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纤维异常增殖(FD)与骨化纤维瘤(OF)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44例FD与66例OF的病理和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和诊断。结果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F组初发年龄、初治年龄、牙症状、体征和颌面痛及牙槽颊侧和(或)舌侧隆起,均明显高于FD组(P〈0.05)。OF发生于下颌较多,而FD则上、下颌差异不大。OF组X线多见囊样型和混合型,而FD则多见磨砂玻璃型和混合型。结论FD与OF的鉴别诊断必须通过临床表现、X线及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 标签: 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化纤维瘤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自溶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ProQuest、SpringerLink数据库,纳入2016年4月前发表的自溶病例报道。提取患者的资料: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症状、体征、并发、影像特点、病理特点、治疗方法、随访时间及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结果共纳入151篇文献、210例。男女比率为1.84∶1。中位就诊年龄21岁(2个月至83岁)。70%患者的病变为多发,人体所有骨骼均可起病,但以肩胛带周围及骨盆周围多见。约80%患者的首诊主诉为局部疼痛,其余患者则多因并发(胸腔积液、病理性骨折等)就诊。影像学特征:局部骨质(包括皮质及髓质)进行性溶解消失。病理特征:残存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富含大小不一的薄壁脉管。约70例曾接受放疗,其中32例的放疗剂量和随访资料完整。此32例中,24例病变在放疗后趋于稳定(随访3个月至14年),3例接受放疗者,放疗后1年病变仍继续进展,5例在放疗后半年至4年内死亡。30余例曾接受二磷酸盐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16例中9例在治疗2年内病情趋稳,4例在治疗后4个月至3年病情仍继续进展,剩余3例则在4个月至4年内死亡。接受干扰素治疗的20余例中,8例治疗后2年内病情趋于稳定;2例治疗后1年无明显疗效,改用其它方法治疗;2例分别于干扰素治疗后4个月和4年后死亡。自溶的主要并发包括:胸腔积液(乳糜胸)、病理性骨折、由椎体骨折导致的脊髓神经压迫,总死亡率为13%。结论自溶为一种罕见病,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和病理。各种治疗方法的准确疗效尚未明确。

  • 标签: 骨自溶症 骨溶解 破骨细胞 放射疗法 二磷酸盐 干扰素Α-2B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罕见代谢性骨病低血磷性软化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疗效,对低血磷性软化诊断提供参考,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3年于我院诊治的7例“低血磷性软化”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情况和疗效特点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其共同点。结果7例共同特点:(1)因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均被不同程度误诊,平均误诊(1.2±0.5)年;(2)症状表现为全身多发不明原因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畸形;(3)实验室检查可见显著低血磷,但血钾正常,肿瘤致该病患者经查体结合SPECT检查可发现致病肿瘤;(4)在确诊后,对散发性低血磷性软化者给予中性磷合剂、药物性低血磷性软化者停药后补磷、肿瘤相关性低磷性软化(tumor-inducedosteomalacia,TIO)手术去除肿瘤后,血磷水平均上升,病情明显改善,预后较好。结论低血磷性软化者常表现为低血磷,并伴全身多发不明原因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畸形。临床医生应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通过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对于确诊的病例找到病因后,给予适当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 标签: 低磷血症 骨软化症 误诊 治疗失误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例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作免疫组化加以证实。结果:3例中2例为轮辐状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坏死明显;l例为粘液样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均发生于胫骨上端。免疫组织化学示:AAT(+)、Lysozyme(+)、S-100(-)、Desmine(-)、AKP(-)。结论: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胫骨上端和股骨下端,各年龄组均可发生;肿瘤细胞多表现为多形性、核大深染,轮辐状排列,坏死明显。免疫组化:AAT和Lysozyme阳性,未形成类组织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不同,有利于与骨肉瘤的鉴别。

