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红曲是蒸熟的米饭粒经过红曲霉发酵形成的制品,它是中国古人一项重要发明,在饮食和医疗上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中国古人发明红曲的具体年月已难以考证,不过,从唐代徐坚等人所辑《初学记》引述汉末王粲《七释》:“……瓜州红曲,参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一语看,表明在距今两千年前,中国人已经制造和应用红曲了。

  • 标签: 红曲霉 实用价值 中国
  • 简介: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北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南大黄)的根状茎。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及云南等省。立冬前后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去除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阴干或烘干。成品大黄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文理,微显朱砂点,质轻、气清香。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和心包经。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之功效。但随着炮制方法的不同,临床效用亦有差异。现就大黄不同的炮制法与效用分析于下。

  • 标签: 中药学 大黄 炮制
  • 简介:中草药的性能、效用是由其所含有的成分决定的。植物自然分类法是根据植物进化系统及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等划归为某一门、纲.目、科、屑、种,这样不但便于掌握其形态特征,而且便于了解其可能含有的成分。下面就分类、成分与效用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参考。

  • 标签: 中草药 分类 成分 效用
  • 简介: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是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近年来在国外应用很广泛[1],但在我国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是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参考卫生经济学方法而创建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管理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科研成果,全方位地确定、测量、比较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和其他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和家庭病床等)的成本、效益、效果及效用[2].

  • 标签: 中国 成本-效用分析 药物经济学 经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成人支原体肺炎治疗中,莫西沙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将8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1例,一组为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对照组,另一组采取莫西沙星治疗,设为研究组,就两组治疗情况展开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症状缓解时间更短,P

  • 标签: 莫西沙星 成人支原体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初步建立的慢病风险指数公式为慢病风险指数=体质指数+3.5腰围,ROC(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慢病风险指数切点为300,并且慢病风险指数比体重指数和腰围有更高的筛查效率。

  • 标签: 风险指数 慢病 病效 预测 体质指数 曲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有血常规检验复检患者198例,将198位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数据汇总可知,白血病患者占比2.02%,白血病疑似或MDS患者占比2.02%;异型淋巴细胞>10%占比4.55%;嗜碱粒细胞升高占比6.06%;伴有核红细胞占比10.10%;血小板假性异常占比3.03%;单核细胞升高占比6.57%;淋巴细胞升高占比10.10%;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20.20%;中性粒细胞右移3.03%;中性粒细胞左移12.63%;中性粒细胞缺乏占比4.04%;红细胞伴有形态变化占比13.64%;其他性占比2.02%。结论:形态学检查可应用于血常规的检查中,对符合镜检标准的标本给予镜检,以此来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究 PVP ( 经皮椎体成形术 )和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究 PVP ( 经皮椎体成形术 )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药奥卡西平与联合左乙拉西坦两种治疗方案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临床效用。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治疗且明确诊断为难治性癫痫的患者,根据样本量及纳入标准等,纳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妊高症产妇联合使用拉贝洛尔与硫酸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妊高症产妇60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拉贝洛尔治疗对照组(n=30)与联用硫酸镁注射液干预实验组(n=30),比较治疗前后血压与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妊高症 拉贝洛尔 硫酸镁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雷贝拉唑加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共9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够49例。两组患者均每日三次口服5mg莫沙必利。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每日两次口服20mg奥美拉唑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每日两次口服10mg雷贝拉唑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用药前后的胃排空时间以及总反流次数。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3.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指标,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以及总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以及总反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应用雷贝拉唑加莫沙比利的治疗方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胃分泌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效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