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鼓膜穿孔延缓愈合可导致声波传递增益减少。文献报道颗粒B通过细胞内、外途径介导炎症反应,影响或延缓皮肤等伤口愈合;颗粒B基因敲除的小鼠则不发生迟缓愈合。鼓膜结构与皮肤有相似性,但在正常鼓膜与损伤延迟愈合鼓膜中颗粒B的表达差异鲜有报道。本文总结了慢性鼓膜穿孔产生和延迟愈合的机制及颗粒B可能对其影响的途径,为研究颗粒B抑制在促进慢性鼓膜穿孔炎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 标签: 颗粒酶B 鼓膜穿孔 炎症反应 损伤修复
  • 简介: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误诊原因,以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为PCV患者的眼底、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B超改变情况。结果误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5例,误诊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例,误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提高对PCV的全面认识,掌握其眼底、FFA、OCT、B超特征性改变,可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误诊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防盲手术中透明质酸和亚甲蓝染色对麻醉效果和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100眼)白色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及改良亚甲蓝前囊膜染色组53例,对照组(球周麻醉中不加入透明质酸和前囊不染色)47例。球周麻醉后,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晶状体植入术。比较环形撕囊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结果2组术中撕囊成功率及人工晶状体体囊袋内植入率均有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及改良亚甲监染色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降低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副作用,且廉价易得,适合在防盲白内障手术中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透明质酸酶 亚甲蓝 囊膜染色
  • 简介:目的观察上调白细胞介10(IL-10)的表达对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动物模型上颌窦黏膜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以慢病毒(LV)为表达载体,上调IL-10的表达(LV-IL-10)。实验分3组:生理盐水注射组、LV-IL-10治疗组和LV-GFP注射组(GFP为绿色荧光蛋白)。制作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模型。在创伤前3d,各组上颌窦内侧壁黏膜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LV-IL-10和LV-GFP。于创伤后第3天和第10天取再生的上颌窦内侧壁黏膜,用实时聚合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苏木-伊红(HE)染色和Masson三染色法观察创伤后第10天再生黏膜的形态特征。结果在创伤后第3天和第10天再生的上颌窦黏膜中,LV-IL-10治疗组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炎症反应较轻,且IL-6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IL-6、IL-8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但3组间再生的上颌窦黏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在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创伤修复的动物模型中,上调IL-10的表达可以抑制再生黏膜中的炎症反应,减少胶原沉积,改善再生黏膜的组织重塑。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创伤修复 白细胞介素10 慢病毒载体
  • 简介: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小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动物模型,并观察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金属基质蛋白(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C57BL/6J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STZ(55mg/kg)。末次注射后7d检测血糖浓度。糖尿病诱导成功的小鼠和正常小鼠继续饲养3~5mo。实验结束后进行视网膜病理组织观察,并利用CD3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血管的分布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检测VEGF,VEGFR1,VEGFR2,MMP2,MMP9的基因表达。结果:视网膜组织病理观察和CD31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均表明5月龄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数目明显比同月龄正常小鼠多。同时,与同月龄正常小鼠相比,5月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MP2,MMP9的基因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本研究表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在5月龄时发生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病变,期间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MP2,MMP9的基因表达都明显增加。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EGF VEGFR1 VEGFR2 MMP2 MMP9
  • 简介:目的观察1,25(OH)2D3对高糖诱导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培养的BRECs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糖组、高糖组和高糖处理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培养液含5mmol/L葡萄糖,高糖组细胞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高糖处理组细胞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和50nM,1,25(OH)2D3。培养48h后收集细胞蛋白。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VEGF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水平;PI/Hoechst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相比于正常糖组,高糖组中VEFG水平和Bax/Bcl-2比值显著增加;而在高糖处理组中表达水平远远低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的细胞凋亡水平高于正常糖组,而经过1,25(OH)2D3处理后,其细胞凋亡水平则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可以抑制高糖诱导BRECs中VEGF表达增加及细胞凋亡。

  • 标签: 维生素D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