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人是最讲究“补”的民族,无论食补或药补,都有着悠久历史与繁多的种类。不过老式的进补法从材料采买到炖煮过程,真可谓费时费事。现代人一切讲求快速便利,于是各种各样包装好的药片、胶囊、粉末、口服液,打着营养补品的名号,顶着让人不明究里的科学名词,纷纷涌现于商场货架上,卖得热火朝天。

  • 标签: 营养品 迷信 “补” 现代人 口服液
  • 简介:近年来,各种保健充斥市场,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由于该类商品常冠以具有"增强免疫"、"抑癌生长"、"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等等有助于肿瘤患者抗癌的功效,使广大癌症患者在庆幸有如此众多佳品可供选择之余,又由于社会上对此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而有无所适从之感.因此,究竟如何对待?这已成为众多癌症病友,甚至舆论界朋友的热点话题.本人也每每在诊病或访谈时被询及,今拟就此发表些拙见,以供读者诸君参阅.

  • 标签: 保健品 癌症 治疗 误导
  • 简介:SRT是根据立体定向的原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使照射高剂量区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靶区高度一致;在肿瘤靶区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从而提高治疗增益比,为治疗全身、恶性肿瘤提供了可能。

  • 标签: 良恶性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PET/CT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通过18F-脱氧葡萄糖(18F-FDG)高代谢灶摄取度判定肺部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1例肺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良性肺结节966例,恶性肺结节15例。比较恶性结节间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之间的差异。结果SUVmax≥2.5为PET/CT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参考指标,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13/15)、99.4%(960/966)、99.2%(973/981)、68.4%(13/19)、99.8%(960/962)。良性肺结节患者检查结果显示SUVmax为0~6.5,中位数为0.7,其中被误诊为恶性肺结节的患者分别是4例良性GGN经病理证实为坏死性肉芽肿(3例)/机化性肺炎(1例)、2例良性结节经病理证实为肺炎(1例)/纤维组织增生(1例);恶性肺结节患者检查结果显示SUVmax为0.8~16.3,中位数为4.7,其中恶性肺结节患者中2例肺泡癌患者漏诊。结论18F-FDGPET/CT在筛查肺部结节、恶性诊断中有重要意义,SUVmax对、恶性程度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恶性肺结节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中的弹性评分法对于区分涎腺结节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HighWirePress、Ovid、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至2016年5月31日,检索语言为英文和中文。选取应用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腺结节恶性的文章。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DOR)评价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进行综合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Q值来分析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腺结节的综合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1篇研究,包含642名患者,共计691个结节。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腺结节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77(95%CI:0.68-0.84),0.74(95%CI:0.65-0.82),10.12(95%CI:4.67-21.94)。综合SROC曲线下面积为0.82,Q指数为0.7623。结论:实时超声弹性对于诊断腮腺及颌下腺结节的恶性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它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与传统超声联合使用,提高腮腺及颌下腺结节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涎腺结节 腮腺结节 颌下腺结节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RFI)用于鉴别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的68例患者(共99个结节),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行ARFI检查,观察并记录ARFI技术剪切波的速度(SWV)值,分析良性和恶性结节、病变结节同周边无病变组织间SWV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鉴别甲状腺、恶性结节SWV值的截断值,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ARFI技术对诊断、恶性结节性甲状腺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及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WV平均值分别为(2.68±0.51)m/s、(3.09±0.53)m/s和(2.42±0.22)m/s,恶性结节的SWV值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恶性结节SWV值均高于周边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与周围组织的SWV比值分别为(1.108±0.205)、(1.277±0.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值诊断甲状腺病灶、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41%、74.14%、69.70%、63.41%和74.14%。SWV比值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54%、79.31%、69.70%、64.86%和72.58%。结论ARFI技术作为一项无创技术用于鉴别结节性甲状腺病灶的、恶性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初步鉴别结节性甲状腺病灶。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RFI)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角蛋白19片断(CYFRRA21.1)与癌胚抗原(CEA)的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例恶性胸腔积液组、32例良性胸腔积液组,分别测定其血清及胸液中CYFRA21.1和CEA浓度。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血清及胸液CYFRA21.1和CEA浓度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结论:联合检测CYFRA21-与CEA有利于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

