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从神经细胞群的水平研究甘氨酸是否对蜗核(cochlearnucleus,CN)与前庭核(vestibularnucleus,VN)神经元核团的兴奋起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方式.方法从新生小鼠(1-3天)制备活体(invitro)脑干组织切片,并用电压敏感染料(voltage-sensitivedye)进行染色,采用多位点光学记录系统(opticalimaging)观察电刺激位听神经(第8颅神经,nⅧth)后传入兴奋的传导.结果光学成像显示电刺激nⅧth后兴奋传导至脑干的CN核团和VN核团,并且光学方法可同步记录256个记录单元(elements)中神经兴奋传导的二维动态过程(n=35).用甘氨酸受体拮抗剂-马钱子碱(50μM)浸泡组织切片后,在CN和VN中的光学信号与脑片在标准人工脑脊液中相比较有明显的增强(n=10).马钱子碱对峰样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的增强效应不同,在CN和VN的不同核团之间也有差异.在CN核团,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分别为154±34%(n=23,elements)和271±91%(n=23,elements),马钱子碱的增强效应与标准ACSF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在VN核团,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为149±56%(n=17,elements),也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VN核团,快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仅为102±14%(n=17,elements),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马钱子碱增强神经核团的兴奋效应不仅发生在CN和VN核团的中心区域,同时也出现于核团的边缘区域.结论从神经核团的水平上证实甘氨酸是新生鼠CN与VN神经元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不仅对CN和VN核团神经元兴奋起"侧抑制"作用,而且对神经元的兴奋强度也起抑制作用.

  • 标签: 光学记录 电压敏感染料 蜗核 前庭核 甘氨酸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听力学飞速发展.声阻抗是听力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声反射又是重点和难点.本课件根据临床基础教学及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丰富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以多媒体编辑工具Authorware为平台,制作了一个图、文、声并茂,交互性强的声反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内容包括:声反射的解剖路径、各种病理情况下声反射的类型及与其他听力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等.系统讲解了声反射的相关知识,软件配有大量图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具有双向信息传递功能.本文重点介绍该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 标签: 声反射 多媒体 课件
  • 简介:1前言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是不同于食管反流的另外一种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咽喉部并损伤咽喉黏膜,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一种与酸相关性疾病。虽然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人们所认识,到1968年Delahunty与Cherry率先报道了胃酸反流与喉后部肉芽肿的关系,

  • 标签: 质子泵(Proton Pumps) 胃酸(Gastric Acid) 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药物过敏急救盒重新改制,规范急救药品管理,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改变原来的药物过敏急救盒用透明盒存放并比较改制后与改制前使用的效果。结果改制后药物过敏急救药管理规范,护士核查药品方便,避免了反复取出清点而造成安瓿上的字迹磨损,不易辨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透明专用药物过敏急救盒的改制能提高护理安全核查、减少药品的浪费及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 标签:
  • 简介:自从1984年Song等报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以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997年Kimata等埘首先报道了其在头颈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截止到2008年2月,已有大量应用该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报道。股前外侧皮瓣具有提供的皮肤和软组织量大(最大可达20cm×25cm),可携带肌肉,可塑性强(可修成5mm薄),供区畸形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很多头颈部的修复中有取代前臂皮瓣的趋势。我科自2002年开展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迄今已经有20余例,现对皮瓣制作中的教学体会加以总结,供同道参考。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教学研究 制作 头颈部缺损 修复重建 皮瓣修复
  • 简介:1978年Kemp首次发现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OAE)。这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源于外毛细胞的主动活动。耳声发射作为一种客观的听觉功能检查手段,依赖于耳蜗整体功能的完整,与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1990年听力学家Collet首次发现了对侧声刺激对耳声发射的影响,即给予人类单侧耳刺激声可引起对侧耳耳声发射幅值的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耳声发射的对侧抑制现象。Grose和Mott在随后的动物实验中同样证明了这个观点。迄今为止,有关耳声发射对侧抑制现象的相关性研究工作已有诸多报道。

