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检查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的112例新生儿,其中对无症状低血糖新生儿患者临床诊治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予葡萄糖注射治疗。结果:无症状低血糖新生儿大部分患儿在12h内恢复,少数需要3d时间恢复正常。结论:尽早检查发现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保障新生儿低血糖疗效和后期恢复的诊治关键。

  • 标签: 低血糖 诊断 治疗 婴儿 新生
  • 简介:了解广州某高校护理本科新生的状态-特质焦虑的现状,为缓解护理新生状态-特质焦虑提供依据.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196名护理本科新生进行调查,资料量化后用Excel建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班级之间对状态-特质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状态焦虑得分与是否贫困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学生的来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护理本科新生状态焦虑平均数为38.13,标准差为8.30,特质焦虑平均数为41.59,标准差为8.55,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有其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加强护理本科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关注护理本科新生心理现状以及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助于缓解状态-特质焦虑情绪.

  • 标签: 护理本科 新生 状态-特质焦虑
  • 简介:1例出生19d女性新生儿因临床败血症给予美罗培南26mg静脉滴注,1次/8h.用药前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为1.0×109/L.用药第3天,患儿NEUT为1.0×10^9/L;第4天,为加强抗感染治疗将美罗培南剂量加至52mg,1次/8h;第8天,患儿NEUT为0.9×109/L;第16天,患儿NEUT降至0.3×10^9/L.第20天,患儿感染被控制,停用美罗培南.停药后3d复查,患儿NEUT为3.3×10^9/L.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减少 婴儿 新生 美罗培南
  • 简介:目的探析新生儿换血治疗后不良反应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60例胆红素脑病患儿,均接受换血治疗,对60例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儿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30例(50.00%),低钙血症10例(16.67%),低血糖症10例(16.67%)。换血时年龄是导致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单一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减少是新生儿换血治疗后的主要不良反应,换血时年龄是主要危险因素,需要在换血时充分考虑。

  • 标签: 新生儿 换血治疗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临床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疑似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12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患儿及父母分血型进行检测,并对患儿进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O-A型血型分布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多于O-B型,但2种血型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试验中,抗体释放实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游离抗体试验阳性检出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检出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12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检测结果,表明早期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降低核黄疸发生率,促使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减轻整个家庭的痛苦。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临床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就诊的羊水过少妊娠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顺产组(96例)和剖宫手术组(104例),观察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存活新生儿结局。结果2组死胎率、新生儿缺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手术组存活新生儿中脑瘫、智力下降发生率均低于阴道顺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孕妇的妊娠结局无影响,剖宫产能大大降低新生儿智力下降及脑瘫的发生率。

  • 标签: 不同分娩方式 羊水过少 妊娠结局 新生儿结局
  • 简介:目的了解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妊娠期糖尿病(GDM)新诊断标准下GDM产妇所生新生儿的临床结局。方法549例确诊GDM的单胎产妇为GDM组,同期550例无妊娠合并症的单胎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所生新生儿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出生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71、0.315、2.407,t=0.753,P>0.05);GDM组产妇的新生儿大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0,P<0.05)。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1min阿氏评分≤7分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0.069、0.000、0.914,P>0.05)。结论新诊断标准更好地识别GDM高危产妇,通过对产妇孕期的干预及对其新生儿的密切监护等综合措施改善了新生儿不良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结局 新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观察除湿止痒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新生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新生儿湿疹患儿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儿均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及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6.92%,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除湿止痒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新生儿湿疹具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 标签: 新生儿湿疹 除湿止痒软膏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 简介:经外周静脉(PICC)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外周静脉刺入,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从而有效避免药物直接刺激外周静脉,降低静脉炎发生概率,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危重症疾病新生儿需长时间静脉输液,采用PICC置管也是最常用、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方式。但临床发现由于PICC置管引发的细菌感染等并发症也较多,影响患儿治疗,增加新生儿疼痛,也不利于预后。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疼痛 静脉置管 静脉输液 静脉切开
  • 简介:目的综合分析不同药物治疗在校大学生急性智齿冠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50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派力奥组、奥硝唑组和碘甘油组,各50例。结果派力奥组与奥硝唑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0%比88.00%,P>0.05),但显著高于碘甘油组的70.00%(P<0.05)。结论派力奥与奥硝唑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且显著优于碘甘油。

