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以防风鲜根为研究材料,研究高温环境胁迫对药材主要活性成分色原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灌胃给药40℃高温处理3天后防风和普通防风中升麻素、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三种色原酮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并以肛温法、热板法、足跖法进一步研究两组药物解热、镇痛和抗炎三项指标药效强度差异。结果显示两组防风大鼠血浆中只检测到升麻素成分,但40℃高温胁迫组的AUC0–24h比普通防风增加了50.6%,并且解热、镇痛和抗炎药效均增强。因此高温胁迫可显著提高防风的解热、镇痛和抗炎等药理作用,是提高防风药材质量的途径。

  • 标签: 防风 色原酮 药代动力学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 简介:伏立康唑是临床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的首选药物,然而受包括基因多态性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其血药浓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尤其对于患儿而言,个体差异更明显。出于增强疗效目的,本文以基因多态性为基础,对当前患儿伏立康唑药代动力学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患儿科学合理应用伏立康唑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伏立康唑 基因多态性 药代动力学
  • 简介:马钱子碱是中药马钱子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为了开发马钱子碱囊泡凝胶制剂,我们首次建立可靠快速的液相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用于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中马钱子碱的含量,并对口服及局部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口服给药后血浆中马钱子碱的含量明显高于局部给药,但局部给药显示出一定的缓释效果,并且发现在膝骨关节中有相当数量的马钱子碱。本研究结果为该制剂的后续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 标签: 马钱子碱囊泡凝胶 药物动力学 组织分布 LC-MS/MS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百草枯浓度的HPLC分析方法,并对毒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样品处理采用8%高氯酸(v/v)沉淀蛋白质。色谱条件:Diamon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1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含80mmol·L^-1庚烷磺酸钠,磷酸调pH=3.0)-乙腈(80∶20,v/v);流速: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58nm。对该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回收率及样品稳定性进行考察。大鼠按35mg·kg-1灌胃给药后定时取血并测定,计算血药浓度,采用DAS2.0软件进行拟合处理。结果百草枯在0.05~5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杂质不干扰百草枯的测定,平均绝对回收率和平均相对回收率均大于92.0%;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AUC(0~24)为(16.6±7.22)μg/(mL·h);AUC(0~∞)为(17.0±7.59)μg/(mL·h);t(1/2)为(3.90±1.85)h;CL为(2.40±0.886)L/(h·kg);V为(13.9±10.4)L·kg^-1;C(max)为(3.39±1.10)μg·mL^-1;t(max)为(0.987±0.574)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毒代动力学研究显示百草枯口服后达峰较快,峰浓度高,代谢较慢。

  • 标签: 百草枯 高效液相色谱法 毒代动力学
  • 简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浅静脉迂曲、扩张、疼痛、乏力,甚至有部分患者可伴有皮肤营养障碍性损害,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活动,且其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1])。目前该病患者主要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在各级医院均适用。但是研究显示^([2]),该术式创伤严重,且隐神经受损的风险较高。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生活质量 血流动力学 患者 纠正术 高位结扎加剥脱术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探讨其相关性和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型组(37例)、中型组(61例)和重型组(72例),入院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结果重型组和中型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轻型组,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和中型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轻型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轻型组;且重型组PT和APTT显著高于中型组,Fib显著低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和中型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轻型组,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m与PT、APTT、TNF-α和CRP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不同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不同,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均可作为诊断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流动力学 血液凝固 炎症介导素类
  • 简介: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孟州市人民医院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予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麻,观察组39例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及术后苏醒、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均呈升高趋势,MAP均先降低后升高,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6/39),对照组为15.79%(6/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可缩短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麻醉起效快,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丙泊酚 舒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配合抗菌药物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参数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月期间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50例资料,采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即收缩压(DBP)、舒张压(SB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即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使用去肾上腺素剂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DBP、SBP、CVP、MAP、Hr、PCT、TNF-α、IL-1、IL-6和IL-10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DBP、SBP、CVP和MAP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Hr、PCT、TNF-α、IL-1、IL-6和IL-10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BP、SBP、CVP和MAP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r、PCT、TNF-α、IL-1、IL-6和IL-10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采用去肾上腺素的平均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ICU脓毒症休克患者能有效改善其血液动力学参数与炎症因子水平。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脓毒症 重症监护病房 血液动力学参数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对胃癌患者全麻醉根治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其对感染发生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10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辅助诱导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用药后的心率、血压值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以及用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用药时间点与拔管时间点的心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与收缩压的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为16.00%(P〈0.05),感染的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为24.00%(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联合诱导麻醉对胃癌患者术后的血压的稳定、感染的发生和镇痛效果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胃癌根治 美托咪定 依托咪酯 全麻 感染
  • 简介: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简单可靠的HPLC-UV方法用于美氟尼酮的测定。生物分析步骤包括从500μL肝微粒体系统中通过甲醇沉淀蛋白质提取美氟尼酮。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TC-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10mM甲酸铵(用10%的甲酸调PH至2.9)–乙腈(70:30,v/v),流速为1.0mL/min,UV检测波长设定在245nm。美氟尼酮和吡非尼酮(内标物)分别在6.0和9.7分钟洗脱,总运行时间为12分钟。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生物分析指南,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符合验收标准。美氟尼酮在肝微粒体中的标准曲线在0.5–16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美氟尼酮内和外间精确度低于9.0%,偏差在±10.0%以内。美氟尼酮在肝微粒体中孵育后,该方法成功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美氟尼酮 HPLC分析 药代动力学 肝微粒体 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