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随机的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50例,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手术的方案为用钢板进行内固定,研究组的患者手术的方案为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案之下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关节的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分析对比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的手术方案之下其临床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明显要好(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也明显要好(P<0.05)。结论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的骨折之中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临床的治疗效果较好,在促进患者的尽早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方面有较大的帮助,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 粉碎性骨折 桡骨远端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57例已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5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8.24±22.25)min,术中出血量为(46.28±3.72)ml。治疗优的患者96例,良的患者42例,可的患者10例,差的患者9例;优良率为87.90%。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性。方法52例跟骨骨折患者,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跟骨外侧"L"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对照组Maryland评分无痛率为61.54%(16/2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46%(2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确切,在Maryland评分结构总有效性疗效对比中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究将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应用于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间收入的所有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随机抽取出6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单双数抽签法,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8.2±1.5)周,明显较对照组患者的(14.6±2.6)周时间更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0(93.75%),其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81.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促进患者的骨折康复,并改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一种有效且积极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骨折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康复手掌指关节周围结构往往较为精细且结构复杂,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骨折状态,所以为了解决掌部骨折的固定和复位问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固定1。在本次研究中,探究将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应用于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造成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间收入的所有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随机抽取出6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单双数抽签法,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2例患者。对照组中性别信息为(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5.9±4.3)岁;实验组中性别信息为(男17例;女15例),患者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6.2±5.1)岁;所有患者均不合并其他全身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取平卧位并将上肢进行外展,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麻醉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部位切开。根据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切口制作在手术过程中应当保护患者手上的粗大神经和静脉,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骨折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微型钢板对患者进行手指钢板内固定,而在手术完成后不对患者进行石膏外固定,做好术后抗感染和药物治疗。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均将其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采用卡方值进行统计检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愈合时间数据则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数据应用t值进行检验,若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促进髋关节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粗隆间骨折 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顺序。方法10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外踝一后踝一内踝的顺序行复位内固定。对照组行后、外、内踝顺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90.4±8.5)分高于对照组的(81.6±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7,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46.5±15.1)ml、手术时间(51.6±6.5)min、临床愈合时间(5.51±1.52)周均少于对照组的(161.6±16.4)ml、(63.4±8.1)min、(6.86±1.6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90、8.034、4.269,P〈0.05)。结论外踝-后踝-内踝的顺序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三踝骨折 内固定 顺序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外伤性血气胸廓清加肋骨骨折复位环抱器固定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护理特点。方法:分析116例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行胸腔镜血气胸廓清加肋骨骨折复位环抱器固定术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策。结果:116例患者术后胸痛明显减轻,咳嗽排痰通畅,呼吸功能改善,心理感应良好。结论:通过微创的胸腔镜手术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明显改善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愈后,促进康复。

  • 标签: 血气胸 胸腔镜 肋骨环抱器 肋骨骨折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患者手术时股骨近端扩髓与否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手术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患者56例,插入髓内钉主钉前股骨髓腔不用扩髓器进行扩髓;B组患者18例,股骨髓腔周径窄,插入髓内钉主钉困难者需用扩髓器进行扩髓;C组患者61例,髓内钉主钉插入前主动用扩髓器进行扩髓。比较各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A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为(103±27)mL,B、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4±32)mL,(145±32)m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为(440±26)mL;B、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34±32)mL,(701±32)mL,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失血量为(543±32)mL;B、C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分别为(610±32)mL,(656±32)mL,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手术中,股骨近端扩髓增加隐性和总失血量;股骨近端扩髓是Gamma-3内固定手术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Gamma-3 扩髓 失血量 隐性失血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用手性固定相HPLC法拆分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的方法。方法:选用CHIRALCELOD-H色谱柱(250mm×4.6mm,5μm),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比例、酸性添加剂比例及流速对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下列拆分条件:以正己烷∶乙醇∶三氟乙酸(80∶20∶0.05,V/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nm,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能够得到良好的拆分,右旋体和左旋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6min和12.0min,分离度为1.64。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可用于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的分离和质量控制。

  • 标签: 盐酸西替利嗪 手性拆分 对映体 手性固定相 纤维素衍生物 色谱法
  •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8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4例,由单双病号分组,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2例,分别实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传统钢板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而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较显著,能减轻关节疼痛感,可促进患者骨折预后恢复。

  • 标签: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四肢骨折 关节恢复优良率
  • 简介:目的:评价康复新液与西帕依固龈液对固定正畸早期牙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牙周各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间诊治的正畸早期牙龈炎患者80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西帕依固龈液早晚漱口,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早晚漱口,比较两组患者漱口后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月、2月、3月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评分值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早晚漱口后的正畸早期牙龈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I、SBI、PLI评分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早晚漱口后GI、SBI、PLI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复新液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正畸早期牙龈炎的疗效优于单用西帕依固龈液,有效改善了牙周各临床指标。

