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制五谷脂肪酸抗肿瘤作用。方法制取五谷脂肪酸,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对照组3个组进行动物实验,其中高剂量组给予五谷脂肪酸剂量为4mg/ml,中剂量组为2mg/ml,对照组为等体积的水,比较试验后3组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结果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小鼠肺癌Lewis有较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50.45%和34.8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制五谷脂肪酸对荷瘤小鼠的肺癌有较明显的抑瘤作用。

  • 标签: 五谷虫 脂肪酸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CT头颈部联合动脉成像时的CTA参数优化螺距、阈值的调整对于头颈血管显影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行头颈部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CTA)扫描,均由主动脉弓升部触发。其中A组螺距1.2,阀值120HU,;B组螺距0.7,阀值60HU。对比两组的动脉成像质量。结果A组的颈总动脉起始段与椎动脉起始段的动脉成像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P<0.01),但对于颈总动脉分叉段而言,两组成像质量无显著差异(Z=-0.751,P>0.375),A组的大脑中动脉主干成像质量优于B组(P?)。两组患者在双侧颈动脉分叉段与双侧椎动脉中段的对比剂密度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双CT头颈部CTA扫描时,采用螺距1.2,阀值120HU参数优化,可获得更优质的成像质量。

  • 标签: 双源CT 头颈部CTA 血管病变 扫描参数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电通督法配合中医封包治疗椎间盘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椎间盘性下腰痛的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50例为治疗组,另5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电通督法配合中医封包治疗,对照组采用腰腿及局部取穴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疗效。结果两组相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针电通督法配合中医封包治疗椎间盘性下腰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针刺 电针 通督法 辩证 腧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症急性胆性胰腺炎采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胆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ERC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CRP、TBIL、GGT、ALT以及PCT),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水平、TBIL水平、GGT、ALT以及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胆红素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重症急性胆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症状消退,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内镜治疗在重症急性胆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80例重症急性胆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及肝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重症急性胆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内镜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内镜治疗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传统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按照医学高等教育本科教材第8版对急性脑血管病给予规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有创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少量糖皮质激素,给予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乌司他汀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钠尿肽(BNP)水平差异。对比观察2组患者气管插管置管时间、3d内气管插管拔除率、ICU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病死率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气管插管置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d内气管插管拔除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性肺水肿可以明显降低肺功能损害,减轻心脏负荷,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乌司他汀降低患者血清中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源性肺水肿 乌司他汀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把医院感染放入护理管理质量检测中的一项,把护理质量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的结合,建立起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理想流程管理模型。从多方面做相关工作已达到增强了手术室内各级人员对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和主动性,提高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能力和相关护理的工作效率,降低无菌手术所致的伤口感染率以及医院感染率。

  • 标签: 流程管理 手术室 院内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开始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很多医学领域在对医学病症进行治疗的时候都开始尝试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特别是采用中草药进行抗炎免疫治疗,收获了绝佳的效果。基于此分析中药草当中的抗炎免疫有效成分就显得十分重要,能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更佳可靠的依据。本研究主要分析抗炎免疫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抗炎免疫 中药有效成分 药理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医院西药房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方法:介绍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采用专业电脑软件管理联合人工管理措施,对医院西药房药品的有效期进行管理的方法。结果与结论:通过计算机软件,可对医院西药房药品库存及消耗情况进行查询,设置药房药品的上、下限,对药房未消耗药品进行查询,对药房药品批号及药品有效期进行查询,以及对药房药品有效期进行预警;辅以人工管理措施,严格检查进入药房药品的有效期,划分区域、责任到人,利用好有色标签,加强口服摆药的有效期管理,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西药房药品的有效期管理。

