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一、邮书:①马振友主编《最新皮肤科药物手册》88元,②《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766元,③《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手册》50元,④《中华皮肤性病学博览》30元,⑤《尖锐湿疣》20元;⑥徐汉卿主编《微量元素与皮肤病》168元;⑦朱文元,倪容之主编《疑难皮肤病彩色图谱》238元;⑧谭升顺主编《皮肤病治疗经验荟萃》78元。

  • 标签: 皮肤病 皮肤科 药物手册 皮肤性病学 皮肤美容 化妆品制剂
  • 简介:患儿男,6个月。颈部、胸部皮疹2月余。查体:发育不良,头皮血管曲张,部分呈蚯蚓状;枕部见红色斑片,边界清,压之退色;颈部、前胸部见圆形、类圆形、大小不一的色素减退斑,边界清,上覆少许鳞屑,部分融合成片。颈部、胸部皮屑真菌镜检均可见短棒状菌丝厚壁孢子,成簇排列;头颅CT示交通性脑积水。诊断:(1)花斑糠疹;(2)交通性脑积水;(3)枕部血管瘤。

  • 标签: 花斑糠疹 交通性脑积水 血管瘤 婴儿
  • 简介:一、《中国皮肤科学史》2013年出版发行。该书由陈洪铎、廖万清、张学军策划,马振友、张建中、郑怀林主编,国内外200名专家共同编辑完成,全书约200万字,文图并茂,史料翔实,已开始征订。二、筹建集皮肤科发展史、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中国皮肤科博物馆”,特向全国征集皮肤科文献、仪器、器械、教具、蜡模、影像等文物,对捐献、联展的人士赠送《中国皮肤科学史》等物品,对重大贡献者勒石记功。

  • 标签: 皮肤科 科学史 博物馆 中国 出版 信息
  • 简介:目的观察咪唑斯汀缓释片两种服药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控制复发的效果。方法10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必要时口服咪唑斯汀,服药剂量24h不超过10mg;B组59例,连续服用咪唑斯汀,10mg/d,共观察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停药后第3d、1周、2周对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症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总体症状控制早期B组优于A组,但随着时间推移,差距逐渐缩小,且对控制瘙痒症状差异不显著。在控制复发方面,1周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慢性荨麻疹以控制瘙瘁为主,必要时采取口服咪唑斯汀可减少用药次数、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荨麻疹 慢性 咪唑斯汀 临床观察
  • 简介:1.2012年度新加坡皮肤科学进展交流大会,新加坡,2012年5月11日~13日。2.第十一届欧洲儿童皮肤病学会大会,土耳其伊斯坦布尔,2012年5月16日~19日。.第九届欧洲皮肤性病学会春季研讨会,意大利维罗纳,2012年6月6日~10日。

  • 标签: 皮肤性病 会议信息 学术 国际 皮肤科学 新加坡
  • 简介:目的:分析和预测申克孢子丝菌海藻糖磷酸合成酶(TP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站分析预测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全长为2864bp,编码905个氨基酸。TargetP和MotifScan预测该蛋白定位于胞浆中,具有糖基转移酶、海藻糖磷酸酶两大功能域丰富的修饰位点,其中磷酸化位点尤为丰富,包含cAMP依赖性磷酸激酶、蛋白激酶C(PKC)和酪氨酸激酶(CK2)磷酸化位点。TPS蛋白是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未发现信号肽。结论:预测申克孢子丝菌TPS基因编码蛋白位于胞浆中,具有糖基转移酶、海藻糖磷酸酶两大功能域丰富的修饰位点的结构功能特点,可行相应小分子抑制剂筛选以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海藻糖磷酸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
  • 简介:经四川、重庆两地医学会研究定于2010年1月22~24日在成都召开第四届川渝皮肤性病学术年会,由冉玉平、郝飞教授共同担任主席。宗旨为"面向基层,贴近临床",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大会演讲;开设继续教育

  • 标签: 学术年会 川渝 性病 担任主席 皮肤科 国内外知名
  • 简介:今年6月,为进一步控制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先消除儿童新发感染,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自2015年起在全国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由于梅毒在早期阶段可实现治愈,尽早进行梅毒筛查和诊断,及早预防和治疗,对尽早切断传染源,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意义重大。

  • 标签: 梅毒检测 疾病传播 计划生育委员会 质量 母婴传播 切断传染源
  • 简介:婴儿皮肤屏障功能的客观认识,对于婴儿皮肤疾病的预防和皮肤的健康护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皮肤无创检测技术的更新,人们对婴儿皮肤的认识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研究从婴儿皮肤的结构、功能和成分中均认为,婴儿在出生后1年左右皮肤屏障功能尚不完善,需要特殊护理。文章侧重于成人与婴儿皮肤的比较,总结了婴儿皮肤特点、评价技术以及根据相关指南,提出符合国情的婴儿护肤意见。

