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是提高胸部恶性肿瘤治疗靶区剂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血浆IL-6、ACE及肺受照体积等参数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关系密切,放疗前血浆IL-6、ACE及剂量体积参数V20、V30和MLD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放射性肺炎 血浆IL-6 ACE 肺受照体积等参数 综述文献
  • 简介:肺癌脑转移发生率在50%以上,多因神经系统症状而就诊。肺癌脑转移最常见症状为头痛,其次为定位功能失常、精神异常及颅内压升高,另有5%~10%的患者有急性脑卒中表现。全脑放疗(wholebrainradiationtherapy,WBRT)为肺癌脑转移者的常规放疗方式。做好全脑放疗的护理工作,对改善此类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关键作用。现总结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68例肺癌脑转移WBRT患者的护理经验如下。

  • 标签: 肺癌脑转移 全脑放射治疗 护理
  • 简介:盆腔放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及妇科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中,有利于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而放射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膀胱是对放射线很敏感的区域,如受到高剂量的照射,会引起膀胱黏膜非特异性的病理反应。膀胱壁变薄,其容积缩小,血管壁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严重时黏膜糜烂、溃疡、坏死出血,

  • 标签: 中医康复治疗 放射性膀胱炎 盆腔放射治疗 术后复发转移 杀伤肿瘤细胞 长生存期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利用有限的图像引导放疗设备和人力资源提高劳动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六天工作制,放疗技术员排班实行早、中、晚三班倒。患者每人编排一个唯一的号码编入早、中、晚班治疗,同时对应相应的休息时间,保证每位患者治疗5次/周,休息2天/周。放疗技术员分A、B、C、D、E五组,A、B、C组人员当月相对固定在放射治疗岗位,D组人员当月负责模室工作和CT定位,同时参与放射治疗岗位人员轮休时顶班。E组人员负责CT扫描检查和定位,同时参与放射治疗岗位人员轮休时顶班。各岗位值班人员通过填写精确放射治疗流程记录单,对自己的操作进行确认并签字,保证了各阶段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及信息的正确传递。结果:通过实行六天工作制,缩短了每日的治疗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充分利用了设备资源,减少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结论: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imageguidedradiotherapy,IGRT)实行六天工作制对肿瘤治疗患者较多的放射治疗中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 标签: IGRT 六天工作制 排班 效率
  • 简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存在继发放射性鼻窦炎的风险,鼻腔冲洗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本文就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放射性鼻窦炎进行鼻腔冲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疗 鼻窦炎 鼻腔冲洗
  • 简介: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radiotherapv,SRT)与全脑放疗(wholebrainradiationtherapy’WBRT)是治疗脑转移瘤的主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伽玛射线大分割SRT加或不加WBRT对肺癌有限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瘤(1~4枚)患者66例,其中单纯SRT30例,SRT+WBRT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对各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无明显区别:SRT组与WBRT+SRT组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2.1与1313个月,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16)。Logrank分析显示卡氏评分(P=0.017)和颅外病变的控制情况(P=0.032)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SRT是非小细胞肺癌有限脑转移瘤患者有效治疗手段.单纯SRT可取得与WBRT+SRT相似的生存期.

  • 标签: 脑转移瘤 肺癌 全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乳腺癌患者48例.随机抽取24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即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组,在双螺旋CT上定位扫描,用Leibinger3D-TPS设计治疗计划,Varina600C/D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每次4-6Gy,隔日1次,共10-15次.其余24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普通放射治疗.分别进行治疗前康复评定及治疗后疗效分析.结果:乳腺癌经过三维适形立体放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45%.结论: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 乳腺癌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和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效果。方法46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接受TACE联合PMCT治疗,20例接受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2个月、3个月分别行动态增强CT复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综合治疗后3个月,TACE联合PMCT组的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的有效率55.00%(P〈0.05)。两组的临床总控制率分别为93.47%、85.00%(P〉0.05)。两组发生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联合PMCT及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均为原发性大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前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化学栓塞 微波消融 125I放射性粒子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