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维通与氯氮平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维通与氯氮平治疗,疗程12周,并于疗前及疗后3、4、6、8、12周末分别进行血糖检查。结果维通组血糖发生改变7例(5.7%),氯氮平组16例(19.5%),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通对血糖的影响明显低于氯氮平。

  • 标签: 维思通 氯氮平 血糖 治疗 血常规
  • 简介:目的探讨维通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维通或氯丙嗪治疗6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维通组有效率为72.5%,氯丙嗪组有效率为47.50%.二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维通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优于氯丙嗪,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酒精性精神障碍 维思通 氯丙嗪 药物治疗
  • 简介:为探讨氯氮平换用维通治疗分裂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找出能在临床中推广的规律,选择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既往采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共188例,系统换用维通治疗16周进行观察,在治疗中及治疗前后以BPRS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有效率86%、显效率66%、恶化4%,BPRS总分及因子分治疗前后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01)。常见的副作用为EPS(23%)及失眠(15%),以安坦及苯二氮(艹卓)革类药处理有效,其它副作用不多见,副作用与维通剂量有关,提示,氯氮平换用维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可行、有效且较安全。

  • 标签: 维思通 氯氮平 换用 精神分裂症 维思通治疗 氯氮平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冗反应量表中文版(RRS—C)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212例抑郁障碍患者完成了RRS—C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分析RRS—C的Cronbach’sa系数、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总分和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考察其三因子结构。结果RRS—C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8,三因子的Cronbach’Sa系数在0.67~O.84;总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26,量表总分和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71~0.94,各因子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29~0.32;验证性因子分析指标(CFI=0.913;GFI=0.905;χ2/v〈2;RSMEA-0.072)均符合测量学要求。结论RRS—C在抑郁障碍患者中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应用于我国抑郁障碍患者冗特征的测评。

  • 标签: 抑郁障碍 冗思 中文版 信度 效度
  • 简介:目的探讨赛乐特合并小剂量维通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方法用赛乐特合并小剂量维通联用与赛乐特单用对照,治疗4周再治疗前、治疗后2、4周末分别用HAMD17项评定,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赛乐特合并小剂量维通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见效较快.

  • 标签: 赛乐特 小剂量 维思通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难治性抑郁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维通、氯氮平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益,寻求一种经济、高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维通、氯氮平两种药物治疗,采用及追踪调查其3年治疗过程中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及病后的经济收益情况,计算其净效益及效益成本比值.结果维通组的直接成本、恢复工作后的效益及效益成本比值均与氯氮平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相对于氯氮平来说,维通是一种经济、高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 标签: 维思通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卫生经济学
  • 简介:脑血管病在我国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并有发病年龄提前趋势。在我国,脑血管病已经上升为第一位致死、致残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综上所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脑卒中的预防和宣传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2006年9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向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共同起草了申请建立中国卒中教育日(每年11月20日)的建议,获得批准实施。并于2007年11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并且在当天,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活动分会场进行了现场咨询教育活动。

  • 标签: 教育活动 脑卒中 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 脑血管病 公共卫生问题
  • 简介:本文是概括性介绍了“单纯禁止性交教育”和“综合性性教育”争论的历史、二者的异同及争论的焦点.

  • 标签: 性教育 教育现状 学校 美国
  • 简介:目的:研究单独使用维思维或维通与氯氮平联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之间有无差异。方法:根据入院先后将8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分别使用维通与维通联用氯氮平治疗,用BPRS、TESS评定两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两组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副作用方面联用组明显高于单用组。结论:维通联用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加重副作用。

  • 标签: 维思通 氯氮平 联用治疗 精神分裂症 对照研究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以便进行相应教育。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对300名大学新生的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应激源在于考试失败,不理想,学习负担重和升学压力,其次为家庭经济困难和被人误会或错怪;除丧失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男女新生之间并无显著性别差异,对相应教育方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大学新生 生活事件 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 简介:笔者通过参加日本友好访问团来我院交流讲学班的学习及浏览日本有关网站、参阅日本相关期刊以及综合曾在日本研修过的资料,将日本护士继续教育状况介绍如下。

  • 标签: 日本护士 教育状况 友好访问
  • 简介: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6月1日至2004年12月1日的剖官产产妇204例为试验组。取2003同期剖宫产产妇183例为对照组。2组均为足月初产妇。手术方式为于宫下段剖宫产,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麻醉。试验组年龄22-35岁,对照组年龄在21-34岁。经统计学处理,2组年龄、孕周、剖宫产原因、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剖宫产产妇 教育护理 Apgar评分 健康 经统计学处理 足月初产妇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处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应建立完善社区“三级预防”体系,通过讲座,咨询、举办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来实施“三级预防”体系。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工作,可提高公众的健康防治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 健康教育 三级预防
  • 简介: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与环境危机同时出现并密切相关的是生态心理健康危机,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新时期心理健康生态危机及形成的原因,探讨了心理健康标准的生态学解释,指出了目前心理健康认识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新时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旨在探求人与环境更为合理与和谐的生态关系模式。

  • 标签: 心理健康 竞争 追求 快乐 环境适应 生态平衡
  • 简介:作者从分析美国关于学校性教育的争论出发,对比中美异同,阐述了对中国学校性教育的一些看法。例如:如何平衡政府行政主导、学术团体科研指导、学校教学和社会民众的适应;什么是传统道德和宗教信仰的作用;全国性教学大纲的编制和实施;争论公平公开化意义等等。

  • 标签: 性教育 单纯禁止性交的教育 综合性性教育 学校 美国 教学大纲
  • 简介:目的探讨维通与奥氮平用于首发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方法在为期12周的双盲研究中,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维通组、奥氮平组.靶剂量为药物的最大推荐剂量:维通为6mg/d、奥氮平为30mg/d.主要疗效指标是在12周单药治疗结束时比较维通组和奥氮平组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均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变化差异.结果在12周单药治疗结束时,维通组的PANSS评分与奥氮平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维通组的PSP均分改善优于奥氮平组(P<0.01).结论对于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奥氮平相比,维通能够更显著的改善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维思通 奥氮平 PSP 个人和社会功能
  • 简介:目的:开展死亡教育讲座的护士继续教育实验,为死亡教育讲座在护士队伍中的开展提供基本的讲座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以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对死亡教育讲座对护士所持死亡态度的影响进行实验论证。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自然接受、趋近接受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逃离接受维度得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死亡教育讲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士死亡态度的正向改变,讲座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死亡教育 教育实验 护士 死亡态度
  • 简介:目的2003年2月25日某校某教学区某学生坠楼自杀身亡;2003年5月9日284人的大学生作业中,围绕死的伦理观念来写的有5人,其中1人的主题就是自杀,以此为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内省和访谈法等方法,探讨出现某学生自杀现象后的教育与研究。结果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应注意一果多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有可能是外因的。结论对有自杀行为倾向大学生的预防和辅导的难点或重点是要搞清楚哪些大学生是有可能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对个别大学生以死为题的作业需要教育和研究,作相关分析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应该注重大学生外部环境的改善;必须采取措施,分清不同情况,重点作好有可能有自杀行为倾向的大学生的工作;必须正面教育,要求大学生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自杀。

  • 标签: 学生 自杀现象 自杀教育 自杀分析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