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性别差异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665例(1250N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非接触眼压、角膜地形图、检影验光,按等效球镜原则将665例(1250只眼)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对不同性别之间的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8.11±29.26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7±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43±1.19,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21±1.24;低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56.75±42.73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46±0.51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3.40±1.25,角膜曲率k2均值为44.28±1.28。中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43.68±32.25p,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31±2.76,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54±1.44;中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4.09±33.27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37kPa,角膜曲率k1均值为43.04±1.26,角膜曲率k,均值为43.98±1.35。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8.49±30.53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46kPa,角膜曲率kl均值为42.55±1.40,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68±1.50;高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2.03±27.17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29±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91±1.15,角膜曲率k2均值为44.08±1.21。结论: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曲率高于女性,中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非接触眼压高于女性。

  • 标签: 性别差异 角膜中央厚度 眼压 角膜曲率
  • 简介:目的:研究电脑自动验光仪(Autorefracto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三种仪器测量角膜前表面曲率有无差异,并对三种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分别采用三种仪器对51例(99只眼)测量角膜中央前表面3mm的最陡峭径线(Ks)及最平坦径线(Kf)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评价三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及一致性。结果电脑验光仪、IOL-Master及Pentacam测量的Kf值分别为(42.92±1.21)、(42.98±1.23)、(42.86±1.23)D,Ks值分别为(43.87±1.26)、(43.94±1.25)、(43.74±1.33)D。三种仪器间Kf、K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898、0.714)。对于Kf、Ks任意两种仪器间的Pearson系数均大于0.9,显示了各仪器测量结果间显著的相关性。两两仪器间测量结果差值的平均值最大分别为0.12(Kf)、0.14(Ks)。分别对Kf和Ks进行两仪器间Bland-Altman分析,结果表明均有大于95%的数据点位于95%一致性区间内,且此区间窄,可被临床上接受。结论电脑自动验光仪、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和眼前节分析系统三种仪器对角膜中央3mm前表面曲率的测量无统计学差异,有显著的相关性及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电脑自动验光仪 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眼前节分析系统 角膜前表面曲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现代西医学迅速普及和强有力的参照下,我们必须将中医临床的诊疗模式放在人类保健医疗需求的整体画面上去进行认识和思考问题,科学客观评价以往的临床研究结果,寻找中医自身优势发展点和突破口,任何一门医学的优劣,评价的关键皆在于它的临床疗效。疗效的优势的特色是任何一门医学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近年来,随着传统中医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中医临床出现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学上的创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一些疾病的临床疗效。引起世人关注,这些临床研究成果走向国际,虽有光明的前景,但目前仍感举步艰难,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一是目前临床研究工作的盲目性,没有在流行病学和临床文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客观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优势病和优势作用环节作为研究切入点和突破口;二是没有充分引入现代科学临床研究方法包括数理统计、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临床实验规范GoodClinicalPracticeGCP)等现代临床设计观察方法及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科学客观地证实中医的疗效优势,因此,在多因素疾病和老龄化疾病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中医临床必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客观化,规范化方面加强研究力度,针对现代医学难治病种和中医药作用的优势环节开展工作,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标签: 中医临床 研究现状 诊疗模式 临床研究
  • 简介:患者,男性,54岁。因慢性反复头昏、头痛10余年,伴嗅觉丧失3年,视力下降2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头昏、头痛,初起呈间隙性钝痛,多见于前额部,但能坚持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多年来曾到当地多家医院就诊,一直误诊为“血管性—神经性头痛”。2年前经头颅CT检查发现前额部有一约6cm×5cm×3cm占位性

  • 标签: 嗅沟脑膜瘤 误诊 原因 影像学检查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窝封闭术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淄博市张店地区2014年一年级9188名适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实做窝封闭6851名,另外有2337名未做。在复查的时候从实做的人群中随机的抽选120例为观察组,其中共计有432颗第一恒磨牙,在未做的人群中随机的抽选60例为对照组,共计有210颗第一恒磨牙,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龋齿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12个月后的复查和随访,结果表明,相对于没有进行窝封闭的对照组儿童而言,观察组牙齿的患龋率明显要低,两组儿童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龋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窝封闭技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窝沟封闭技术 龋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轻中度泪畸形选择SVF-gel治疗的效果。方法: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我院泪轻中度畸形患者50例,含100侧,均行SVF-gel治疗,随访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50例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含栓塞、感染等,补充治疗者无。Barton分级:61侧Ⅱ级,52侧非常满意(85.25%)、9侧满意(14.75%);39侧I级,30侧非常满意(76.92%)、9侧满意(23.08%)。结论:SVF-gel在泪轻中度畸形中取得了显著效用,满意度较高,可借鉴。

  • 标签: 泪沟畸形 满意度 脂肪干细胞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颈椎间盘突出治疗中采取颈椎横突后结节间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纳选对象为2022.11至2023.11在院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70例,按随机法均分2组,对照组行颈椎后根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行颈椎横突后结节间神经阻滞麻醉,比对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及日常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实施椎横突后结节间神经阻滞麻醉,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的同时,还有着较高治疗安全性,建议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 症状体征改善 不良反应
  • 简介:龋病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对牙齿的危害较大.如果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窝沟龋的发生,就能有效减少龋坏的发生.窝封闭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有效预防窝沟龋的办法之一.窝封闭术是使用窝沟封闭剂严密封闭牙冠表面的窝,防止链球菌对窝的侵害,从而有效地保护牙釉质,达到预防龋病的目的.而窝沟封闭剂的防龋效果主要取决于封闭剂的保留率,所以如何选择粘结剂增加封闭剂的保留率至关重要.本实验就是观察研究Prime&BondNT粘接剂对封闭剂保留率的影响.

