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治疗血管瘤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47例血管瘤患者使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观察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47例血管瘤患者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成功率100%,术后出现疼痛、发热、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伤,通过对症治疗及相应护理,均明显好转。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血管瘤的方法,细致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肝血管瘤 平阳霉素 栓塞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干预措施。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黄冈地区35例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临床治疗与干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及时对症处理,正确给予药物治疗、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及人文关怀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结论:药物治疗、饮食护理、人文关怀对于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治疗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药物疗法 青霉胺 心理护理
  • 简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切除术(ALPPS)是在2007年由德国医生Schlitt首先实施的新术式,该术式主要针对的是巨大肝脏肿瘤和肝脏多发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余体积不足的病例而设计的[1]。手术分2次进行,首次完成左右半的离断,将拟切除的肝脏门静脉系统完全解剖阻断,同时保留该部分肝脏的动脉以及静脉系统,从而达到保留肝脏的再生目的,在保留肝脏再生、

  • 标签: 静脉结扎 肝切除术 肾功能不全 围手术期 静脉系统 德国医生
  • 简介:三七为常用中药,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三七具有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抗炎、保、抗肿瘤、镇痛等作用。本文对三七及其有效活性成分对的保护作用机制(改善纤维化、改善肝脏微循环、酒精性损伤保护机制、抗急性损伤作用、三七总皂苷对的影响机制等)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为临床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三七 三七总皂苷 保肝
  • 简介:近年来,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模式[1]。但联合用药机体往往难以耐受。临床药师应与临床医护人员紧密合作,提供更完善的药学服务,以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作者通过对1例结肠癌伴转移病人化疗期间的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在肿瘤联合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结肠癌 临床药师 药学服务
  • 简介:目的研究连翘苷元对牛血清白蛋白诱导的大鼠免疫性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动物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连翘苷元低、中、高剂量(0.1、0.3、1.0mg/kg)组和水飞蓟宾葡甲胺组(50mg/kg),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大鼠免疫性纤维化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蛋白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肝脏组织羟脯氨酸(Hyp);取左叶固定、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纤维化程度。结果连翘苷元能够显著降低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Ⅳ-C和PCⅢ的量,减少肝脏质量和肝脏系数,降低肝脏Hyp水平,减轻纤维化程度。结论连翘苷元对免疫性大鼠纤维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连翘苷元 免疫性肝纤维化 牛血清白蛋白 羟脯氨酸
  • 简介:目的比较白花丹炮制前后对大鼠慢性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180~220g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1×10-4g·kg-1),白花丹生品高、低剂量(10、5g·kg-1)组,白花丹炮制品高、低剂量(10、5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按0.6mL/l00g体重给予,每周2次,连续8周,造模2周后连续给药6周,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AST、ALT、ALB、TP及HA含量,另取适量组织检测Hyp、SOD、MDA含量。结果白花丹生品组出现毒性反应,有动物死亡,其余各组均无动物死亡现象。白花丹炮制品组实验后动物体重显著增长,而白花丹生品组这一现象不明显。白花丹生品组和炮制品组对大鼠慢性损伤模型血清AST、ALT、ALB、T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炮制品组降低AST、ALT作用与白花丹生品组相比显著增强。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对HA及Hy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均可提高损伤大鼠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炮制品效果更好。结论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对大鼠慢性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白花丹炮制后能达到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 标签: 白花丹 炮制 慢性肝损伤
  • 简介:目的:评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肥胖患者体重和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在3个月内对16例成年非酒精性脂肪肥胖患者,予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指导进行减重干预(碳水化合物占总供能比20%~40%,蛋白质占30%~60%,脂肪占20%~30%)。在干预前后分别检测16例参与者体重、体成分、血压等,空腹抽血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肌酐、尿酸和血糖等。结果16例患者采用3个月内的低碳水化合物减重干预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肪、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腰臀比等,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骨骼肌含量也呈现一定程度地下降。患者减重干预后舒张压、空腹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尿酸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而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尤其是尿素和肌酐的改善并不显著(P>0.05),说明减重过程中采用的特殊饮食模式未对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结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在短期内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肥胖患者的体重并改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

  • 标签: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肥胖 减重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七氟醚组,阻断门30min后建立大鼠70%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S组)仅游离门,但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门30min,再灌注1h的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七氟醚预处理组(SP组)吸入2.1%七氟醚30min,停止吸入10min后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1h时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比),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核蛋白NF-κBp65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SP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AI)和NF-κB活性水平及MDA含量均显著增高(均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SP组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AI)、NF-κB表达水平与MDA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而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SP组肺组织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在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七氟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NF-κB的活性,从而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 标签: 七氟醚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