  • 标签: 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 简介: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lesionsofthetalus,OL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往往引发关节疼痛、积液肿胀,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残。OLT好发于20~30岁之间的男性,约10%的患者双侧发病。OLT一般发生在距穹隆中部的内侧缘与外侧缘,并且前者损伤的范围、程度均比后者严重。常规X线、CT均不能直观地检查软骨,更不易判断其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 标签: 距骨 软骨 关节 足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利用RP技术制作具有特定外形的人工活性替代物修复下颌缺损的可行性。方法:RP技术SL法制作具有特定外形的多孔β—TCP支架,真空冻干吸附法复合BMP,制成定制化人工活性。以多孔β-TCP/BMP支架为实验组,单纯多孔β-TCP支架为对照组,进行修复犬下颌缺损的动物实验,分别在植入后2周、1月、3月、6月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测分析和组织学观察,Lane—SandhuX线和组织学评分分析。结果:两组材料在植入后3月,均出现牢固的连接。植入后6月,实验组可见改建。结论:利用RP技术进行定制化人工活性的构建是可行的。多孔β-TCP支架和多孔β-TCP/BMP复合支架均可以最终完成替代,达到临床修复的目的。

  • 标签: 下颌骨缺损 磷酸三钙 骨形成蛋白 快速成型
  • 简介:目的:探索LAMP2分子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利用Westernblot及QT-PCR技术检测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LAMP2分子的表达水平,然后选择一种肝癌细胞系HepG2进行慢病毒转染以建立LAMP2沉默的稳定细胞系HepG2-9455。利用MTT法对比LAMP2沉默细胞系和未沉默细胞系细胞的增殖情况。检测其可能影响的几个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如PI3K、AKT、NF-κB、ERK等以明确其作用机制。结果:LAMP2在各肝癌细胞系中普遍表达较高,其在正常肝组织中主要分布于胆管周围并且呈极性分布,然而在肝癌组织中LAMP2的定位却发生了紊乱。通过慢病毒构建的稳定细胞系HepG2-9455其LAMP2表达下降了90%,而在下调LAMP2后可以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并且在下调LAMP2分子后HepG2细胞的PI3K、AKT和NF-κB分子发生明显下调。结论:LAMP2分子可以通过调节下游的PI3K、NF-κB(pp65)分子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提示LAMP2分子在肝癌的恶性进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LAMP2 肝癌 增殖 PI3K NF-ΚB
  • 简介:在正常情况下,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各种成份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不会见到幼稚白细胞,患癌或经化、放疗,可出现造血系各种异常.肿瘤科医务人员、病人和家属都应了解才能正确处理,避免精神、身体和经济上损失.

  • 标签: 诊断 治疗 癌症 白细胞异常
  • 简介:《中国与关节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中国与关节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与关节专业学术期刊。《中国与关节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主要报道有关与关节伤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骨科学术交流,推动骨科医学科研与临床进展。

  • 标签: 骨科 关节 中国 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 稿约
  • 简介:《中国与关节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中国与关节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与关节专业学术期刊。《中国与关节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主要报道有关与关节伤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骨科学术交流,推动骨科医学科研与临床进展。

  • 标签: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骨科医学 关节 杂志 计划生育委员会 稿约
  • 简介: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69岁,无意中发现左背部肿物2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左侧肩背部可见凸出肿物,触及大小约5.0cm×2.0cm×2.0cm,质韧,界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双腋下、双锁骨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 标签: 弹性纤维瘤 背部 影像学 手术 诊断
  • 简介:<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克隆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细胞、白细胞及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引起周围血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部分MDS患者可逐渐进展为急性白血病,故又称之为白血病前期。但是,近年临床发展,一半

  • 标签: 克隆性疾病 白血病前期 巨核细胞系 骨髓增生 病态造血 急性白血病
  • 简介:Catenin是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胞浆内糖蛋白家族,根据分子量不同分为a、B、y1及p120ctn四个亚型,最初是因其与跨膜黏附分子E—cad的胞质段连接而被发现和命名。B-catenin(B-连环素)是一种由位于染色体3p21—22的CTNNBl基因编码的具有介导细胞间黏附及信号转导等多重功能的重要分子,其通过与多种蛋白质结合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干细胞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Wnt信号转导通路枢纽分子B-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B—catenin在肿瘤干细胞中的作用也引起科研人员的密切关注。