  • 标签: 窝沟封闭剂 PRIME NT粘接剂 试验研究 临床 窝沟封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窝釉质成形封闭术(EST)在儿童口腔临床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预防儿童龋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诊疗的200例窝沟龋齿患儿,根据就诊号顺序分组,1-100号分为窝封闭组,运用常规窝封闭术进行治疗;101-200号分为窝釉质封闭组,运用窝釉质成形封闭术进行治疗,记录分析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治疗手段后三个月、半年、一年内封闭剂保存率和龋齿的发生率。结果:窝封闭组患儿的封闭剂保存率为72%,龋齿发生率为14%;窝釉质封闭组患儿的封闭剂保存率为92%,龋齿发生率为5%。经过对比研究发现,窝釉质成形封闭术在儿童口腔临床治疗有显著优势,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通过窝釉质成形封闭术对牙面窝进行严密封闭覆盖,可以有效避免食物残渣积累在窝中,也可以防止牙菌斑的形成,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

  • 标签: 窝沟封闭 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 儿童 口腔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窝封闭术应用于口腔临床的临床效果及龋齿预防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12月间我院的120例牙齿检查患者展开研究;从中随机选取60例患者为研究组实施窝封闭术,另外60例为参考组实施口腔清洁与保健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龋齿防治效果。结果:患者接受窝封闭术以后,封闭成功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一年后封闭率为84.0%,明显低于3个月后,P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龋齿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模拟演练教学法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课题研究以辽源市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临床学院一班医学生和2019级康复一班的医学生为教学对象,在临床实习中分别采用模拟演练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施教,模拟演练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社会热点的问题,并且良好沟通与不良沟通的场景与对话都包括其中,此外加入了更多的详细细节,教学结束后后对两个班学生的期末技能考试成绩和医患沟通达标率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班和普通班期末考核成绩分别为84.39 ± 4.89 和 83.67 ± 3.98,两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 0. 05,人文关怀达标率两班分别为87.17% 和 74.50% 两者相比差异明显,P < 0. 05。结论: 模拟演练教学法对于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医学素养都具有显著提升效果。

  • 标签: []模拟演练 小组讨论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模拟演练教学法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课题研究以辽源市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临床学院一班医学生和2019级康复一班的医学生为教学对象,在临床实习中分别采用模拟演练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施教,模拟演练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社会热点的问题,并且良好沟通与不良沟通的场景与对话都包括其中,此外加入了更多的详细细节,教学结束后后对两个班学生的期末技能考试成绩和医患沟通达标率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班和普通班期末考核成绩分别为84.39 ± 4.89 和 83.67 ± 3.98,两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 0. 05,人文关怀达标率两班分别为87.17% 和 74.50% 两者相比差异明显,P < 0. 05。结论: 模拟演练教学法对于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医学素养都具有显著提升效果。

  • 标签: []模拟演练 小组讨论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临床用窝封闭术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口腔科接诊口腔检查病人(n=94)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7人,前者采取窝封闭术,后者行常规口腔清洁治疗。对比龋齿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龋齿发生率,试验组的数据0.0%,和对照组12.77%相比更低(P<0.05)。关于sf-36评分,在治疗结束之时:试验组的数据(90.25±2.64)分,和对照组(83.16±3.02)分相比更高(P<0.05)。 关于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7.87%,和对照组82.98%相比更高(P<0.05)。结论:口腔临床用窝封闭术,龋齿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改善更加明显,满意度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口腔 窝沟封闭术 生活质量 龋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临床用窝封闭术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口腔科接诊口腔检查病人(n=94)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7人,前者采取窝封闭术,后者行常规口腔清洁治疗。对比龋齿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龋齿发生率,试验组的数据0.0%,和对照组12.77%相比更低(P<0.05)。关于sf-36评分,在治疗结束之时:试验组的数据(90.25±2.64)分,和对照组(83.16±3.02)分相比更高(P<0.05)。 关于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7.87%,和对照组82.98%相比更高(P<0.05)。结论:口腔临床用窝封闭术,龋齿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改善更加明显,满意度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口腔 窝沟封闭术 生活质量 龋齿
  • 简介:摘要:目的 评定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与肌间臂丛麻醉方案用于腕横纹以远手外伤中所获取的效果。方法 选取时间段介于2021年1月-2022年5月的腕横纹以远手外伤者共计100例,简单随机化方法分组处理,组一对照组肌间臂丛麻醉方案,组二试验组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评定麻醉起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存在的差异状况。结果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腕部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臂丛麻醉 腕横纹以远手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肌间臂丛神经诱发肱二头肌运动反应阻滞成功率。方法择期上肢手术120例,在PNS定位肌间臂丛阻滞下,随机分为A组诱发肱二头肌运动反应,B组诱发三角肌运动反应。比较两组注药时最小刺激电流量、麻醉维持时间、上肢区域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时间、阻滞成功率。结果A组与B组注药时最小刺激电流量与麻醉维持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成功完善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B组(P<0.05)。结论诱发肱二头肌运动反应可以提高阻滞成功率。

  • 标签: 肌间沟 臂丛 肱二头肌 神经刺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