  • 标签: 细胞角蛋白19片断 癌胚抗原 联合检测 良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评估乳腺BI-RADS 4/5类结节恶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集的614个乳腺BI-RADS 4/5类结节病例,应用计分法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 flow imaging,CDFI)、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以及联合应用等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诊断共分成5组,各以良性记0分,可疑记1分,恶性记2分,联合诊断将各单独成像诊断模式计分相加,以≥5分评估为恶性,≤3分评估为良性,4分评估为可疑;分别计算CDFI、VTI、VTQ、CEUS、联合诊断等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1、CDFI、VTI、VTQ、CEUS及联合诊断计分法鉴别乳腺结节恶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FI、VTI、VTQ、CEUS及联合计分法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分别为71.1%、66.9%、83.5%、85.1%、94.2%;特异性分别为52.3%、41.4%、87.6%、87.1%、95.7%;准确性分别为73.4%、51.1%、86.3%、87.6%、93.8%;3、绘制CDFI、VTI、VTQ、CEUS及联合诊断共5组多种超声成像模式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596、0.889、0.907、0.920,并ROC曲线两两对比,其中CDFI与VTQ、CDFI与CEUS、VTQ与CEUS、CEUS与联合比较(z=0.737、1.226、0.669、0.703,p=0.4611、0.2204、0.5034、0.4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诊断可互相补充,提高乳腺BI-RADS 4/5类结节的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计分法;乳腺BI-RADS 4/5类
  • 简介:目的评价双时相显像在胰腺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胰腺癌患者和1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18F-FDGPET双时相显像(早注射FDG后50-60min行早期显像,注射后120-150min行延迟显像),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uptakevalue,SUV),并计算SUV变化率(ΔSUV)。结果胰腺癌组SUV早期显像=4.63±2.09,SUV延迟显像=5.86±2.74,ΔSUV=(24.76±15.58)%,差异有显著性(t=7.94,P〈0.01)。而胰腺良性病变SUV早期显像=2.48±0.95,SUV延迟显像=2.81±1.18,ΔSUV=(12.66±20.97)%,差异有显著性(t=2.67,P〈0.05),且胰腺癌组SUV延迟显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t=2.25,P〈0.05)。结论胰腺恶性病变SUV延迟显像升高的幅度高于良性病变,但黏液腺癌SUV延迟显像升高的幅度低于良性病变,总体而言,双时相显像方法简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癌 双时相 鉴别诊断 脱氧葡萄糖
  • 简介: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和细胞周期分析、突变型p53检测用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4例标本(12例恶性,12例良性)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抗原检测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胸腔积液细胞中表达突变型p53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p53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并且通过PI染色分析细胞倍型和周期分布.结果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用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100%.倍体分析和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能将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100%,特异性仍为100%.良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p5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以p53阳性细胞百分率>90%为阳性标准,p53用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91.7%.联合p53阳性细胞百分率和DNA倍体分析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能提高到91.7%,特异性91.7%.细胞周期SPF(S期时相百分比)在恶性胸腔积液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和突变型p53检测可以作为临床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结合细胞学检查更有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良性 恶性 流式细胞术 p53 突变型DNA倍体
  • 简介:目的:探讨塔斯碱衍生物TPD7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ZR-75-30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阐明TPD7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划痕法、Transwell小室侵袭法检测MCF-7和ZR-75-3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MMP9、β-catenin及c-Myc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β-catenin及c-Myc的mRNA表达。结果:TPD7对MCF-7细胞和ZR-75-30细胞迁移和侵袭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下调MMP9、β-catenin、c-Myc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PD7抑制乳腺癌MCF-7和ZR-75-30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是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上皮-间质转化。

  • 标签: TPD7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