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本刊已于2012年9月1日开通在线投稿系统,网址为:http://pfxbzlx.gdvdc.com。所有稿件全部采取在线投稿和审稿,请作者通过网站投稿。’在线投稿系统主要包括作者投稿与查询、专家在线审稿、远程编辑办公、主编审稿系统4部分。

  • 标签: 投稿 在线 系统 作者
  • 简介:本刊已于2012年9月1日开通在线投稿系统,网址为:http:∥pfxbzlx.gdvdc.com。所有稿件全部采取在线投稿和审稿,请作者通过网站投稿。在线投稿系统主要包括作者投稿与查询、专家在线审稿、远程编辑办公、主编审稿系统4部分。作者可通过本刊网站投稿并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审稿专家可实现网上审稿,读者可通过网站阅读本刊已发表论文的全文。

  • 标签: 投稿 在线 系统 发表论文 网站 作者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宫保散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对宫颈癌病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74例按照病床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EEP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宫保散局部涂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分析宫保散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病变合并HPV感染价值。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HPV病毒载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PV转阴率和总有效率(86.49%和91.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1.35%和64.8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保散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病变合并HPV感染效果确切,可以显著减少HPV病毒载量,提高HPV转阴率和总有效率,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宫保散 高频电波刀 宫颈癌前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2013年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实验室孕筛查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总体情况,分析影响计生服务网络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发放梅毒血清质控样本,各实验室按要求做梅毒血清学定性试验,统计分析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2013年分4次发放质控样本,共计有464家实验室参评了2320项梅毒血清学试验,全省总体符合率96.64%。梅毒螺旋体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8.44%和93.08%,两者的假阴性率分别为3.89%和0,假阳性率分别为6.63%和7.01%。结论:全省孕筛查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总体检测能力较好,但仍需加强室内质量控制,以促进梅毒血清学孕筛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孕前筛查 实验室 梅毒 血清学试验 室间质评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深浅两层顶泌汗腺处理法治疗腋臭,其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17例腋臭患者行深浅两层顶泌汗腺处理法治疗腋臭,观察术后并发症,分析原因并及时外科处理。结果317例患者术后血肿20例(6.3%)、皮下积液12例(3.8%),皮肤瘀斑36例(11.4%),皮肤坏死5例(1.6%),切口裂开34例(10.7%),切口感染16例(5.1%),切口延期愈合71例(22.4%),切口瘢痕23例(7.3%),瘢痕挛缩12例(3.8%),异味残留11例(3.5%),腋毛脱落317例(100%);皮肤外科适当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深浅两层顶泌汗腺处理法治疗腋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恰当的处理仍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 标签: 腋臭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宫颈癌病变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到医院进行宫颈癌病变筛查的5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经病理学检测诊断为宫颈癌病变患者(观察组)和宫颈正常或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各2600例,全部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临床诊断价值。结果:FH检测方法和TCT检测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方法同TCT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特异性显著低于TCT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临床宫颈癌病变患者检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势,临床检测敏感性较高,广泛适用于经济落后地区女性宫颈癌病变患者临床诊断。

  • 标签: 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线技术美容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美容手段,在改善面部、体部皮肤的质地和松垂老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由于多种原因,其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也越来越成为医美行业关注的焦点。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就埋线美容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区别,以及各自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处理分类论述,力求给施术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 埋线提升 面部年轻化 埋线美容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病变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2月至2015年9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癌病变患者98例作为癌病变组,同期选择宫颈癌患者98例作为宫颈癌组和98例健康体检人作为对照组,取三组的宫颈样本都进行AEG-1、P16、KI-67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并调查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93.9%和92.9%,而癌病变组为57.1%、50.0%和57.1%,在对照组为3.1%、2.0%和4.1%,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G-1、P16、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病变的年龄、疾病类型、HPV感染等病理参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显示AEG-1、P16、KI-67蛋白表达都呈现两两正向相关性(P〈0.05)。结论: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病变中都呈现高表达状况,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三者可互相作用影响宫颈癌病变的发展状况。

