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伴有脂肪、糖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脑、肾等血管方面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健康。我国高血压呈现患病率高及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特点,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种族、遗传、超重与肥胖、高盐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吸烟、过度饮酒等。除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外,其他均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从吸烟、饮酒、高盐饮食、体力活动、睡眠、超重与肥胖等方面综述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患病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方法:收集110例尖锐湿疣复发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均分两组,甲组采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方法及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干预,乙组患者基于此采用干扰素局部注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并对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尖锐湿疣复发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感染其它性病、性伴感染、免疫力降低,乙组患者接受3个月干预治疗后,比甲组患者复发率低,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尖锐湿疣 干扰素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之间临床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分析临床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5种,分别为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科室条件不足、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不完善以及仪器消毒不及时等。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应该积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避免发生职业感染,以保持身心健康。

  • 标签: 临床检验人员 职业感染 危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门诊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3月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取基础护理干预)和二组(采用门诊护理干预)。结果:一组和二组高热消退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对照中,一组分别为23.68±4.66(小时)、6.62±1.36(天),二组分别为11.43±3.19(小时)、4.27±1.12(天),(t=11.932,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采取针对性门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危险因素分析 门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肢骨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2~2019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80例下肢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通过患者是否发生骨髓炎分成两组,骨髓炎组(5例)和无骨髓炎组(175例),通过分析临床基本资料计算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并确定术后并发骨髓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对比结果显示,骨髓炎组患者的年龄较大与无骨髓炎组,且手术用时较长,差异显著(P

  • 标签: 下肢骨 骨折骨髓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通过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就诊时间为2018.1月-2019.1的患儿,其数量为60例。对多重耐药菌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结果表明,在60例患儿中有26例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其中各个年龄段分布情况为,在3个月及以下感染人数最多为14例,占比达到 53.84%,2-7岁患儿感染人数最少,达到7.69%。结果表明,在26例患儿中肺炎克伯雷菌为10株,达到 38.4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5株,比例为19.23%,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株,比例为11.53%,不肠杆菌为6株,比例为23.07%,其他耐药菌为2株,比例为7.69%。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内的多重耐药菌展开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出现细菌感染情况,并且配合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利于保障患儿身体快速恢复健康。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险因素分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查找来治疗冠心病的患者,从这些患者中选取80名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实验,将这80名冠心病患者没有规律性的分成两组。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一般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临床开展危险因素分析,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减少不良情况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冠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中重点分析糖尿病足溃疡危险因素,同时对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方法 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临床对象,患者中有50例为糖尿病足溃疡者并将其分在研究组,另外50例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足并将其分在参照组,同时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下肢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足部护理不当与外伤情况与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并以此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统计,血糖控制情况以研究组患者较少,另外下肢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足部护理不当与外伤以参照组发生率显低,两组数据组间对比,差异化明显,显示P<0.05, 即检验有意义。说明血糖控制情况、下肢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足部护理不当与外伤情况均为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分析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临床提出,针对糖尿病足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对其进行有关糖尿病足知识的健康宣教,并提升足部护理能力,降低足部感染及糖尿病足发生的几率。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对于脑胶质瘤围术期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并根据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60例脑胶质瘤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参照组和特定护理观察组,每组30例。采用特定的护理方法应用于脑胶质瘤围术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以及产生的影响做出相关研究。结果:对于脑胶质瘤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缓患者痛苦。结论:经研究表明对于脑胶质瘤围术期患者的焦虑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治疗中负性情绪具有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术中焦虑情绪,利于治疗的正常进行。

  • 标签: 脑胶质瘤 围术期 焦虑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血液透析阶段危险因素,分析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病例85例,护理模式分组,A组(针对性护理)42例,B组(常规护理)43例,比较尿素清除效果、依从性和危险事件。结果:尿素清除效果比较,A组(2.73±0.81)优于B组(1.35±0.62)(P<0.05);依从性比较,A组[88.10%(37/42)]优于B组[67.44%(29/43)](P<0.05);危险事件比较,A组[7.14%(3/42)]少于B组[25.58%(11/43)](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开展透析期护理,可有效清除尿素,促进患者依从,有效减少感染。

  • 标签: 血液透析 慢性肾衰竭 针对性护理 危险因素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探究实验选取在2019年4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不对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护理中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实验组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为4.55%,对照组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为18.18%,实验组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27%,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危险因素开展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治疗过程中危险事件的发生,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护理 危险因素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从国内整体临床医学发展来看,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在成人与儿童群体中有着较高发生风险,需要对相关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从而降低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发生几率。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疾病 现状 环状RNA
  • 简介:  【摘要】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方法:在我科接受体检的636名人员当成研究对象,观察检出高尿酸血症情况,随后将检出高尿酸血症79例设置成A组,将未检出高尿酸血症剩余557例人员设置成B组,在对患病情况进行统计的同时,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636名人员,12.42%检出高尿酸血症,女性占1.89%,男性占10.53%,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纪较高,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脂肪肝。结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需注重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使高尿酸血症得到有效防治。

  • 标签:   健康体检 高尿酸血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之后仍然发展成为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3例纳入临床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满1年之后的结局将患者分成肝癌组37例以及肝硬化组64例。通过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借助于统计学分析软件,以此来针对乙肝肝硬化最终进展成为肝细胞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AST(谷草转氨酶)、糖尿病史以及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后的相关应答指标之间具备差异,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针对自变量进行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回归分析,最终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48岁、男性(性别)、患者治疗前的AST水平≥40U/L是导致患者进展成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语 本研究发现患者年龄≥48岁、男性患者及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之前的AST≥40U/L是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成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此研究,时段控制在2019年6月2020年5月,对象为我院ICU室重症感染4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长短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住院时间不足48h)和对照组(23例,住院时间超过48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APACHE II 评分、乳酸水平等指标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APACHE II 评分、乳酸水平、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等指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ICU治疗时间是重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ACHE II 评分、乳酸水平以及DIC发病率等都是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重症感染 ICU治疗时间 APACHE II 评分 影响因素 乳酸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FNF)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总计304例,均是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股骨颈骨折术治疗的高龄患者,其中57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感染组),247例未发生感染(未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总结诱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 感染组患者比未感染组,年龄≥80岁、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史、手术方式、骨折至手术时间≥2天、机械通气时间<2天、护理不当占比更高,早期活动占比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龄患者FNF术后容易诱发肺部感染,需要把握相关危险因素,强化针对性护理,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高龄 股骨颈骨折术 肺部感染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与分析医院感染科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提出对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我院感染科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医技。评估他们对职业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并使用数据分析方式对感染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防护对策。结果 我院感染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知晓率调查结果比较符合预期,职业危险因素多样化,传染病疫苗接种(91.30%)和个人防护依从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2020年9月-2月本院接诊血液透析病患40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21年3月-8月本院接诊血液透析病患40例为研究组,评估护理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性护理方案。对比风险事件等指标。结果:针对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