应蛋白(CRP)是一个敏感的能反映体内微炎症状态的急性时相蛋白,本文观察CRP与肾性贫血治疗的关系。

  • 标签: 贫血治疗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C-反应蛋白(CRP) EPO抵抗 急性时相蛋白 慢性肾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对50例尿道狭窄患者行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分析研究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尿道狭窄复发率及术后疗效。结果50例尿道狭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20ml,平均15ml。手术时间为15~45min,平均30min。术后出现轻度尿失禁1例,经过盆底肌功能训练恢复。无勃起功能障碍、尿外渗、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术后1、3、6个月行尿流率检查,4例患者最大尿流率小于10ml/s,考虑狭窄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2%。结论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安全、有效,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狭窄复发率低、手术效果确切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掌握和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棒状电极 等离子电切术 尿道狭窄
  • 简介:目的评价同期行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及气压弹道碎石术(PL)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BC)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4例BPH合并BC患者,先行经尿道膀胱PL,再据前列腺大小及腺体与包膜粘连情况等,采用不同的电切术治疗BPH。蛄果本组154例手术顺利。术中无电切综合征、直肠穿孔发生,未发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尿道狭窄6例,短期尿失禁9例,增生复发1例。术后IPSS、QOL、Qmax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站论用PKRP加PL治疗BPH合并BC,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结石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气压弹道碎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65例巨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33例)和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32例)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组相比,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冲洗液量和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值亦明显低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组(P〈0.05);术后复查,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组的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组(P〈0.05),残余尿量明显低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组(P〈0.05)。结论对于巨大前列腺增生,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的优势更明显,能更完全地切除腺体,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由Berg于1963年发现的,它是一种脂蛋白的独立成分。目前,脂蛋白(a)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白塞病、肾病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患者均有Lp(a)的异常。本文观察了5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Lp(a)的水平,以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检测Lp(a)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脂蛋白(a) 肾病综合征 临床意义 患者 检测 血清L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