  • 标签: AEG-1 P16 KI-67 宫颈癌前病变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骶神经切断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症病灶清除术,观察组联合骶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2h及术后1周疼痛变化情况,统计存在性功能相关障碍比例,及两组恢复性生活时间、性唤起时间、每月性生活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2h及术后1周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性唤起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联合骶神经切断,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发生性功能障碍比例,缩短性唤起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规律性生活。

  • 标签: 腹腔镜 骶前神经切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TCT,HC2-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及癌病变筛查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1236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依次进行HC2-HPV-DNA检测、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HC2-HPV-DNA检测,TCT和阴道镜检查的阳性率均显著小于病理学检查阳性率(x2=40.084,P<0.01;x2=45.008,P<0.01;x2=50.344,P<0.01),上述三项检查中,均为阳性者19例(1.5%),任意两项阳性者35例(2.8%),任意一项阳性者78例(6.3%).结论:TCT,HC2-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上述方法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筛出率,为患者及时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 标签: TCT HC2-HPV-DNA 阴道镜 宫颈癌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程序员。主因反复面部结节囊肿性皮损5年余,于2015年1月12日就诊。患者5年出现以下颌部为主的面部散在结节、囊肿,于外院诊断为重度痤疮,使用多种治疗(异维A酸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等口服,各种维A酸制剂及抗生素乳膏外用,中药内服等),效果欠佳,反复发作,近期皮损再次加重。患者既往体健。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散在炎性丘疹,下颌及周围散在黄豆至花生粒大小红色结节及囊肿,部分融合,触之囊实性,浸润感明显(图1)。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标签: 痤疮 重度 点阵激光 ALA-PDT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短暂性尿失禁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尿道2微米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患者80例,分成A、B、C、D四组,各20例,分别行观察等待、提肛肌功能训练,中药结合针炙治疗,盆底生物反馈结合提肛肌功能训练治疗,对尿失禁治疗效果分析比较。结果:A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5~62d(18±2.4)d,B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4~52d(17±1.8)d,C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4~17d(9±1.2)d,D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3~15d(8±0.8)d。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并发尿失禁,中药结合针炙治疗和盆底生物反馈结合提肛肌功能训练治疗效果均较理想,明显优于单纯提肛肌功能训练及观察等待组。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激光疗法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尿失禁 生物反馈 中药疗法
  • 简介:背景: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使用临床诊断标准(通常为ABCD规则)早期诊断黑色素瘤的正确率可达64%~80%,诊断黑色素瘤的自动化系统仍被认为是一种实验性方法,只能作为肉眼诊断的辅助措施。为帮助早期诊断黑色素瘤,作者开发了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帮助鉴别黑色素瘤与黑色素细胞痣,并建立了一种明确黑色素瘤发生率的数字模式。方法:分析132处黑色素细胞皮损(23处黑色素瘤及109处黑色素细胞痣)的数字图像特征,包括几何特征、颜色、颜色纹理。共分析了所有皮损的43个特征变量:几何形状、颜色纹理、边界锐度、颜色变量等。由于任何多阶式变量选择法中存在变量多重共线性均可导致严重错误,因此采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及“-2loglikelihood”检测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以排除不适当的变量。最初“-2loglikelihood”和非参数Spearmanp选择了5个变量进入多变量预测模式,随后5变量模式被削减为3变量模式,且验证了每种模式的性能。用“jackknife”法验证3变量模式,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图比较其与5变量模式的精确度,结论表明3变量模式的鉴别能力未受影响。结果:并非全部变量均对此模式有用,故逐渐剔除至剩下3个有意义的协变量。合并几何形状、颜色、颜色纹理等独立协变量参数,计算预测性公式,用于黑色素瘤的预测。此模式诊断黑色素瘤的灵敏度为60.9%,特异度为95.4%,总精确度达89.4%(概率水平O.5),有8%的假阴性结果。结论: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和发展数字预测模式,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高精度地鉴别黑色素瘤与黑色素细胞痣是可行的。此模式早期诊断黑色素瘤具有可行性。为预测组织学确诊未能诊断的黑色素瘤,没有必要使用昂贵或复杂的设备,仅使用价格合适的便�

  • 标签: 黑色素细胞痣 图像处理系统 黑色素瘤 辅助诊断 logistic回归分析法 Spearman秩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