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东北红豆枝叶中HPLC指纹图谱,以便完整地反映东北红豆枝叶内在化学信息,全面评价东北红豆内在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东北红豆枝叶乙醇提取物。结果建立了东北红豆指纹图谱,对10批不同采收时间的东北红豆枝叶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得出主要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作为东北红豆枝叶指纹谱相关技术参数。结论东北红豆枝叶指纹图谱可用于评价其药材质量。

  • 标签: 东北红豆杉 枝叶 图谱研究 HPLC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分析
  • 简介:目的:植物来源的抗白血病药三尖酯碱和高三尖酯碱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已成为急性粒细胞性自血病的首选药物之一:我们的研究还表明该药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运动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为探讨其作用机理,进一步观察了该药对人纤维肉瘤HT-1080细胞Ⅳ型胶原酶的分泌及活性的影响。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HT-1080细胞Ⅳ型胶原酶MMP-2和MMP-9的产生及活性。结果:三尖酯碱在0.001,0.01μg/ml浓度下对HT-1080细胞MMP-2和MMP-9的产生及活性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肿瘤细胞增殖 高三尖杉酯碱 Ⅳ型胶原酶 活性 分泌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 简介:1例65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给予红豆饮片(10g,1次/d口服)、门冬胰岛素30(10U,3次/d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0U,每晚皮下注射)、胰激肽原酶(40U,1次/d口服)、硫辛酸(0.6g、1次/d静脉滴注)、海昆肾喜胶囊(0.44g,3次/d口服)、尿毒清颗粒(5g,3次/d口服)及复方α-酮酸(4片,3次/d口服)等治疗。患者第2次口服红豆饮片后约1h出现恶心呕吐;约4h突发四肢抽搐,心电监护示室性心动过速,实验室检查示血钾6.4mmol/L。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给予电复律5次,并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停用红豆饮片,其余药物继续应用,患者未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红豆杉饮片
  • 简介:摘要:高山三尖分布狭窄、植株极少已处于渐稀渐危的境地,由于森林采伐,生存植株极为稀少,属渐稀渐危保护植物,目前没有人工引种驯化栽培和良种繁育,关键问题是建立一定规模的人工引种栽培和良种繁育基地,科学引种驯化栽培,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形成优势,形成产业,科学管理,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形成规模经济。

  • 标签: 高山三尖杉  引种驯化  栽培  关键技术  研究
  • 简介: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为属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秦岭以南地区,为我国南方重要经济树种,具有栽培广泛、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产量高等特点。其心材、叶、种子、果实、根等均可入药。其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可辟恶,除秽,除温散毒,降逆气,活血止痛。主治脚气肿满,奔豚,霍乱,心腹胀痛,风湿毒疮,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烧烫伤等。

  • 标签: 双黄酮 穗花杉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摘 要:本文涉及一种诱导紫杉醇增量的南方红豆高产培育技术。主要研究在传统的种植技术上对其进行改进。本文主要从研究背景、技术原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从而研究出一种产量更高,经济与技术效益更好的培育措施。

  • 标签: 紫杉醇 南方红豆杉 碱含量
  • 简介:目的探讨用小剂量高三尖酯碱治疗老年中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方法30例患者均为老年中高�

  • 标签: 三尖杉酯 增生异常 异常综合征
  • 简介:目的:研究石碱甲(Hup-A)对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θ节律、长时程增强的影响,以分析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大鼠海马脑片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石碱甲对大鼠海马脑片的CA1锥体神经元θ节律、长时程增强的影响.结果:(1)未用药组出现膜电位振荡前后4~10Hz(θ节律)功率分量之和无显著性差异,但在Hup-A(1μmol·L-1)灌流15min后出现膜电位振荡,与用药前没有膜电位振荡的4~10Hz功率分量之和配对t检验比较有显著差异(n=3,P<0.005).(2)在LTP期间,对照组EPSP幅度在强直刺激后30min显著性的升高(P<0.05),而Hup-A组在强直刺激后15min即出现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Hup-A可增加大海马锥体神经元在θ频率范围内的功率分量,并易化LTP的诱发,这可能是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细胞电生理机制之一.

  • 标签: 大鼠 海马脑片 锥体神经元 Θ节律 长时程增强 石杉碱甲
  • 简介: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南方红豆中紫杉醇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BDSC18色谱柱(200nl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8:4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7nm,柱温为25'C。结果紫杉醇的线性范围为192~960n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56%,RSD为1.17%。结论建立的方法可靠,可用于南方红豆中紫杉醇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应用小剂量高三尖醋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以及三氧化二砷(ATO)作为诱导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ATRA及ATO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的145例APL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HHT治疗组74例,IDA治疗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率(CR),总生存率(OS)以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5例患者的CR率为97.2%(141/145),HHT组与IDA组两组的CR率相似(98.6%vs.95.7%,P=0.36),到达CR时间分别为32.9d和33.3d(P=0.645),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分别为1.9月和2.2月(P=0.091),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有4例患者早期死亡(2.8%),其中3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呼吸窘迫(ARDS)。平均随访45.6月(0.17-131.5月),两组间的OS和EFS均无统计学差异(P=0.9,P=0.093)。一共13例患者复发,其中分子生物学复发5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2例,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vs.11.2%,P=0.342)。在亚组分析中,无论是中低危还是高危患者中,两组的OS和EFS也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IDA组(P=0.003),合并1级发热的患者比例低于IDA组(28.3%vs.45.1%,P=0.037)。其他肝肾及心脏等重要脏器损害,重要脏器出血等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TRA及ATO分别联合小剂量HHT和IDA的方案在初治APL患者中的疗效近似,但联合小剂量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更小,相应的感染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高三尖酯碱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合计3725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按合理用药指标进行统计。结果:经过3年的整治,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基本达到卫生部整治方案的要求,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持续提高。结论: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促进作用明显。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分析
  • 简介:摘 要: 本文以现实中与文学中对肺结核表述的区别作为研究出发点,讨论了肺结核在文学中的呈现,美好形象、孤独性格和悲剧命运构成了文学中肺结核的生活方式。

  • 标签: 肺结核 文学 生活方式
  • 简介:目的探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基层医院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018年12月底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共2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选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运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运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干预可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控制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 应用
  • 简介:2004年5月10日,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湖南省药学会联合承办的“2004年全国中青年药理学英文学术报告会暨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议”在湖南省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药理学顶尖级专家和年青学者共12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 标签: 中国药理学会 2004年 中国 中青年 药理学 英文学术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