  • 标签: 康复新液 西帕依固龈液 固定正畸 牙龈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钢板内固定术配合七叶皂苷钠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患者90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并术后常规康复,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测得值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肿胀等症状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D-D水平测得值和VAS、肿胀的评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结论: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后配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观察超短波治疗结合艾灸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就诊的60例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7%;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3.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短波治疗结合艾灸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疗效确切,二者合用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超短波 艾灸 颈椎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妇产科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日至2018年8月20日一年内入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妇产科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微波方案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取高频电刀环切术(LEEP)手术法进行治疗,根据治愈率及满意度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比对照组高很多且实验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EEP方案在治疗妇产科宫颈糜烂中疗效好于微波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治疗方案 妇产科 宫颈糜烂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变态反应性鼻炎应用耳鼻喉综合治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08例变态反应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分别给予耳鼻喉综合治疗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治疗前后相关免疫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免疫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关免疫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耳鼻喉综合治疗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变态反应性鼻炎 耳鼻喉综合治疗仪 疗效
  • 简介:我的大腿内侧有红色斑迹,呈网状,不痛不痒,没有长泡,也没有裂口,也没有其他症状,已经持续好几年了.以前冬天的时候喜欢用热水袋,我怀疑是不是被热水袋烫了之后出现的,可是现在一直都不能消除,害得我天热时短裤都不敢穿了.能否有办法尽快消除红色斑迹,恢复成原样?

  • 标签: 网状 红斑 治疗 大腿内侧 热水袋 色斑
  • 简介:近年来,胃癌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其死亡率在癌症中仍居第三位。细胞毒类药物包括氟尿嘧啶类、紫杉类、第三代铂类药物和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在进展期胃癌化疗中应用,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延长了总生存期,但存在生存期较短、药品不良反应等较多的弊端。随着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逐步被认识,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雷莫芦单抗和阿帕替尼已经在临床应用。本文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药物选择做一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药物疗法 综述
  • 简介:临床中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是指足跟一侧或者两侧疼痛,不红不肿不痒,但存在行走不便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足跟痛多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临床女患多于男患,这与女性雌性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对钙质的吸收的能力减弱有一定的关系1。其中尤以形体肥胖者多见。西医对此病的治疗多为给予抗炎镇痛药物治疗为主,可配合物理治疗,严重者亦可手术治疗。中医治疗以补肾健骨为主要治疗原则,多以汤药为主2。关键词针刺;足跟痛;肾经;心经;随咳进针法;足跟痛,中医学称之为跟骨痛,病在骨,病位在肾,多属肾虚或兼有寒湿淤血所致。西医学病因多为足跟骨刺、跖筋膜炎、跟垫痛、跟骨后滑囊炎、距骨下关节炎等引起。治疗多为理疗,药物治疗;若疼痛明显、碍于活动者也可手术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一科门诊足跟痛患者60例,运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和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伤科学》4确定诊断。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选穴神门(患肢对侧)、大陵(患肢对侧)、阿是穴(火针针刺)。操作患者取仰卧位,使用0.30mmX40mm毫针,针刺患肢对侧神门穴,双侧疼痛者取双侧穴位,进针时采用随咳进针法5。2.2对照组选穴合谷、太溪(双侧)、肾俞(双侧)操作使用0.30mmX40mm毫针,刺病变同侧“合谷”穴,双侧疼痛者取双侧穴位,进针深度1寸左右,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每5min行针1次。太溪、肾俞均取双侧穴位,常规手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留针20min,每5min行针1次。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疼痛完全消失,走路恢复正常,跟骨下痛点消失。好转疼痛减轻,跟骨下痛点存在,但减轻或变小。无效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无变化,跟骨下仍压痛明显。3.2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针灸30例,治愈16例(占53.3%),好转11例(占36.7%),无效3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30例,治愈7例(占23.3%),好转11例(占36.7%),无效12例(占40.0%),总有效率为60.0%。经统计学处理,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 简介:17岁的夏同学性格内向、孤僻,初二时喜欢地理老师,但因为老师已婚,又觉得喜欢老师是不对的,怕老师看出自己的想法,不敢与老师对视,逐渐发展到对所有人的目光都不敢对视,不敢出现在公共场合,在公共场所就会脸红、心慌、胸闷、手心出汗等,就诊时已不能正常上学,视为社交恐惧症。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心理疾病 社交恐惧症 公共场合 公共场所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