  • 标签: 对侧耳耳声发射 对侧抑制 耳蜗外毛细胞 耳鸣 对侧声刺激 主动活动
  • 简介:目的研究立体视图镜在耳外科学临床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典型耳科病例术中的重要解剖结构进行拍照,经AdobePhotoshop软件将其制作成立体图片,由50名具有不同程度耳科临床经验的评估人员观察平面图和利用立体视图镜观察立体图并进行比较。结果制作的100张立体手术图片均能产生清晰的立体视觉,并且立体图的层次感优于平面图。结论将立体视图技术应用于耳科手术,制作的立体手术图谱可以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有利于年轻医师的培养。

  • 标签: 耳显微外科学 立体图谱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广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ZVAD)是否可以保护耳蜗毛细胞免受噪声损害。方法选取三月龄健康小鼠,分为无噪声暴露组(DMSO)、单纯噪声暴露组(DMSO±Noise)及噪音±zVAD(zVAD±N0ise)组。依照动物体重计算,按照1.5mg/kg,噪音±ZVAD动物经腹腔注射ZVAD五次,其余组动物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DMSO作为对照。动物经噪声暴露后,于噪声暴露后一小时处死取耳蜗基底膜铺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照片,检测活性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或于噪声暴露后两周行听力检测,观察ZVAD对噪声所致耳聋的影响。结果噪音暴露后耳蜗外毛细胞中活性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明显增强,腹腔注射ZVAD可明显抑制两种活性caspase的表达增强。同时对于噪声引起的小鼠听力下降(ABR阈移16KHz:52.5±6.1dB和32KHz:51.8±6.9dB),腹腔注射ZVA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BR阈移16KHz:37.3±9.8dB和32KHz:39.5±10.5dB),ABR检测注射ZVAD的噪音暴露小鼠18KHz及32KHz听力阈移均较单纯噪音暴露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ZVAD对噪声所致小鼠听力下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噪声性聋 半胱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 毛细胞
  • 简介: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持续清痰。检查后发现,咽部慢性充血,声带后连合区黏膜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右侧杓状软骨声带突可见白色肉芽肿。服用质子泵抑制剂2个月后复查,无咳嗽,无声嘶,发声疲劳、咽部异物感减轻。纤维喉镜检查示原声门后联合区的白色肉芽肿已消失。

  • 标签: 咽喉反流 声带肉芽肿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自2000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以来,今年已是第五个全国爱耳日.回顾前四次全国爱耳日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老百姓都知道中国有个"爱耳日";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爱耳日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关注中国的爱耳日;通过爱耳日活动为百姓办实事,全民预防耳聋,爱耳护耳意识在逐年提高.

  • 标签: 爱耳日 听力障碍 助听器 诊断
  • 简介:听说游戏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听说游戏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包含了对幼儿语言学习的具体要求,在幼儿愉快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时,将具体的、带有练习性质的教学任务落实到幼儿接受理解和尝试掌握的教育过程中去。

  • 标签: 游戏活动 康复 儿童 教育活动 教育方式 教育目标
  • 简介:以家长、小龄听障儿童为教学主体,亲子互动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让听障儿童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将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生活化,发展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让听障儿童学会沟通和交流。同时,亲子互动游戏使家长成为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伙伴和促进者。

  • 标签: 亲子游戏 听障儿童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监控,避免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建立以科护士长为领导的监控小组,对于供应室工作的医护人员要展开专业的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结果在科学布局,各项工作环节质量管理规范化,以及使用先进消毒技术基础上,使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提高,并保证了灭菌合格率。结论加大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强度,提高其安全防护能力,可以为医院内部感染控制提供有效手段和促进。

  • 标签: 感染控制 消毒供应室 医院管理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社区在耳聋预防及早期干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社区如何提高公众的防聋意识,尤其对育龄青年家庭普及相关知识是减少出生缺陷的关键.早期干预和家庭康复是不可分割的一对结合体,建立以康复机构为指导,以家庭康复为中心的训练模式是实现早期干预的必然途径,同时强调耳聋预防及早期干预工作是社会化、多学科合作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规划下,才能全面贯彻落实.

  • 标签: 社区 耳聋 预防措施 早期干预
  • 简介:口语交流是聋儿康复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但是其前提条件是培养聋儿的交流意识,而这是聋儿康复的难点。怎样培养聋儿主动对话、自主交流的意识是聋儿康复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晨间对话是聋儿一日语言学习和沟通交流的开始,通过合理设计展间对话课程,能给聋儿刨设优良的语言交流环境。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对晨间对话在聋儿语言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 标签: 展间对话 聋儿 语言发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