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的特点是睡眠时因中枢驱动功能受损而引起的反复气流中断。笔者在临床中见一例35岁无基础疾病的睡眠打鼾的中青年患者,经PSG监测诊断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透明隔间腔及V氏间腔增宽。笔者考虑其CSA可能与透明隔间腔增宽致控制睡眠的相关中枢驱动功能受损有关。经伺服通气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微觉醒指数、AHI、氧减饱和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均明显降低,睡眠结构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透明隔腔(CSP)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 伺服通气呼吸机(ASV)
  • 简介:口腔矫治器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其成本低、无创伤、便于摘戴、患者易于接受,是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的有效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应有全面的追踪随访及监测措施,以减少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口腔矫治器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复杂脊髓拴系综合的手术时机、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自2011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54例复杂脊髓拴系综合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拴系发生部位及病理表现进行分类。所有患者均接受电生理神经功能监测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手术,术中拴系松解程度采用Kirollos和Van-Hille分级;术后依据Hoffman神经功能分级评判疗效。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术中完全松解率97%。对其中126例患者随访3个月~3.8年。依据Hoffman神经功能分级,术前分级0~3级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4~5级患者;有1例术后症状加重,其余患者症状或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复杂脊髓拴系综合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复杂和困难,手术难度较大,传统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对于该病患者,确诊后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及电生理神经功能监测,可以有效降低脊髓及神经损害,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脊髓拴系综合征 显微外科 神经电生理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裂隙脑室综合临床过程和病理生理学机制,探讨裂隙脑室综合的适当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裂隙脑室综合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以及预后;其中6例行更换分流管系统或重新脑室腹腔分流,25例行腰大池.腹腔分流。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完全缓解,视力损害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预后良好;3例术前检查发现有横窦狭窄或闭塞的,术后半年复查头MRV显示横窦重新开放。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相对简易、安全,适用于裂隙脑室综合患者;蛛网膜囊肿或者脑积水分流手术应选择可调压抗虹吸的分流管系统,利于后期调整合适压力,减少裂隙脑室综合的发生率;裂隙脑室综合可以出现颅内静脉窦变窄,随着颅压恢复正常后,静脉窦狭窄可以消失。

  • 标签: 裂隙脑室综合征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静脉窦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在伤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级和评分标准(AIS),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判,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36例患者中,AIS的1例为A级(3%),17例为B级(47%),18例为C级(50%);出院时,13例(77%)的B级患者和15例(83%)的C级患者AIS评级得到改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分别由入院时的(20.60±9.78)、(86.30±10.35)增至(56.20±10.71)、(159.20±1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 成人 颈髓损伤 手术
  • 简介: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涉及到多种疾病,这些对于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中医虽没有涉及睡眠呼吸障碍的相关病名,但在有关文献中对此类疾病有所描述,尤其是其中外治阻塞的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就中医古文献中对于呼吸类疾病的描述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 标签: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中医学
  • 简介:目的:通过监护仪所示的呼吸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pO2)参数探索肺源性心脏病病理生理变化的昼夜生物节律特征。方法,15例样本均符合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68岁,设置6个时点:0点、4点、8点、12点、16点、20点,从24h监护仪中获取呼吸率(次数)、心率(次数)和SpO2(百分率)的监测数据,分项输入余弦法程序进行生物节律分析。结果:在所观测的15个病例中,呼吸率9例和心率10例的峰值相位位于356.89°--84.50°(23点44分-4点36分),其中5例其中5例P〈0.05,提示有显著生物节律特征。SpO2的峰值相位,12例位于-130.60°--310.16°(8点20-20点20分),其中5例P〈0.05,提示有显著生物节律特征。结论:肺源性心脏病例的呼吸率和心率夜间明显快于白天,SpO2明显夜间低于白天,提示该病的病理生理具有昼夜生物节律特征。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心率、呼吸率、血氧饱和度、昼夜生物节律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4例癫痫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网络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两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MU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MUIS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癫痫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可以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促进病人心理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心理障碍 疾病不确定感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