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治疗上主要采用传统腹股沟区切口手术或腹腔镜下手术。我院于1999年5月~2007年4月对518例腹股沟疝患儿采用腹股沟区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股沟/外科学
  • 简介:新生儿腹股沟嵌顿性疝临床上较少见,常因就诊不及时、延误诊断等造成肠管、卵巢、睾丸坏死。2000—2008年本院共收治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疝25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股沟/先天性 婴儿 新生
  • 简介:我们近日收治1例因跌倒后腹股沟疝嵌顿致阴囊破裂、肠管脱出的患儿,现报道如下:患儿男性,3岁,因出生后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至今,跌倒后肿物再次出现且不可还纳、阴囊破裂并肠管脱出1h急入院。患儿出生后不久家长即发现其右侧腹股沟区一肿物,活动时出现,平卧后消失,既往未曾嵌顿,入院1h前,患儿不慎跌倒,腹部着地,随即哭闹,后发现其右侧腹股沟区肿物再次出现,坠入阴囊内,肿物急剧增大,致使阴囊右侧忽然出现裂口,肠管从中脱出于体外,体查:右侧腹股沟区一肿物,延续至阴囊内,约6cm×5cm×5cm大小,质硬,右侧底部可见一长约2.5cm裂口,肠管自裂口内脱出,肠管外观红润,患侧阴囊肿胀明显,触痛,睾丸触及不清。急予手术治疗,行嵌顿疝复位,疝囊高位结扎,修补阴囊裂口,放置引流条,手术顺利,因术前肠管脱出体外,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换药等治疗,住院1周,顺利康复出院。

  • 标签: 腹股沟斜疝嵌顿 肠管脱出 阴囊破裂 跌倒 腹股沟区肿物 诱发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巨大嵌顿性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我们采用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嵌顿性疝52例,均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后腹腔镜下辅助手法复位,对复位失败者于腹股沟外环体表投影处做1.5om小切口,松解嵌顿,均行腹腔镜下双荷包加缝脐内侧襞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改良法)。结果5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下辅助复位36例,手术时间(35.4±9.16)min,住院时间(4.5±1.5)d,腹腔镜下嵌顿松解16例,手术时间(54.9±13.6)min,住院时间(5.5±1.7)d。无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5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切口疝、疝复发等。结论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嵌顿性疝安全可行,疗效确切,腹腔镜下可同时发现和处理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下特制疝针实施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及处理技巧。方法2014年3月至7月,我们收治196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均接受腹腔镜下特制疝针经皮穿刺腹膜外内环口结扎术。回顾性分析术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完成腹腔镜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术193例,3例中转为传统小切口手术。手术时间5~4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1.5mL,术中在其他部位增加操作通道和器械5例。腹膜皱襞遮挡33例,大网膜疝入并与疝囊粘连2例,腹膜外气肿2例,结扎线缠绕大网膜12例,合并其他疾病1例,断线脱线2例,内脏下滑靠近内环口5例,腹膜撕裂2例,巨大疝3例,阴囊积气1例,穿刺部位小血肿2例,脐疝1例。结论单孔腹腔镜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术已成为小儿腹股沟疝的首选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能同时发现对侧隐性疝等多种优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正确处理可以减少或避免意外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8例腹股沟疝患儿在腹腔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实施内环口缝合高位结扎术。结果87例患儿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侧平均手术时间20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约30min,术后1~2d出院。无阴囊血肿发生。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疝33例,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5~2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治疗
  • 简介:我院2001年8月~2007年3月应用微型腹腔镜套线法腹膜外潜行缝合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共747例898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股沟/外科学 鞘膜积液/外科学
  • 简介:1.婴儿麻醉下作石膏管型,麻醉半醒躁动常使石膏变形。最好在麻醉下先做半面肢体的半管形石膏夹板。十几分钟定型后取下,病儿回病房休息。石膏型彻底晾干坚硬后(可能需24小时或更长),再将婴儿原肢体纳入半片管形夹板,用绷带绑紧。

  • 标签: 石膏管型 石膏夹板 麻醉 婴儿 管形 肢体
  • 简介:目的评价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聚氰胺-聚氰酸所致大鼠肾脏结石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实验效果。方法40只sD幼龄鼠被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常规喂养。聚氰胺-聚氰酸加自来水组(Mc组)、聚氰胺-聚氰酸加枸橼酸治疗组(CA组)、聚氰胺-聚氰酸加金钱草治疗组(HL组)各10只,聚氰胺聚氰酸悬浮液每日400/400mg/kg连续灌胃3d后,分别用自来水2mL/d、枸橼酸溶液每日1g/kg、金钱草溶液每日1g/kg连续灌胃10d。评价各组大鼠的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肾脏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MC组、CA组和HL组在聚氰胺-聚氰酸喂养期间平均体重进行性下降;停止喂养后分别用自来水、枸橼酸和金钱草溶液灌胃处理,平均体重逐渐上升。处理结束后3组平均体重显著低于NC组,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均明显高于NC组,肾功能明显受损,肾脏中均存在大量晶体。但MC组、CA组和HL组组间平均体重、平均双侧肾重、肾重/体重、肾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氰胺-聚氰酸在大鼠肾脏中产生不溶性晶体并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短期的枸橼酸和金钱草治疗不能促进晶体排出或溶解晶体,不能改善肾功能。

