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右旋美咪定在急诊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个月至3岁拟急诊行左侧或右侧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咪定组(D)及对照组(C),每组30例。麻醉方法:①诱导:两组均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D组静脉泵入首剂量右旋美咪定1μg1/kg,10min内输注完成;C组静脉注射丙泊酚3mg/kg。面罩吸入8%七氟醚(6L/min),提下颌患儿无体动后开始手术;②维持:D组右旋美咪定改为1μg-1·kg-1·h-1静脉持续恒速输注,C组七氟醚吸入麻醉;③术毕:停用右旋美咪定或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送入麻醉恢复室,患儿醉清醒后回病房。记录每例患儿的诱导时间、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情况、术中特殊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方法以及苏醒时间。结果与入室时相比,D组使用右旋美咪定后5min心率、血压降低[HR(1335±26)次/分vs(102±104)次/min,SBP(1089±26)mmHgvs(893±6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硬支气管镜时、异物取出时,D组生命体征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C组相比心率及血压降低(P<005)。D组与C组患儿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P>005)。两组平均苏醒时间分别为(305±54)min和(189±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0,P<005)。结论右旋美咪定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定 麻醉 气管异物 儿童
  • 简介:目的目前研究认为Tourette综合征(TS)的发病与多巴胺(DA)、兴奋性氨基酸(EAA)等神经递质障碍有关。近年报道吡酯等抗癫痫药对此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通过测定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发的头部抽动大鼠模型脑内游离DA和血浆EAA含量的改变,探讨TS发病与神经递质异常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吡酯对该模型的作用。方法将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0.5mg/kg)、吡酯Ⅰ组(5mg/kg)、吡酯Ⅱ组(10mg/kg)、吡酯Ⅲ组(20mg/kg)。采用腹腔注射IDPN(每日150mg/kg,1次/d,连续7d)诱导大鼠头部抽动作为Tourette综合征动物模型。吡酯或氟哌啶醇给药35d后分别采用ELISA法和HPLC法测定脑组织游离DA和血浆EA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DPN诱导的头部抽动大鼠脑组织游离DA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A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大剂量吡酯给药35d后能明显减少IDPN所致的大鼠头部抽动行为(P〈0.05),升高脑内游离DA的含量;同时大剂量吡酯组还伴随着血浆EAA水平的降低(P〈0.05),作用效果与阳性对照药氟哌啶醇一致。结论TS的发生可能与中枢DA受体超敏感和血浆EAA的过度作用有关。吡酯可减轻IDPN诱导的大鼠抽动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DA与DA受体的结合以及抑制血浆EAA的释放和分泌有关。

  • 标签: 托吡酯 TOURETTE综合征 多巴胺 兴奋性氨基酸 大鼠
  • 简介:目的评定溴化异丙品(爱喘乐)联合肝素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雾化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治疗组加用溴化异丙品和肝素雾化吸入.结果雾化治疗组治愈率92%(46/5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4.6%(31/4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应用溴化异丙品和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常规综合疗法外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溴化异丙托品 肝素 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异丙溴铵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复方异丙溴铵溶液1.25mL加生理盐水2mL,由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15min,疗程5~7d。对照组子氨茶碱2~3mg/(kg·d)加生理盐水2mL,所用雾化器、每日用法、疗程均同观察组,对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x^2=0.695.P=0.031)、总有效率(X^2=5.207,P=0.02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异丙溴铵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比使用氨茶碱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应用 氨茶碱/治疗应用 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药物疗法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