  • 标签: 药物治疗 在校大学生 急性智齿冠周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应激与大学生人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traumaquestionnaire,CTQ)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精神科接受检查的大学生100名进行调查,随机将大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研究组经历过早期应激,对照组未经历过早期应激,分析早期应激与大学生人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大学生儿童时期虐待问卷调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人格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有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应激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早期应激 大学生 人格影响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综合护理措施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产科发生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及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 标签: 综合护理措施 枕横位 枕后位 分娩方式 新生儿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MgSO_4组43例和联合组48例,联合组给予西地那非及MgSO_4,MgSO_4组仅给予MgSO_4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的肺动脉压和氧合指数,同时记录血气分析指标检测数据,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的肺动脉压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动脉压均降低,氧合指数均升高,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MgSO_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MgSO_4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PPHN患儿时使用西地那非及MgSO_4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及改善临床疗效。

  • 标签: 硫酸镁 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西地那非
  •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24h后血气分析情况(pH值、PaO2、PaCO2、SpO2)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观察组患儿pH值、PaO2、PaCO2、Sp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恢复正常呼吸功能,使血气指标能更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呼吸衰竭 新生儿
  • 简介:目的调查成都市高校大学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和改善成都市高校大学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成都市4所高校1600名大学生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大学生抗菌药物未经处方使用行为发生率为41.94%(648/1545),大学生抗菌药物未经处方使用行为与其所学专业和家庭所在地显著相关(P〈0.05)。结论成都市高校大学生抗菌药物未经处方使用发生率较高,且用药频繁,需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抗菌药物知识的专项宣讲教育,进一步提高和改善高校大学生群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 标签: 高校大学生 抗菌药物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开展对辅助用药使用的检查与管理,以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同时为尽快建立统一、规范的辅助用药临床合理使用管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相关标准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初步制定的医院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由医务部、药学部牵头对2015-2016年每月金额排名前三,用量增长速度过快的辅助用药开展抽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相关管理部门,将不合理用药上报到医院管理例会并在《医讯》上通报,对存在严重不合理用药的科室与医师参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奖惩办法》予以考核。结果:对辅助用药使用的检查与管理,可降低药占比,控制病人的人均费用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论:加强医院对辅助用药的检查与管理并形成有效监督,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意义重大;建立统一、规范的辅助用药临床合理使用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 标签: 辅助用药 合理用药 用药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医院制剂肾复舒颗粒的使用情况与趋势。方法:对2012—2016年我院肾复舒颗粒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xcel软件统计肾复舒颗粒的使用科室分布、年使用率、用药频度、使用强度、使用量、诊断分布等,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我院肾复舒颗粒使用率不断升高,其DDDs呈逐年增长趋势;肾复舒颗粒使用率排序靠前的科室分别为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老年科、中医科等,使用科室和使用量均逐年增加。结论:肾复舒颗粒在我院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其除了用于原发性肾脏疾病外还可用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肾脏疾病,还存在可能的新用途。

  • 标签: 肾复舒颗粒 临床应用 用药强度
  • 简介:浙江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对近3000例前列腺癌病例的对照研究,发现血清铁蛋白可提高前列腺癌预测的准确性,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肿瘤靶标》。

  • 标签: 血清铁蛋白 前列腺癌 浙江大学 诊治 研究人员 预后判断
  • 简介:目的:了解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近年来2种雷公藤多苷片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雷公藤多苷片使用的特点及趋势,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统计2012—2016年我院雷公藤多苷片的使用科室分布、各科室使用率、用药频度、使用强度、使用量等,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我院雷公藤多苷片的使用率不断升高,浙江得恩雷公藤多苷片的用药频度大致呈增长趋势,2016年略有减少;湖南协力雷公藤多苷片的用药频度则波动较大,但总体有所增长。雷公藤多苷片使用率排序靠前的科室分别为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皮肤科等。结论:雷公藤多苷片在我院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临床用途广泛。

  • 标签: 雷公藤多苷片 肾病内科 用药强度 用药频度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血清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新生儿HIE患儿进行研究,将所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GM-1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Bcl-2、NSE和NF-κ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Bcl-2、NSE和NF-κB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GM-1能够修复HIE患儿的脑细胞,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促进患儿脑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压氧 神经节苷脂 缺血缺氧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