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0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选择输注悬浮红细胞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选择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90%,与观察组的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为4.76%,与观察组的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4.87±2.11)d,长于观察组的(9.86±1.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输血治疗中,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临床价值明显,治疗时不会提高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率,但是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肿瘤患者 输血治疗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 临床价值
  • 简介:龙葵中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具有诸多药理作用的为生物碱类、多糖类及皂苷类等,论文对龙葵中的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为龙葵的深入研究提供进一步参考。

  • 标签: 龙葵 活性成分 抗肿瘤作用 生物碱 多糖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多普勒和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估乳腺癌患者赫塞汀心脏毒性。方法:80例接受赫塞汀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赫塞汀总累积量14mg/kg,开始化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参数。健康对照组4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早期速度E、晚期速度A及两者比值E/A);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有二尖瓣环左室侧壁处组织多普勒峰值速度(收缩峰速S',舒张早期峰速E',舒张晚期峰速A'及E'/A')。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LVESD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LVEF在累积量达到12mg/kg,出现显著差别[(58.07±6.60)%vs(68.65±6.70)%,P〈0.05],舒张功能指标E/A在累积量达到14mg/kg出现明显差别[(0.98±0.14)vs(1.19±0.13),P〈0.05]。组织多普勒指标:S'在累积量达到10mg/kg出现明显差别[(8.70±1.97)cm/svs(10.55±2.31)cm/s,P〈0.05],E'/A'在累积量达到8mg/kg即出现明显差别[(0.87±0.28)vs(1.12±0.30),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80例接受赫塞汀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各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更敏感地监测乳腺癌患者赫塞汀化疗的心脏改变。

  • 标签: 赫塞汀 超声心动描记 乳腺癌 心脏毒性
  • 简介: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含奥沙利铂(L-OHP)方案联合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60例接受含奥沙利铂(L-OHP)方案联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化疗的前1d开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连用5-7d;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给药方法相同,共用药6个周期。结果试验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26.67%(8/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18/30),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L-OHP的神经毒性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 简介: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迥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尤其是其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可引发身体和心理的明显异常,导致药物的减量或中断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机制,制定适当的毒性分期标准,进而给予正确的防治,对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都十分重要。本文综述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皮肤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 标签: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1987~1991年及2004~2006年两个阶段住院治疗的八大类恶性肿瘤病人的病种构成,为本省的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和比较1987~1991年及2004~2006年两个阶段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八大类恶性肿瘤病例的病种构成比及顺位变化。结果结果显示:①1987~1991年住院病例中前四位恶性肿瘤分别是鼻咽癌、肺癌、宫颈癌和乳腺癌,2004~2006年住院病例中前四位恶性肿瘤为肺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②两个阶段相比较,鼻咽癌、食道癌下降明显(P〈0.01),子宫颈癌、女性乳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上升明显(P〈0.01);③宫颈癌的平均住院年龄提前近5a(P〈0.05)。结论肺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已经成为湖南省肿瘤医院住院病人中的主要恶性肿瘤,需引起肿瘤防治部门的重视。

  • 标签: 恶性肿瘤 构成比 描述流行病学 病案
  • 简介:曲妥珠单抗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的特异性拮抗剂,是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stration,FDA)批准的乳腺癌领域第一个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自1998年上市以来,已有10多年的临床应用史,目前已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基本治疗组成。与传统化疗药相比,曲妥珠单抗的安全性较高,但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其引起的心脏毒性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中的心脏毒性及防治进行综述。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HER2 乳腺癌 心脏毒性 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谷氨酰胺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引起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化疗相关毒性反应及化疗后病理反应的影响。方法入组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进展期胃癌(T3/T4,N+)患者45例,随机分为2组(A组:口服谷氨酰胺组,B组:常规对照组)。A组(25例)给予口服谷氨酰胺(10g/次,3次/日,持续15天)+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B组仅给予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1天(NACT-1),后第14天(NACT+14),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并记录化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化疗2周期后手术,记录两组术后病理化疗反应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后,A组恶心、呕吐(P=0.036),腹泻(P=0.034)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肠黏膜通透性两组均较化疗前增加(均P<0.001),但A组化疗后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01)。两组新辅助化疗反应率未及明显差异(76%vs.70%,P=0.651)。结论口服谷氨酰胺能够有效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肠黏膜通透性增加,降低化疗相关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不增加新辅助化疗反应率。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肠黏膜屏障 化疗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