  • 标签: 西药房 药品 有效期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方法200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衰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微循环积分和临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微循环积分[总积分(1.51±0.52)分、襻周积分(0.83±0.31)分、管襻积分(0.56±0.21)分、流动积分(1.32±0.09)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肉皮素1(ET)(75.42±25.07)mg/ml、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5.92±1.93)m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54.31±18.07)pg/m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95.28±31.82)m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2±0.77)、(1.46±0.50)、(1.05±0.37)、(2.01±0.27)分,(97.63±32.47)mg/ml、(9.52±3.21)mg/ml、(75.41±25.12)pg/ml、(105.83±35.31)mg/ml](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进行有效改善,降低致病细胞因子水平,对于防治慢性心衰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慢性心力衰竭 防治作用 有效性
  • 简介: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7月面肌痉挛患者4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常规组采用传统神经分支切断手术进行治疗,微创术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面肌痉挛治疗总有效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患者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微创术组相较于常规组面肌痉挛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微创术组相较于常规组术后1年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少,P<0.05;术前两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SF-36评分相似,P>0.05;术后微创术组相较于常规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SF-36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性高,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有效性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复方退热栓治疗高热惊厥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浚县妇幼保健院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6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小儿复方退热栓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惊厥好转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好转时间为(3.7±1.6)min,短于对照组的(5.9±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复方退热栓治疗高热惊厥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惊厥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惊厥 发热性 小儿复方退热栓 有效性研究 病人安全
  • 简介: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芪苈强心胶囊中已知结构化合物的分子特征,分析与强心西药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相似的中药成分,并寻找比对中西药分子的作用靶点,以期为新药研发或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中西药的分子集构建,进行中西药分子的理化性质分析和结构比对,同时通过反向药效团搜索进行中西药分子的作用靶点结合的探讨。结果:我们利用软件构建了45个中药成分和3个强心类西药成分的平面结构和三维结构,通过分子结构相似度的比较和反向药效团搜索,发现这45个中药分子整体与洋地黄毒苷的相似度最高,同时中药分子中黄芪苷和人参皂苷与各西药分子的结构相似度最高;理化性质对比分析显示,3个强心西药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不是最大的,然而其表面极性却最大;通过反向药效团搜索发现,这48个小分子中有10个小分子与66个蛋白药效团模型发生了较好的结合,其中西药地高辛只与一个药效团发生接合,而中药有6个成分都与多个药效团发生结合,其中以丹酚酸A结合的药效团最多。结论:与西药仅结合单一蛋白药效团不同,中药分子更易与多个蛋白药效团发生结合,由此推测其作用靶点和作用途径可能更为多样化。

  • 标签: 芪苈强心胶囊 地高辛 慢性心力衰竭 计算机模拟 <
  • 简介: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作为急性和慢性疼痛管理治疗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使用历史长达100年之久,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所有的非选择性NSAIDs都存在潜在的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ARDs)。这都与它们对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和COX-2抑制作用的选择性有关。为了避免与COX-1抑制相关的胃肠道副作用,罗非昔布等选择性COX-2抑制剂应运而生。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以及一些最新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揭晓,COX-2选择性抑制剂胃肠道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但其非胃肠道ADRs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尤其是其心血管、肾脏以及过敏等方面的ADRs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总结近年来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的文献,以期临床选用时有更多的参考。

  • 标签: 消炎药 非甾药 选择性COX-2抑制剂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双环醇干预乳腺癌患者化疗及内分泌并发脂肪肝的有效率。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均进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双环醇片治疗,对两组脂肪肝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观察组ALT、AST及TBIL指标改善显著,而对照组肝功能则出现程度不同的损伤,观察组脂肪肝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时应用双环醇干预可有效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环醇 乳腺癌 化疗 内分泌 脂肪肝
  • 简介:目的探讨卡络磺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烧伤手术患儿创面止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烧伤手术患儿80例,按照双盲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手术创面止血效果(出血时间、单位面积出血量、出血总量、术后24h引流量)及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观察两组患儿的其他临床指征。结果试验组患者出血时间、单位面积出血量、出血总量、术后24h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FIB时间与方法间无交互作用(P>0.05);PT、APTT、TT、FIB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PT、APTT、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术后24h内生命体征、心电图无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无明显差异,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预后良好。结论卡络磺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烧伤手术患儿创面止血的止血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烧伤 止血 手术 卡络磺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