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氏杆菌病是由鲁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的羊、牛等病畜,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外地牛羊进出量的增加,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氏杆菌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调查2015年前郴州市各医院均无氏杆菌病临床确诊病例,但2015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了38例氏杆菌病临床诊断病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凝集试验 布氏病 骨髓培养 凝集实验
  • 简介:目的:建立索非韦片有关物质的HPLC法。方法:采用WatersSymmetryC18(5μm,4.6×1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0.01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75:25),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对有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索非韦与各杂质均能有效分离,杂质A(中间体)、杂质B(起始原料)、杂质C(降解产物)的定量限分别为1.012、2.005、2.010ng,且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n=7),杂质加样回收率(n=9)在96.11%~102.20%之间,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等符合规定。对3批索非韦片进行有关物质测定,结果总杂质量在0.108%~0.129%范围内。结论: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法可作为索非韦片有关物质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索非布韦片 有关物质 方法学验证 质量控制 杂质
  • 简介:司他是一种新型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广泛用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治疗[1].2017年11月15日,美国FDA发布了非司他的安全公告[2],指出非司他未增加抗血小板试验协作组(theAnti-PlateletTrialists'Collaboration)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但可增加心脏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这使非司他的心血管安全性备受关注.

  • 标签: 心血管安全性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全因死亡 非致命性 高尿酸血症 抗血小板
  • 简介:目的观察托塞米治疗老年水肿的效果,探究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取2016.12~2018.2收治的70例急性脑出血后水肿患者,35例患者给予甘露醇治疗,55例患者给予甘露醇联合托塞米治疗,分别纳入I组与II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II组治疗优良率为91.42%,较高于I组71.43%(P<0.05);治疗后,II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高于治疗前与同期I组,差异均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I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于I组(P<0.05)。结论托塞米治疗老年水肿,疗效优良,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过程相对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水肿 托拉塞米 甘露醇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奥美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药理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纳入此次研究,研究时间自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按照研究的对象的住院单双号不同将其分2组,双号设为观察组(n=40),给予奥美唑治疗单号设为对照组(n=40),给予雷尼替丁治疗。记录两组的溃疡愈合时间及治疗有效时间,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溃疡愈合时间和治疗有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短(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90.20%与对照组为80.00%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奥美唑用于治疗胃溃疡有利于促进患者胃溃疡愈合,效果显著,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 药理分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唑和法莫替丁组合疗法对慢性胃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16日至2018年9月16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单用奥美唑治疗,观察组为奥美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幽门螺杆菌根除、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7.14%)和总有效率(90.00%)均高于对照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慢性胃炎 药物组合疗法
  •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采用不同剂量左比卡因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蛛网膜下腔1.5mL、2.0mL与2.5mL0.5%的比卡因,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组、丙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甲组,P<0.05;丙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甲、乙两组,P<0.05。结论剖宫产采用2.0mL比卡因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不同剂量 左布比卡因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地奈德雾化在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基于此联合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地奈德雾化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布地奈德雾化
  • 简介: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奥美唑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联合奥美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对对照组的8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不良反应3例,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奥美唑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克拉霉素 奥美拉唑 慢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液相-质谱联用法(Liquid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LC-MS)测定右兰索唑中N-氧化物的方法并对N-氧化物的毒性进行预测。方法:使用X-BridgeC18(250×4.6mm,5μm)柱,流动相A为0.02M醋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选择性正离子检测模式。利用ADMETPredictor软件对N-氧化物的毒性进行预测。结果:右兰索唑N-OX亚砜、N-OX砜、N-OX硫化物各杂质之间的分离度符合要求。线性浓度范围分别为12.92~206.68ng·mL-1、12.31~196.92ng·mL-1和13.15~210.40ng·mL-1,检测限分别为0.23ng·mL-1、0.14ng·mL-1和0.14ng·mL-1,定量限分别为2.57ng·mL-1、1.73ng·mL-1和1.25ng·mL-1。各杂质回收率,精密度以及24h内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可以用于上述杂质的测定。软件预测表明:各N-氧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和致癌性,N-OX硫化物毒性最高。检测结果显示:三批供试品均检出N-OX亚砜,检出量分别为12.75ng·mg-1、8.28ng·mg-1和9.13ng·mg-1,均未检出N-OX砜和N-OX硫代物。结论:本文所建立的LC-MS方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可用于右兰索唑N-氧化物检查。N-氧化物作为潜在毒性杂质在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中需要加以关注。

  • 标签: 右兰索拉唑 杂质 液质联用 毒性预测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用泮托唑钠在胃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抽签法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胃溃疡病患72例分成两组,甲组36例接受注射用泮托唑钠治疗,对照组36例接受奥美唑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比乙组的27.78%低,P<0.05。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比乙组的72.22%高,P<0.05。结论对胃溃疡病患施以注射用泮托唑钠治疗,副作用轻,疗效显著,建议采纳。