  • 标签: 婴儿皮肤 屏障功能 无创检测
  • 简介:为了系统总结我国皮肤性病学文献的历史传承做出重要贡献的著者,廖万清院士、禤国维国医大师领衔编辑《中国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著者传略》。本书将编辑4000多种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1000多名著者传略。凡为本书提供书目著者传略者、向筹建的中国皮肤科博物馆赠送文物者,可获赠《中国皮肤科学史》(600元)1册。为推动、推进、推广我国外用中药临方调剂,实现每个单位均有外用中药临方调剂室、人人会配制外用中药的局面,

  • 标签: 外用中药 调剂室 禤国维 历史传承 廖万清 学史
  • 简介:为系统总结我国皮肤性病学文献的历史传承作出重要贡献的著者,廖万清院士、禤国维国医大师领衔编辑《中国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著者传略》。本书将编辑4000种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1000多名著者传略。凡为本书提供书目著者传略者、向筹建的中国皮肤科博物馆赠送文物者,可获赠《中国皮肤科学史》(600元)1册。

  • 标签: 禤国维 历史传承 廖万清 美容化妆品 外用中药 调剂室
  • 简介:为了系统总结我国皮肤性病学文献的历史传承做出重贡献的著者,廖万清院士、榻国维国医大师领衔编辑《中国皮肤性病学书目提及著者传略》。本书将编辑4000多种皮肤性病学书目提,1000多名著者传略。凡为本书提供书目著者传略者、向筹建的中国皮肤科博物馆赠送文物者,可获赠《中国皮肤科学史》(600元)1册。

  • 标签: 皮肤性病学 著者 传略 书目 中国 招生
  • 简介:为了系统总结我国皮肤性病学文献介绍做出重要贡献的著者,廖万清院士,榻国维国医大师领衔编辑《中国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著者传略》。凡为本书提供书目著者传略者、向筹建的中国皮肤科博物馆赠送文物者,可获赠《中国皮肤科学史》(600元)1册。

  • 标签: 皮肤性病学 著者 中国 传略 书目 招生
  • 简介:为了系统总结我国皮肤性病学文献介绍做出重要贡献的著者,廖万清院士,禤国维国医大师领衔编辑《中国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著者传略》。凡为本书提供书目著者传略者、向筹建的中国皮肤科博物馆赠送文物者,可获赠《中国皮肤科学史》(600元)1册。

  • 标签: 禤国维 廖万清 全国名老中医 学史 外用中药 调剂室
  • 简介:我国未婚妊娠者越来越集中在青少年人群,少女未婚先孕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少女未婚先孕的原因归结有三: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即“性道德”环境的恶化,二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三是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齐抓共管。

  • 标签: 少女未婚先孕 青少年性教育 青少年亚文化
  • 简介:早泄(PE)是男性中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疾病,由于目前缺少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也尚无一种被批准专门针对或将PE列为治疗适应症的药物,严重阻碍了目前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研究。本文将就目前对于早泄的定义治疗加以综述。早泄定义虽尚未统一,但是有三条解释得到了认可,包括:1、短暂的射精潜伏期(IELT);2、缺乏对射精的控制;3、无法令性伴侣满意。目前治疗上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联合治疗。

  • 标签: 早泄 定义 治疗
  • 简介:本文就子宫纵隔对孕育的影响问题,作了系统、扼要的综述。

  • 标签: 子宫纵隔 孕育 纠正
  • 简介:目的探讨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Paget病的临床、治疗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乳房Paget病,4例乳房外Paget病,能随访到的8例患者中,7例行病灶广泛切除术,1例选用浅层X线照射,随访期内,局部复发2例,1例患者因继发肺癌于手术一年半后死亡.结论中老年人单侧乳房或外生殖器部位发生湿疹样斑片,境界清楚,基底有浸润,病程缓慢,持久存在,按湿疹治疗无效,均应怀疑本病,病理活检可以确诊.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 标签: PAGET病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临床资料 病理学
  • 简介:背景:对人类疱疹病毒8(HHV8)的发现提高了人们对Kaposi肉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器官移植后发生的Kaposi肉瘤与该病其他类型相比,具有独特之处。患者和方法:作者报道22例移植(肾脏12例、胰-肾脏2例、肝脏6例心脏2例)后发生Kaposi肉瘤的患者。本回顾性研究旨在分析这些移植患者的临床和病毒学特征,并明确这些患者的HHV8血清转化率。结果:21例患者出现皮肤损害,9例患者内脏受累。器官移植时,20例患者中的16例HHV8血清学呈阳性;诊断为Kaposi肉瘤时,22例患者中的21例HHV8血清学呈阳性。

  • 标签: KAPOSI肉瘤 器官移植 人类疱疹病毒 HHV8 病毒学特征 血清学
  • 简介:目的:探讨2004年初至2005年末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55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臀位、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相对头盆不称、高龄初产等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在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下可使剖宫产率有所下降。

  • 标签: 剖宫产 指征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