  • 标签: IWnt B-catenin 肿瘤干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ADM)加热化疗对人肝癌细胞HHCC及HepG2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HCC和HepG2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浴加温法,观察单纯热疗,ADM化疗和热化疗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并检测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热化疗组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纯热疗、单纯化疗组[HHCC细胞:(65.77±2.54)%vs(23.18±0.81)%、(38.35±2.23)%,P〈0.05。HepG2细胞:(74.25±1.53)%vs(17.12±2.86)%、(30.35±5.90)%,P〈0.05]。热化疗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纯热疗组、单纯化疗组[HHCC细胞:(76.1±2.33)%vs(23.83±1.76)%、(45.57±2.81)%,P〈0.05。HepG2细胞:(76.9±2.79)%vs(19.7±7.63)%、(37.43±1.88)%,P〈0.05]。结论:加热能增强ADM对HHCC及HepG2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 标签: 阿霉素 热化疗 HHCC HEPG2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体外观察黄芪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的抑制增殖和转移能力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20、100、200μg/ml的黄芪作用于Hep-2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侵袭实验观察药物对Hep-2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影响,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黄芪对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随着黄芪浓度增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统计学分析,各实验组之间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EB染色后可见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Hep-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受抑制,存在剂量依赖性;Westernblot检测显示黄芪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cl-2蛋白表达。结论:黄芪可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表达,引起喉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发挥抗癌作用。

  • 标签: 黄芪 喉癌 凋亡
  • 简介: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多年来一直沿用常规分割放疗方法。但单纯常规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一直无明显提高,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管癌常规放疗5年生存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食管癌放疗中肿瘤细胞产生加速再增殖。随着放射生物学的进展,国内外学者研究出许多克服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的治疗方法,如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剂量-密度化疗、热疗以及各种放疗增敏剂的应用等,提高了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

  • 标签: 放射治疗 食管癌 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62岁,因右眼前突伴右眼上睑红肿3年入院.专科情况:右眼视力4.5,右眼眼睑红肿,皮温高,表面无破溃,上抬困难,眶内侧可触及大小约3mm×12mm肿块,表面粗糙,质硬,触痛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后界扪不清.眼位及眼球运动:原位注视,右眼上斜约10度,外斜约8度;各向运动均受限.眼距:109mm;眼球突出度:右眼18mm,左眼13mm.右眼B超示:右眼球后内下占位.

  • 标签: 眼眶内 纤维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残端神经瘤神经断端双内置入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截肢术后痛性残端神经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其中19例行神经断端双内置入(内置入组),术中用锐利的刀片将神经瘤近端锐性切断直至神经断端外露正常的神经纤维束为止,在邻近的骨质用电钻钻两个洞,两个洞之间用刮匙刮通,游离神经主干使其神经残端能充分放入骨髓腔内,使神经断端从一个洞穿入,从另一个洞穿出,用8-0无创伤缝线缝合神经外膜与骨膜固定4~6针,可缝合穿出部位骨膜,闭合洞,保证神经残端在内增生,避免残端神经瘤外露。另外18例行肌内置入(肌内置入组),神经瘤处理及神经游离同内置入组,在周围邻近肌肉顺着肌肉纤维剥离形成肌肉盲袋,可行肌肉纤维缝合形成盲袋,将神经断端置入肌肉盲袋内,利用纤维外科技术缝合神经外膜与肌纤维固定4~6针。术后定期随访。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平均随访25(16~40)个月;内置入组及肌内置入组术后的早期(术后1年内)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3.75%和92.86%,中期(术后1~3年)手术优良率分别为87.50%和57.14%。两组的优良率比较以及内置入组早、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内置入组早期与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断端双内置入治疗痛性神经瘤,可以取得中期稳定的疗效。

  • 标签: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截肢残端 治疗结果
  • 简介:2012年的初春,《中国与关节杂志》正式与读者见面了。《中国与关节杂志》的前身是《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

  • 标签: 杂志 中国 骨病 关节 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