  • 标签: 泮托拉唑钠 不良反应 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展开治疗,分析其对患者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把2017年09月份至2018年09月份的11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方式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之中有57例。研究组采用布托啡诺展开治疗;参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数据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所降低,但是其HR和氧合指数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AP则是研究组的数据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相对比没有意义,即P>0.05,但是在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数据是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经过比对后具有临床不均衡性P<0.05,存在可比性。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而言,采用布托啡诺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也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预后各项指标的数据,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布托啡诺 芬太尼 重症胰腺炎 预后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磷酸氟达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43细菌内毒素凝胶检查法的要求,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最大无干扰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0.27mg.mL-1及以下浓度,不干扰内毒素和鲎试剂的反应。结论可以采用此法对磷酸氟达滨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查。

  • 标签: 磷酸氟达拉滨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方法学 干扰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酶联合奥美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残胃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奥美唑单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凝血酶联合奥美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61%和92.68%,复发率分别为17.07%和2.44%,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2%和12.2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残胃出血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唑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酶 奥美拉唑 残胃出血 疗效
  • 简介:1例49岁男性患者,因白癜风就诊于某皮肤专科医院,给予口服补骨脂颗粒(10g,bid),驱白巴期片(3片,tid)等药物治疗,治疗后第30天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858.2I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40.6IU·L^-1,γ-谷氨酰转移酶56.0IU·L^-1,无乏力,无黄疸及皮肤、黏膜出血,无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无腹胀、腹痛、呕血、黑便等。治疗后第32天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示:ALT1190IU·L^-1,AST206IU·L^-1,γ-谷氨酰转移酶52IU·L^-1,当日收入院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复合辅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保肝治疗后肝功能逐渐好转,入院治疗36d复查肝功能示:ALT48IU·L^-1,AST25IU·L^-1,γ-谷氨酰转移酶32IU·L^-1,患者治愈出院。

  • 标签: 补骨脂颗粒 驱白巴布期片 药物性肝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确诊AR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地奈德鼻喷剂喷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巴斯汀片口服,观察比较2组血清白介素IL-4、IL-6及IL-10水平变化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19%,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1)。结论采用依巴斯汀联合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更为有效地改善AR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且安全性高,操作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依巴斯汀 布地奈德鼻喷剂 过敏性鼻炎 IL-4 IL-6 IL-10
  • 简介: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阿戈美汀在人血浆中的浓度,并测定其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以ACQUITYUPLCBEHC18柱(50mm×2.1mm,1.7μm)为分析柱,50mmol/L甲酸铵-甲酸-水(0.75∶1.25∶98)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0.65min,43%B相;0.65~0.66min,43%~90%B相;0.66~1.00min,90%B相;1.00~1.10min,90%~43%B相,1.10~2.50min,43%B相)。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扫描分析。阿戈美汀和内标阿戈美汀-氘6离子对分别为m/z244.1→185.1和m/z250.1→188.1。测定4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阿戈美汀25mg后的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结果:在0.05~10.00ng/ml浓度范围内,阿戈美汀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6%,平均提取回收率在77.28%~83.67%(n=6)。单次口服给药后,阿戈美汀的cmax为(16.16±31.52)ng/ml,AUC0~∞为(17.05±21.17)ng·h·ml~(-1),AUC0~12h为(16.95±21.11)ng·h·ml~(-1),tmax为(1.20±0.88)h,t1/2为(0.96±0.33)h。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精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人血浆中阿戈美汀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 标签: 阿戈美拉汀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色谱法 高效液相 质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使用奥美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1月-2017年10月的30名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参照组,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1月-2018年10月的30名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实验组,总共60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参照组进行奥美唑单一药物治疗,实验组进行奥美唑联合阿莫西林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进行不同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内容包括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后的结果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奥美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因使用药物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患者而言,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慢性浅表性胃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丙戊酸(valproicacid,VPA)对儿童和成人癫痫患者莫三嗪(lamotrigine,LTG)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癫痫患者581例,根据儿童、成人患者LTG单用或合并用药的情况分成儿童单用LTG组(A)、儿童LTG+VPA组(B)、成人单用LTG组(C)、成人LTG+VPA组(D)。RP-HPLC法测定LTG血药浓度,分析各组之间LTG的日剂量、血药浓度、浓度剂量比值的差异。考察年龄对4组患者LTG的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影响,鉴定LTG日剂量对4组患者的LTG血药浓度的影响。根据控制癫痫发作的LTG治疗浓度范围3~14mg·L^-1分成3组,<3mg·L^-1组、3~14mg·L^-1组及>14mg·L^-1组,探讨LTG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对于儿童或成人患者,合用VAP使LTG的日剂量显著降低(P<0.001,P<0.05),使LTG的血药浓度及LTG浓度剂量比值显著升高(P<0.001)。儿童患者的LTG日剂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成人患者的年龄与LTG剂量不相关。所有组患者LTG浓度与年龄都不相关,但都随着LTG日剂量的增加而增加。LTG浓度<3mg·L^-1组、3~14mg·L^-1组及>14mg·L^-1组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VPA与LTG治疗时,VPA可增加LTG的血药浓度,因此临床上推荐进行LTG的治疗药物监测,以调整达到最佳的LTG给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拉莫三嗪 丙戊酸 血药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