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鼓膜穿孔延缓愈合可导致声波传递增益减少。文献报道颗粒酶B通过细胞内、外途径介导炎症反应,影响或延缓皮肤等伤口愈合;颗粒酶B基因敲除的小鼠则不发生迟缓愈合。鼓膜结构与皮肤有相似性,但在正常鼓膜与损伤延迟愈合鼓膜中颗粒酶B的表达差异鲜有报道。本文总结了慢性鼓膜穿孔产生和延迟愈合的机制及颗粒酶B可能对其影响的途径,为研究颗粒酶B抑制剂在促进慢性鼓膜穿孔炎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 标签: 颗粒酶B 鼓膜穿孔 炎症反应 损伤修复
  • 简介:随着锰在影像学和实验研究中的不断应用,其毒性损伤已经成为近期人们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证明,锰作为机体微量元素,堆积后的损伤主要表现于神经系统。我们从锰作为影像增强剂这一角度对其给药方式、机体损伤和损伤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影像增强 神经毒性 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芪明颗粒联合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合并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03/2017-03于我院治疗的50例98眼DR合并DME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5例48眼采用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患者25例50眼在此基础上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及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评价两组患者DME消退情况并比较治疗前、治疗7d,1、3mo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7眼,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40眼,总有效率为8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CVA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7d,1、3m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MT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7d,1、3m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高眼压2例2眼和1例1眼,给予降眼压药物后迅速缓解,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芪明颗粒联合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能显著改善DR合并DME症状,降低CMT,改善视力。

  • 标签: 芪明颗粒 格栅样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 简介:目的:观察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对大度数上斜的矫正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中上斜〉25△度斜视患者24例行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该24例患者术后随访6mo~1a,其中治愈21例(87.5%),好转3例(1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增强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是矫正大度数上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下斜肌前转位 上直肌后退 上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