  • 标签: 三聚氰胺 三聚氰酸 肾结石/诊断 动物实验 大鼠
  • 简介:婴儿营养首先来源于母乳,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各类矿物质都是配方最合理、最理想、最适合婴儿生长需要的,所以婴儿生长的第一个阶段——1至4个月时的营养最好主要来自母乳。

  • 标签: 婴儿营养 婴儿生长 母乳 蛋白质 矿物质 维生素
  • 简介:小儿便秘临床以实热便秘、虚寒便秘居多。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生活习惯失调,导致运化无力,粪便停滞于大肠。实热便秘治以清热通便,和胃健脾,疏通气机;虚寒便秘治以健脾补气,导滞通络。结合辨证取穴进行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具有取穴少、见效快、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小儿排便困难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便秘 推拿 三字经流派 外治法 经验
  • 简介:小儿五脏“不足两有余”的理论渊源于《内经》,多代指病理上的邪正盛衰关系。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阐述,该理论在《内经》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深入。笔者复习文献后认为“不足两有余”主要针对脏腑的生理特性而言,亦因为这些生理特性,若一旦发病,常可产生可预知的特定的病理特点。

  • 标签: 内经 三不足 两有余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丙戊酸和拉莫嗪单药治疗儿童失神癫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典型临床表现和视频脑电图(过度换气诱发实验阳性)确诊儿童失神癫癎,将患者进行随机开放对照分组研究。分别给予丙戊酸和拉莫嗪单药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发作控制情况,脑电图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有48例入组,45例患者完成观察,其中丙戊酸治疗组23例,拉莫嗪治疗组22例。丙戊酸组在服药12月时有17例实现无发作,其中15例脑电图无癎样放电。拉莫嗪组在服药12个月时12例无发作(P〉0.05),其中6例脑电图无癎样放电(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和拉莫嗪均为治疗儿童癫癎的安全有效药物;丙戊酸控制癎样放电可能优于拉莫嗪。

  • 标签: 丙戊酸 拉莫三嗪 失神癫癎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孔法内结扎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患儿于全麻下采用3个Troear技术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切开脐部皮肤戳第1个Troear置入腹腔镜,于右上腹区戳第2个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右腋前线肋缘下戳孔作为辅助操作孔。应用7号线悬吊肝圆韧带,丝线结扎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切下的胆囊经脐部戳孔取出。结果23例均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同时行阑尾切除术,1例行肠粘连松解术,均手术顺利,痊愈出院。结论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损伤更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经中华医学会批准,小儿外科学分会拟定于2008年10月中旬在上海市召开第届全国小儿肿瘤外科学术会议暨第届海峡两岸儿童肿瘤研讨会。本届会议由中华小儿外科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分会、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承办。特向全国同仁征集会议论文。

  • 标签: 儿童肿瘤 全国小儿 学术研讨会
  • 简介: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烯B4及尿白烯E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12月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75例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4mg),每晚1次,连续口服7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烯B4及尿白烯E4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对血清白烯B4及尿白烯E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白烯B4及尿白烯E4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孟鲁司特治疗组血清白烯B4及尿白烯E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显著(P〈0.05);孟鲁司特治疗组咳嗽、喘息、肺部喘鸣音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血清白烯B4与尿白烯E4水平存在正相关(r=0.723,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烯B4及尿白烯E4水平有关。

  • 标签: 孟鲁司特 毛细支气管炎 白三烯 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半胱氨酰白烯合成与分泌水平与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疗效个体差异的相关性。方法32例5~12岁已规律使用ICS6个月以上非急性发作期哮喘儿童,按病情控制程度分为ICS控制良好组(14例)与ICS控制不良组(18例),取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L)白烯C4合成酶(LTC4S)mRNA表达与尿白烯E4(LTE4)分泌水平。LTC4SmRNA表达水平以qCt值表示,qCt值与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果哮喘儿童组PMNLLTC4SmRNA表达(qCt值:1.12±0.27)明显高于对照组(qCt值:1.42±0.12),P〈0.05。ICS控制不良组PMNLLTC4SmRNA表达水平最高(qCt值:1.03±0.17),与ICS控制良好组(qCt值:1.24±0.33)和健康对照组(qCt值:1.42±0.1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P〈0.05和P〈0.01)。3组间尿LTE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哮喘儿童外周血LTC4SmRNA表达水平增高,且规范使用ICS控制不良患儿显著高于ICS控制良好患儿,提示体内白烯水平增高可能与ICS控制不良有关。

  • 标签: 哮喘 白三烯 吸入糖皮质激素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筛查曾食用受聚氰胺污染奶粉的婴幼儿泌尿系统,证实食用受聚氰胺污染的食品可使人类特别是婴幼儿产生泌尿系结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11月因食用受聚氰胺污染奶粉在本院B超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的婴幼儿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共筛查9224人次,确诊为婴幼儿泌尿系结石112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21%;其中双肾结石21例,左肾结石46例,右肾结石44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7例,输尿管膀胱交界处5例;超声检查显示4mm左有结石中,31例呈彗星尾征,8mm以上结石中,2例后方声影不明显;随访确诊为结石的婴幼儿58例,发现11例为5mm左右结石,1例输尿管结石,1例8mm以上结石消失,5例结石变小或数量减少,4例结石发生位移。结论食用受聚氰胺污染的食品可使人类特别是婴幼儿发生泌尿系结石;此类结石质地疏松,以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为主,累及范围较广。

  • 标签: 超声检查 食品污染 尿路结石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