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8%~10%,是桥脑小脑角区(CPA)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小型听神经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对于这些小型听神经瘤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尤其是以微创外科为特点的内镜手术。而锁孔技术是针对患者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的具体情况实现个体化的设计和选择,

  • 标签: 听神经瘤 治疗方法 锁孔技术 神经内镜 桥脑小脑角区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79例带状疱疹神经痛忠者。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纽(43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纽患者则仅采用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治愈23例,显效儿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8例。结论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常规药物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神经痛 腰椎旁神经阻滞 治疗结果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常见为一种以上周围神经受损,以感觉缺失为主,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其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对糖尿病的科研提示: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展过程中,代谢紊乱与血管受损为重要因素,其它如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因素等也至关重要。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机制 并发症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呈现,帕金森病、阿尔采默病、脑卒中、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迄今的研究仍未揭示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学突破和研发理想药物的瓶颈。近年来基于神经一胶质网络系统研究的进展,使得传统神经药理学的基础受到严峻挑战,高度集成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科学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正在逐步揭示神经一胶质网络调控系统在重大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解密脑功能和神经精神疾病提供了契机。

  • 标签: 神经精神药物 神经精神疾病 神经药理学 网络调控 人口老龄化 阿尔采默病
  • 简介:铂类药物广泛的应用于肺癌、大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然而,铂类药物的疗效往往由于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神经毒性而受到限制。铂类药物的神经毒性存在较大的个体性差异,其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是导致神经毒性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铂类药物转运体、药物代谢酶和DNA修复酶等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神经毒性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神经毒性 铂类药物
  • 简介: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全面检索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对单独使用α-硫辛酸治疗和应用甲钴胺等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合并RR=1.31,95%可信区间(CI)为(1.2,1.45)。结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由于入选文献存在的方法学问题,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有待进行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 标签: Α-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氨磷汀预防铂类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ancerli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临床对照试验库,按照纳入与排出标准选择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197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949例患者,其中英文6篇,中文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磷汀组能有效地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RR=0.57,95%CI(0.39,0.82),P=0.002],严重神经毒性的发生[RR=0.49,95%CI(0.29,0.84),P=0.009],加重呕吐的发生率[RR=1.36,95%CI(1.02,1.81),P=0.04],易发生低血压[RR=2.33,95%CI(1.29,4.23),P=0.005]。在恶心发生率[RR=1.20,95%CI(0.97,1.50),P=0.10]、头晕的发生率[RR=1.44,95%CI(0.50,4.12),P=0.50]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氨磷汀与铂类药物化疗时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预防铂类神经毒性的发生,但会加重呕吐的发生,并容易产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 标签: 氨磷汀 铂类药物 神经毒性 META分析
  • 简介:1例60岁女性患者,因胃癌术后接受FolFox方案(奥沙利铂150mg+替加氟0.75g),辅以康艾注射液40mL化疗。行第三次静脉滴注化疗时,用药后第3天,患者出现左侧面部及口腔过电样疼痛,呈发作性,伴张口困难,经神经内科会诊确诊为三叉神经痛。遂给予卡马西平片0.1g,每日3次,服用1d后,患者出现头晕,遂停用卡马西平,1周后患者三叉神经痛症状自行消失。

  • 标签: 奥沙利铂 三叉神经痛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8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使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40例)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GM1治疗。观察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恢复时间、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儿的原始反射、意识障碍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前者均少于后者(P〈0.01);治疗后NBNA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M1治疗HIE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与开展用药监护的方法。针对该病例,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患者感染控制后出院。临床药师通过深入临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是实现药学服务价值的途径。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患者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